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1878发布日期:2020-05-26 18:0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火力电厂照明线穿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厂区照明管穿线一般采用人工放线穿线方式,即先用人工将穿线器穿入照明管中,再将三盘照明线(火线、零线、接地线)三根始端缠绕在一起,固定于穿线器一端,一人拉扯穿线器、一人向照明管中顺递照明线、一人放线以完成照明线穿线放线工作。

人工放线穿线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费力费工,尤其是当放线人员放线失误时,往往出现照明线拧紧或绞成一团的情况,需多次间歇持续施工或者抽出照明线捋顺重新穿线。(2)效率不高,人力放线易受周围环境及个人精力影响,施工作业空间狭窄或高空的区域以及与穿线器配合不好会导致效率低下并存在一定安全风险。(3)对于每天所放线穿线的工作量没有直观记录,仅能靠估算确认施工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该工具提高了照明线穿线放线效率,降低了照明线穿线放线的工作量及成本并能及时记录每天放线穿线的工作量。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出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可水平转动的转动轴,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可拆卸圆盘,转动轴位于可拆卸圆盘之间的区域设置多个间隔圆盘,所述转动轴上方设置收线架,所述收线架的相对下侧设置多个收线孔,收线架的相对上侧设置总收线孔,所述收线架对应于总收线孔两侧设置滚轮测量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圆盘之间设置照明线盘,照明线盘套设于转动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照明线盘的照明线先经由收线孔穿过而后穿过总收线孔形成一束照明线,一束照明线与电动穿线器的引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穿线器的引线穿过照明管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总收线孔两侧的滚轮测量仪的滚轮在两侧将一束照明线夹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圆盘的直径比照明线盘直径大2~3c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拆卸圆盘的直径比间隔圆盘的直径大1~2c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圆盘为pvc材质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线架固定于支架上;所述支架为三角支架。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提出如上所述的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照明线盘套设于转动轴,相邻照明线盘之间由间隔圆盘隔开;

照明线盘的照明线经由对应的收线孔穿过,而后穿过总收线孔形成一束照明线;

总收线孔两侧的滚轮测量仪在两侧将一束照明线夹紧,电动穿线器的引线经由照明管穿过,且一束照明线与电动穿线器的引线连接;

启动电动穿线器,带动照明线移动由照明管一侧至照明管另一侧,完成照明线穿线安装工作。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的工具,将照明线通过转动轴输送,并经由收线架集中,由电动穿线器将集中的照明线束带动穿线,提高了施工效率,降本增效。采用人工放线穿线方式安装1路照明线平均需10~12分钟,采用专用安装工具安装1路照明线平均需4~5分钟。

本公开的工具,保证了施工工艺,杜绝了照明线绞线拧线问题,有效保护了照明线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工具,在收线架处设置滚轮测量仪,通过放线和滚轮的滚动测量记录所放出照明线的长度,能及时记录每天放线穿线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转动轴,3可拆卸圆盘,4间隔圆盘,5照明线盘,6收线架,7收线孔,8总收线孔,9滚轮测量仪,10照明线,11一束照明线,12电动穿线器,13引线,14照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发明人发现,现有人工放线穿线方式费力费工、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及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可水平转动的转动轴,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可拆卸圆盘,转动轴位于可拆卸圆盘之间的区域设置多个间隔圆盘,所述转动轴上方设置收线架,所述收线架的相对下侧设置多个收线孔,收线架的相对上侧设置总收线孔,所述收线架对应于总收线孔两侧设置滚轮测量仪。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施例公开的放线测量安装工具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1所示,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三角支架。支架1上固定设置可水平转动的转动轴2,转动轴2和支架1的固定处可设置轴承等部件。

转动轴2两端固定设置可拆卸圆盘3,转动轴2位于两可拆卸圆盘3之间的区域设置多个间隔圆盘4,相邻圆盘之间设置照明线盘5,即端部的可拆卸圆盘3和间隔圆盘4之间、相邻间隔圆盘4之间均设置照明线盘5,照明线盘5套设于转动轴2。

间隔圆盘4为pvc材质制成,间隔圆盘4的位置可调节,用以分割不同相色的照明线,并防止磨损照明线绝缘。

转动轴2上方设置收线架6,收线架6固定于支架1上;收线架6的相对下侧设置多个收线孔7,收线孔设置3至6个,收线架6的相对上侧设置总收线孔8,收线架6对应于总收线孔8两侧设置滚轮测量仪9;不同相色的照明线分别经由收线孔7穿过,而后都穿过总收线孔,由此将不同相色的照明线收成一束;

收线架6由两竖向杆、一横向杆、两斜向杆组成,两竖向杆底部固定于支架,横向杆连接于两竖向杆之间,两斜向杆由竖向杆底部倾斜向上延伸,且两斜向杆顶端相连接,收线孔7则由在横向杆上固定的圆环形成,总收线孔则由在两斜向杆顶端固定的圆环形成,两滚轮测量仪的滚轮相对设置于总收线孔上方两侧,两滚轮测量仪的滚轮之间夹持照明线;两滚轮测量仪的滚轮通过连杆铰接连接于收线架,可调节松紧,两滚轮测量仪的滚轮夹住照明线,根据放线和滚轮的滚动测量记录所放出照明线的长度。

滚轮测量仪即为采用滚轮转动的形式对照明线的移动长度进行测量,此为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多个照明线盘5的照明线10先经由收线孔7穿过而后穿过总收线孔8形成一束照明线11,一束照明线11与电动穿线器12的引线13连接,总收线孔8两侧的滚轮测量仪9的滚轮在两侧将一束照明线11夹紧。

电动穿线器12的引线13穿过照明管14设置,电动穿线器采用现有技术,电动穿线器运作,其引线带动一束照明线由照明管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完成照明线穿线工作。

间隔圆盘4的直径比照明线盘5直径大2~3cm。照明线盘为市面所售线盘。

可拆卸圆盘3的直径比间隔圆盘4的直径大1~2cm,用以防止照明线散出放线盘之外。

因照明线管最多穿线容量为6根照明线,间隔圆盘以2~4个为宜。

可拆卸圆盘、间隔圆盘和滚轮测量仪的选取,需结合市面照明线盘大小和照明线线径来确定,过小则照明线放线过程已散落绞线,测量仪夹线过紧不便于放线;过大则费工费事,测量仪夹线过松无法准确测量放线长度。

以2*1000mw新建工程项目为例,暗敷或明敷照明管所经区域复杂,涉及楼梯、钢架钢梁、高空狭窄区域等。照明线一个回路为三根照明线,每根照明管穿线在三根到六根,单独放线穿线所耗成本太高,一起人工放线穿线因照明线盘小数量多易绞线,这给安装带来极大困难。人工放线穿线对于所施工的工作量仅有大体估算量,无精确的记录,不利于照明线安装的经营成本核算。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采用本公开的电动穿线器+综合放线盘的组合方式,加快照明穿线作业,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人工放线穿线方式安装1路照明线平均需10~12分钟,采用本公开安装工具安装1路照明线平均需4~5分钟。

本公开还提出如上所述的照明线便捷放线测量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照明线盘5套设于转动轴2,相邻照明线盘5之间由间隔圆盘4隔开;

照明线盘5的照明线10经由对应的收线孔7穿过,而后穿过总收线孔8形成一束照明线11;

总收线孔8两侧的滚轮测量仪9在两侧将一束照明线11夹紧,电动穿线器12的引线13经由照明管14穿过,且一束照明线11与电动穿线器12的引线13连接;

启动电动穿线器12,回收穿线引线,带动一束照明线移动引入照明管中,由照明管14一侧至照明管14另一侧,完成照明线穿线安装工作。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