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8422发布日期:2020-06-05 19:4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光源组件,并且在壳体的出光口处设置了配光板,以使得光源组件直接照射于出光口的光线以及光源组件发出后经壳体内表面发射的光线均可以经出光口处的配光板配光后均匀射出,从而使灯具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并具有照度均匀性好以及光线柔和的优点。

但是,现有的灯具因形成的是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所以使得灯具的照明效果相同而导致照明体验比较单一;因此,现有灯具已经很难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照明体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具,以解决目前的灯具因形成的是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而导致照明体验比较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灯具,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为灯具出光口,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且所述反射面面向所述灯具出光口;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光源腔;

所述光源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光源腔分割形成上光源腔和下光源腔;所述下光源腔面向所述灯具出光口的一侧设置有下出光口;所述反射面包括相对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上光源腔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出光口和第二侧出光口,且所述第一侧出光口面向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侧出光口面向所述第二反射面。

可选地,所述上光源腔内设置有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出光口和第二侧出光口之间、并将所述上光源腔分割形成第一侧光源腔和第二侧光源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内设置有第一配光组件,且所述第一配光组件的光线出射面面向所述第一侧出光口;所述第二侧光源腔内设置有第二配光组件,且所述第二配光组件的光线出射面面向所述第二侧出光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光反射元件和第二光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光源腔的顶侧和底侧,且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均面向所述第一侧出光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内还设置有第一光扩散元件,且所述第一光扩散元件面向所述第一侧出光口、并位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之间;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内的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光扩散元件背离所述第一侧出光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光组件包括第三光反射元件和第四光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光反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光源腔的顶侧和底侧,且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均面向所述第二侧出光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光源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光扩散元件,且所述第二光扩散元件面向所述第二侧出光口、并位于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四光反射元件之间;所述第二侧光源腔内的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光扩散元件背离所述第二侧出光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光组件包括第一透镜,且所示第一透镜具有面向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内光源的光线入射面、以及面向所述第一侧出光口的光线出射面;所述第二配光组件包括第二透镜,且所述第二透镜具有面向所述第二侧光源腔内光源的光线入射面、以及面向所述第二侧出光口的光线出射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的两端,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背离所述上光源腔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下光源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围成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和所述第二侧光源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配光板以及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所述配光板设置于所述下出光口处,所述第一透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出光口处,所述第二透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出光口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下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下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配光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一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四插槽,所述第一透光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插槽和所述第四插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二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五插槽,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六插槽,所述第二透光板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插槽和所述第六插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下光源腔内的一面为底面,且所述第一隔板216的底面沿所述下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与下光源板插接配合的第七插槽;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光源腔内的一面为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光源腔内的一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侧面沿所述第一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与第一侧光源板插接配合的第八插槽,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侧面沿所述第二侧出光口的延伸方向设置有与第二侧光源板插接配合的第九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表面均设置有微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灯具对现有的灯具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中,下光源腔内的光线可以通过下出光口直接从灯具出光口射出、形成直接照射光线;上光源腔内的光线一部分通过第一侧出光口射向第一侧反射面、另一部分通过第二侧出光口射向第二侧出光口,且经第一侧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和经第二侧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均从灯具出光口射出、形成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因此,通过直接照射光线和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使得灯具的照明效果具有层次感,进而增加照明效果的多样性以及照明体验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具有第一种配光组件的灯具结构示意图(图中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第一种配光组件的配光路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经第一种配光组件的配光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具有第二种配光组件的灯具结构示意图(图中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第二种配光组件的配光路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配光原理示意图(图中带有箭头的直线代表经透镜配光的光线路径);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经透镜配光后的配光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壳体、101-灯具出光口、

110-安装槽、111-第一反射面、112-第二反射面、

200-第二壳体、

210-下光源腔、2101-棱镜板、2102-扩散板、211-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13-第一连接板、214-第二连接板、215-第二隔板、216-第一隔板、217-下出光口、

220-第一侧光源腔、221-第一光反射元件、222-第二光反射元件、223-第一光扩散元件、224-第一透光板、225-第一透镜、226-第一侧出光口、

230-第二侧光源腔、231-第三光反射元件、232-第四光反射元件、233-第二光扩散元件、234-第二透光板、235-第二透镜、236-第二侧出光口、

240-光线入射面、250-光线出射面、260-全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具,所公开的灯具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

第一壳体100设置有安装槽110,安装槽110的槽口为灯具出光口101,安装槽110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面,且反射面面向灯具出光口101;第二壳体200位于安装槽110内、并与第一壳体100连接,且第二壳体200设置有光源腔。

通常,第一壳体100可以包括顶板、侧围板及安装板;侧围板设置于顶板的四周、并与顶板围成一端面为开口的箱体结构,安装板位于箱体结构内、并与侧围板连接;安装板向箱体结构的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110,且安装板与侧围板和顶板之间具有空腔、用于容置驱动电源等电器组件。

光源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16,且第一隔板216将光源腔分割形成上光源腔和下光源腔210;下光源腔210面向灯具出光口101的一侧设置有下出光口217;反射面包括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上光源腔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出光口226和第二侧出光口236,且第一侧出光口226面向第一反射面111,第二侧出光口236面向第二反射面112。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上述灯具,下光源腔210中的光线可以通过下出光口217从灯具出光口101直接射出、形成直接照射光线;上光源腔内的光线、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一侧出光口226射向第一反射面111,另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二侧出光口236射线第二反向面,且经第一侧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和经第二侧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均从灯具出光口101射出、形成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从而使得灯具出光口101的照射光线分为直接照射光线和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而具有层次感,且经统计表明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可以带来更加舒适的照明体验。

因此,相较于现有灯具较为单一的照明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灯照明效果因具有层次感而增加了灯具照明效果的多样性以及照明体验的舒适性。

其中,为了保证上光源腔内有足够的光线射向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公开的上光源腔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隔板215,且第二隔板215位于第一侧出光口226和第二侧出光口236之间、并将上光源腔分割形成第一侧光源腔220和第二侧光源腔230,从而可以在第一侧光源腔220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分别单独设置光源,并避免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壳体200的一种具体结构,公开的第二壳体200可以包括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一连接板213以及第二连接板214,且第一侧板211和第一连接板213位于第一反射面111所在的一侧,第二侧板212和第二连接板214位于第二反射面112所在的一侧;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相对设置于第一隔板216相对的两端,并位于第一隔板216背离上光源腔的一侧,从而通过第一侧板211、第一隔板216和第二侧板212围成下光源腔210。

第二隔板215设置于第一隔板216上,第一连接板213和第二连接板214分别设置于第二隔板215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壳体100连接,且第一连接板213和第二连接板214均与第一隔板216相对,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板213、第二连接板214、第二隔板215和第一隔板216可以于第二隔板215的两侧分别围成第一侧光源腔220和第二侧光源腔。

优选地,第二壳体200还可以包括配光板以及第一透光板224和第二透光板234;配光板设置于下出光口217处,通常配光板可以包括扩散板2102层和/或棱镜板2101层,从而通过扩散板2102层可以对下光源腔210内的光源进行重新配光,使经扩散板2102层从下出光口217射出的直接照射光线变得均匀,通过棱镜板2101可以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第一透光板224设置于第一侧出光口226处,第二透光板234设置于第二侧出光口236处,从而通过第一透光板224和第二透光板234可以分别对第一侧出光口226和第二侧出光口236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第一侧光源腔220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积灰以方便于灯具的日常清洁维护。

为了方便于配光板与第二壳体200的安装设置,第一侧板211沿下出光口217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一插槽,第二侧板212沿下出光口217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二插槽,从而使得配光板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接配合,并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配光板与第二壳体200进行安装拆卸。

为了方便于第一透光板224与第二壳体200的安装设置,第一隔板216沿第一侧出光口22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三插槽,第一连接板213沿第一侧出光口22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四插槽,从而使得第一透光板224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插接配合,并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第一透光板224与第二壳体200进行安装拆卸。

为了方便于第二透光板234与第二壳体200的安装设置,第一隔板216沿第二侧出光口23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五插槽,第二连接板214沿第二侧出光口23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六插槽,从而使得第二透光板234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插槽和第六插槽插接配合,并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第二透光板234与第二壳体200进行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下光源腔210内、第一侧光源腔220内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均单独设置有光源;光源可以选用设置有led灯的光源板或其他结构的光源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光源的具体结构类型;同时,为了便于描述,暂时将下光源腔210内的光源板定义为下光源板、将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源板定义为第一侧光源板、将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源板定义为第二侧光源板。

其中,为了方便于下光源腔210内的光源板与第一隔板216的安装设置,第一隔板216位于下光源腔210内的一面为底面,且第一隔板216的底面沿下出光口217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七插槽,从而使得下光源板可以与第七插槽插接配合,实现下光源板的安装固定;同时,为了保证下光源板安装固定的稳定性,第七插槽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七插槽位于下光源板相对的两侧。

为了使第一侧光源板和第二侧光源板可以方便地安装固定于第二隔板215的两侧,第二隔板215位于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一面为第一侧面、位于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一面为第二侧面,第二隔板215的第一侧面沿第一侧出光口22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八插槽,第二隔板215的第二侧面沿第二侧出光口23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九插槽;从而使得第一侧光源板与第八插槽可以插接配合、第二侧光源板与第九插槽可以插接配合;同时,为了保证第一侧光源板和第二侧光源板安装固定的稳定性,第八插槽和第九插槽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八插槽位于第一侧光源板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九插槽位于第二侧光源板相对的两侧。

当然,配光板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第一透光板224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第二透光板234与第二壳体200之间、下光源板与第一隔板216之间、第一侧光源板与第二隔板215之间、第二侧光源板与第二隔板215之间还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其具体的安装设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侧光源腔220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配光组件,且第一配光组件的光线出射面250面向第一侧出光口226;第二侧光源腔230内设置有第二配光组件,且第二配光组件的光线出射面面向第二侧出光口236;从而使得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经第一配光组件控光后可以落在第一反射面111的范围内、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经第二配光组件控光后可以落在第二反射面112的范围内,以避免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因直接从第一反射面111的下边缘和第二反射面112的下边缘照射出去而造成灯具产生严重的眩光,并使得灯具的ugr<19。

作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种配光组件结构;第一配光组件包括第一光反射元件221和第二光反射元件222,且第一光反射元件221和第二光反射元件22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光源腔220的顶侧和底侧,且第一光反射元件221的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元件222的反射面均面向第一侧出光口226。

第二配光组件包括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且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分别设置于第二侧光源腔230的顶侧和底侧,且第三光反射元件231的反射面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的反射面均面向第二侧出光口236。

基于上述结构的第一配光组件和第二配光结构组件,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经第一配光组件控光后变未窄光束的偏配光、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经第二配光组件的控光后变为窄光束的偏配光、配光曲线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和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分别落在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的范围内。

其中,第一光反射元件221、第二光反射元件222、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可以为镜面板或镜面铝反射器等光反射元件;第一光反射元件221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结构或通过插槽等插接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13位于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一面、第二光反射元件222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结构或通过插槽等插接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一隔板216位于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一面、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结构或通过插槽等插接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14位于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顶面、第四光反射元件232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结构或通过插槽等插接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一隔板216位于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顶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反射元件221、第二光反射元件222、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通过插槽等插接配合结构设置的方式可以参件上述下光源板的设置方式以及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赘述。

同时,第一光反射元件221、第二光反射元件222、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的反射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但是,相较于平面单一的面型曲率,曲面因具有多中面型曲率而可以细微的局部控光,进行通过曲面设计可以降低整灯高度。其中,曲面可以为内凹的曲面,也可以为外凸的曲面。

为了使射向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的光线变得均匀,可以在第一侧光源腔220内设置有第一光扩散元件223、在第二侧光源腔230内还设置有第二光扩散元件233;第一光扩散元件223和第二光扩散元件233可以为扩散板、扩散膜或扩散片等。

具体地,第一光扩散元件223面向第一侧出光口226、并位于第一光反射元件221和第二光反射元件222之间,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源位于第一光扩散元件223背离第一侧出光口226的一侧;第二光扩散元件233面向第二侧出光口236、并位于第三光反射元件231和第四光反射元件232之间,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源位于第二光扩散元件233背离第二侧出光口236的一侧;从而通过第一光扩散元件223和第二光扩散元件233的混光作用可以使光源射出光线的亮度和颜色变得均匀。

为了方便于第一光扩散元件223安装设置,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13设置有第一上插槽、第一隔板216的顶面设置有第一下插槽,且第一光扩散元件2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插槽和第一下插槽插接配合。

为了方便于第二光扩散元件233安装设置,可以在第二连接板214设置有第一上插槽、第一隔板216的顶面设置有第二下插槽,且第二光扩散元件2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插槽和第二下插槽插接配合。

作为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第二种配光组件结构,第一配光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透镜225、第二配光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透镜235。

第一透镜225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光线入射面240和光线出射面250,从而可以将第一透镜225的光线入射面240面向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源、第一透镜225的光线出射面250面向第一侧出光口226,使得第一侧光源腔220内的光线经第一透镜225配光后可以落在第一反射面111的范围内;第二透镜235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为光线入射面240和光线出射面250,从而可以将第二透镜235的光线入射面240面向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源、第二透镜235的光线出射面250面向第二侧出光口236,使得第二侧光源腔230内的光线经第二透镜235配光后可以落在第二反射面112的范围内;第一透镜225和第二透镜235的配光曲线如图5所示。

具体地,第一透镜225的光线入射面240和第二透镜235的光线入射面240均设置有用于容置光源的凹槽;第一透镜225设置于第一侧光源板上、并将第一侧光源板的led灯罩于第一透镜225的凹槽内;第二透镜235设置于第二侧光源板上、并将第二侧光源板的led灯罩于第二透镜235的凹槽内。

同时,所述第一透镜225的顶面和底面可以为全反射面260,第二透镜235的顶面和底面可以为全反射面260;从而使得经第一透镜225的光线入射面240射向顶面和底面的光线经全反射后、可以通过第一透镜225的光线出射面250射出,经第二透镜235的光线入射面240射向顶面和底面的光线经全反射后、可以通过第二透镜235的光线出射面250射出,有利于提高透镜的光效。

当然,第一透镜225和第二透镜235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透镜;例如,第一透镜225和第二透镜235可以为偏光透镜,还可以为挤出成型的拉伸式透镜,也可以为多颗阵列形式的单颗透镜;并且,第一透镜225和第二透镜235的外观形式也不唯一,可以是双自由曲面形式,也可以是类似于tir透镜的形式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第一透镜225和第二透镜235的具体种类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的表面可以均设置有微结构,从而通过微结构使得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2均具有较高的光扩散性和光反射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反射式间接照射光线的均匀性和亮度;其中,微结构为经现有的喷粉或喷漆工艺处理形成的颗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中心直接出光占比较多、边缘反射式间接出光占比较少,则中心区域会有炫目感;若中心直接出光占比较少、边缘反射式间接出光占比较多,则整灯的光效太低;因此,优选地,中心直接出光占比为40%,边缘反射式间接出光占比为30%。当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照明体验需求,直接出光和反射式间接出光的光通量配比可以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一连接板213、第二连接板214、第一隔板216和第二隔板215可以为铝制板,从而可以提高灯具的散热效果;第二壳体200可以为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一连接板213、第二连接板214、第一隔板216和第二隔板215一体成型的铝型材壳体。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