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61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影视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led灯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但具有体积小、发热量低、节能等优点,而且还能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适用范围广。对于大功率led灯具,灯具整体散热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led灯具的光衰和芯片的使用寿命,可以说对于led灯具而言,散热性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

现有大功率led灯具的发光核心往往是焊接在铝质或者硅质的基板上的led发光单元,这类led灯具通过将基板的背面紧密贴合在壳体上进行散热,但是由于led灯具的壳体的表面积有限,其向空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导热的能力不强,进而对led灯具的各方面性能形成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旨在解决传统的散热结构与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热交换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具,包括: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多个鳍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光源热连接,多个所述鳍片之间成一定距离间隙排列;气流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多个所述鳍片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朝所述光源的方向流动并经所述光源与多个所述鳍片共同引导而扩散。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基板和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组成阵列且依附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开设有通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气流产生装置正对所述通风孔设置,所述出风孔环绕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灯具还包括若干用于引导气流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围绕所述通风孔设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在所述导风板的引导下,依次流经所述通风孔、所述鳍片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出风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包括v形导风部,和设置于所述v形导风部的两端的连接部,所述v形导风部用于将从所述入风口处进入灯具的气流均匀地导向所述鳍片之间;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v形导风部和所述鳍片,且所述连接部用于在所述v形导风部和所述鳍片之间形成遮挡以避免空气直接流出灯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一导热板,所述鳍片和所述导风板均贴合所述第一导热板设置,所述光源贴合所述第一导热板的背对所述鳍片的一侧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扇片、连接所述扇片且用于驱动所述扇片的电机和用于容纳所述扇片和所述电机的框架,所述入风口的形状与所述框架的外形对应,且所述框架和所述入风口之间具有缝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鳍片采用扣合式鳍片,所述鳍片之间相互扣合且形成若干连通所述通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的气流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的控制板,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热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导热板,所述鳍片和所述导风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通风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入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具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边沿位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鳍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出风孔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所述光源和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与所述连接柱连接。

实施本申请的一种灯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气流产生装置带动空气进入灯具后,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朝光源的方向流动,并经光源与多个鳍片共同引导而扩散,在扩散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灯具接触,提高了热能从光源等发热器件传导至空气的效率;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应用于led灯具,有利于降低led灯具的温度和提高led灯具的芯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灯具的爆炸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1-第一导热板;1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导热板;121-入风口;13-鳍片;131-第一弯折部;132-第二弯折部;133-散热部;14-导风板;141-v形导风部;142-连接部;15-气流产生装置;151-扇片;152-电机;153-框架;2-控制板;3-光源;31-基板;311-第二安装孔;32-发光单元;4-壳体;41-出风孔;42-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4;光源3,设置在壳体4内;多个鳍片13,设置在壳体4内与光源3热连接,多个鳍片13之间成一定距离间隙排列;气流产生装置15,设置在壳体4内,且位于多个鳍片13远离光源3的一端,气流产生装置15产生的气流朝光源3的方向流动并经光源3与多个鳍片13共同引导而扩散。

光源3可以采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3,其作为灯具的主要发热元件,设置间隙排列的多个鳍片13与光源3接触,当然,多个鳍片13同样可以和设置在壳体4内的如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控制板2等其他发热元件接触;发热元件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传导至鳍片13上,鳍片13升温;空气在气流产生装置15的作用下流动并经过鳍片13,在此过程中空气和鳍片13发生热交换,光源3等发热元件的热量经过鳍片13被传导至空气中,鳍片13冷却并进一步从发热元件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实现散热和冷却的功能。

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气流产生装置带动空气进入灯具后,气流产生装置15产生的气流朝光源3的方向流动,并经光源3与多个鳍片13共同引导而扩散,在扩散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灯具接触,提高了热能从光源3等发热器件传导至空气的效率;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应用于led灯具,有利于降低led灯具的温度和提高led灯具的芯片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2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源3包括基板31和多个发光单元32,多个发光单元32组成阵列且依附于基板31设置;气流产生装置15与基板31相对设置,壳体4开设有通风孔42和出风孔41,气流产生装置15正对通风孔42设置,出风孔41环绕壳体4设置;灯具还包括若干用于引导气流的导风板14,导风板14围绕通风孔42设置;气流产生装置15产生的气流在导风板14的引导下,依次流经通风孔42、鳍片13之间的空间和出风孔41。

导风板14围绕通风孔设置,气流产生装置15产生的气流经过通风孔,在导风板14的引导下进入鳍片13之间,与发光单元和鳍片13同时接触,提高了空气的流通效率,避免热空气涡流在灯具内部驻留,进一步提高了热量从灯具流向空气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板14包括v形导风部141,和设置于v形导风部141的两端的连接部142,v形导风部141用于将从入风口121处进入灯具的气流均匀地导向鳍片13之间;连接部142连接v形导风部141和鳍片13,且连接部142用于在v形导风部141和鳍片13之间形成遮挡以避免空气直接流出灯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鳍片13和导风板14均设置于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光源3贴合第一导热板11的背对鳍片13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热板12与通风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入风口121。

除了光源3之外,诸如pcb控制板2等发热元件也可以贴合设置在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上,发热元件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的热传导,被传导至鳍片13上,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和鳍片13共同升温;空气经过入风口121后,在导风板14的作用下被引导至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和鳍片13之间,并沿着相邻的两个鳍片13之间的空间传播,在此过程中空气和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和鳍片13发生热交换,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鳍片13的热能被传导至空气中,第一导热板11、第二导热板12和鳍片13冷却并进一步从发热元件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实现散热和冷却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控制板2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光源3和第一导热板1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以进一步提高热量从控制板2和光源3传导至鳍片13的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板12呈长方形,第二导热板12的中心位置开孔以形成入风口121;多个鳍片13设置于第二导热板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每个鳍片13均沿第二导热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灯具设有两个导风板14,两个导风板14分别设置于入风口121沿第二导热板12的两个短边方向的两侧。这样,鳍片13能够尽可能大面积地接触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提高散热效率;导风板14设置于两组鳍片13之间,入风口121设置于两个导风板14之间,使得导风板14能够将气流均匀地导向各个散热器内部,提高散热的均匀性的同时也能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鳍片13采用扣合式鳍片13,鳍片13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鳍片13均沿矩形第二导热板12的长边的方向设置。扣合式鳍片13的各个翅片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加工制造简易,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改变鳍片13的翅片长度和翅片数量,有利于降低鳍片13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扣合式鳍片13包括散热部133,以及连接在散热部133的两端的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平行,且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均与散热部133呈一夹角,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弯折部131和/或第二弯折部132上,多个鳍片13相互卡扣拼接在一起,即可形成多个散热器内部;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131与第一导热板11连接,第二弯折部132与第二导热板12连接,以将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上的热量传递至鳍片13,进一步经过气流传递至空气中。

更为优选的,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一导热板1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以进一步加强第一导热板11和鳍片13之间的热传导效率;第二弯折部132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以进一步加强第二导热板12和鳍片13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11开设有用于安装灯具的第一安装孔111,第一安装孔111设置于第一导热板11的边沿位置,且第一安装孔111与鳍片13间隔设置。其中壳体4内周向设有凸起,凸起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盲孔,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或螺栓等)穿设第一安装孔111与盲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导热板11固定在壳体4内。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固定装配的紧固件对气流通道的阻挡进而能够保证气流的畅通,避免部分散热器内部空气流动缓慢,防止灯具散热缓慢或者散热不均匀。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第一安装孔111环绕第一导热板11的边沿设置,确保灯具在安装到位后整体均匀受力,避免灯具因热胀冷缩造成的结构疲劳甚至损坏;更为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11与鳍片13之间至少留有8mm的间隙,以确保各散热器内部的气路是畅通无阻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灯具的气流产生装置15发出的噪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基板31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1(图中未示出),连接件可以同时穿过第一安装孔111和与该第一安装孔111相对的第二安装孔311,以将第一导热板11和光源3安装在壳体4内部。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15用于形成向通风孔42内流动的气流。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15包括扇片151、连接扇片151且用于驱动扇片151的电机152和用于容纳扇片151和电机152的框架153,通风孔42的形状与框架153的外形对应,且框架153和通风孔42之间具有缝隙。框架153和通风孔42之间的缝隙能够减小气流产生装置15的震动对灯具的影响,同时有助于减小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气流产生装置15的框架153部分嵌入入风口121,以减小整体灯具的厚度,进而减小灯具的体积;对于入风口121设置于第二导热板12中间位置的情形,框架153部分嵌入入风口121能够减小灯具的整体厚度。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贴合第一导热板11或者第二导热板12设置的控制板2和光源3,以及用于架设灯具的壳体4。控制板2上印制有用于控制发光单元发光的电路,在控制板2的控制下,光源3上的发光单元发光并向空间内投射,以形成照明效果;控制板2和光源3作为灯具的主要发热源,分别贴合第一导热板11或者第二导热板12设置,以提高灯具的散热效率;灯具通过第一安装孔111连接在壳体4上,壳体4对灯具、光源3和控制板2形成结构保护。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2贴合第二导热板12设置,控制板2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以增强控制板2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光源3贴合第一导热板11设置,且光源3和第一导热板1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或者导热胶,以增强光源3和第一导热板11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对于入风口121设置于第二导热板12中心位置的情形,光源3贴合第一导热板11,控制板2贴合第二导热板12,使得光源3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的同时,有利用提高灯具照明亮度的均匀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控制板2上开设有热过孔。控制板2上的发热元件往往设置在控制板2背对第二导热板12的一侧,开设热过孔以使得发热元件可以通过热过孔与第二导热板12、导热垫或者导热胶直接连接,以提高控制板2和第二导热板1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与散热器内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孔41,且出风孔41与第一安装孔111间隔设置。出风孔41与第一安装孔111间隔设置,能够保证气路的畅通,避免部分散热器内部空气流动缓慢,防止灯具散热缓慢或者散热不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15连接壳体4,壳体4与气流产生装置1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42。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壳体4对气流产生装置15起到支撑作用,可以使得气流产生装置15在不连接灯具的同时,能够部分嵌入到灯具中,减小灯具占用的空间体积;对于入风口121设置于第二导热板12中间位置的情形,气流产生装置15部分嵌入入风口121能够减小灯具的整体厚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壳体4与气流产生装置1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柱(图中未示出),连接柱设置在壳体4正对灯具的一侧,气流产生装置15通过连接件安装在连接柱上。优选的,壳体4正对气流产生装置15的位置还设置有卡台,气流产生装置15与壳体4本体之间存在大于等于3mm的距离,也即卡台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3mm,这样能够减小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还包括卡接于光源3正对灯具的出光方向的一侧的保护壳(图未示出),用于保护光源不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划痕,围绕保护壳的边沿同样开设有出风孔41,以进一步提高灯具的散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灯具可以用于影视剧、短视频或舞台等领域的摄影、拍照等不同场景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