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4415发布日期:2022-06-04 06:1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投光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 投光灯。


背景技术:

2.led投光灯就是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射灯,也叫led射灯。传统射灯多采用卤素灯,发光效率较低、比较耗电、被照射环境温度上升、使用寿命短,led光源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照明灯具,因此led投光灯的使用效果更好,优势也更明显。
3.led投光灯是当下最受关注节能环保产品之一,以led作为发光源制成的灯具越来越多,其中最具好评的就是led投光灯,因为与其它led灯具相比,led射灯价格更低,使用低压直流电即可驱动,并且具有负载小、干扰弱的优点,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led投光灯能够较好地控制发光光谱组成,从而能够很好地用于博物馆以及展览馆中的局部或重点照明;led射灯的发光指向性非常强:亮度衰减比传统光源低很多,灯的响应时间非常快,在微秒级别, 只要开关一开,马上就会亮,不会出现延迟的和闪烁的现象,由于具有许多良好的使用特性,因此led投光灯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生活场景中。
4.但是,由于led投光灯是一种高亮度的led灯,灯光对于人眼的刺激是不可忽略的,传统的led投光灯大多发光角度60-120度左右,光线强烈并且照明场合容易散光,人眼无法直视,十分刺眼,在很多时候会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如开车干扰视线、近距离被刺眼后造成眩晕感等,应用场合受限,散光刺眼问题有待改进。
5.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用于解决led投光灯容易刺眼眩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led投光灯容易刺眼眩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包括前灯体、后灯体和旋转支架,所述前灯体和后灯体相连接,所述前灯体上设置有pc罩和防眩目罩,所述前灯体和后灯体之间设置有硅胶圈和蜂窝防眩目板,所述后灯体内设置有led灯板,所述后灯体与所述旋转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前灯体和后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耳和第二环耳,所述第一环耳与第二环耳相配合,所述第一环耳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螺栓孔,所述第二环耳上设置有与第一环耳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第一环耳和第二环耳利用固定螺栓进行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眩目罩设置在前灯体的前侧,所述防眩目罩与前灯体沿pc罩的边缘连接,所述防眩目罩设置在pc罩的上半部分。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灯体和后灯体之间从pc罩向后依次设置为硅胶圈、蜂窝防眩目结构、和led灯板,所述硅胶圈用于对前灯体和后灯体的连接进行密封。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蜂窝防眩目板上设置有蜂窝防眩目结构。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支架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两块侧板分布在底板的两侧,所述后灯体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侧板上端与转轴相配合,两块所述侧板的上端分别与后灯体两侧的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长条螺栓孔。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后灯体两端与侧板的转动连接处各设置有保护壳。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和侧板为一体式设计。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在led投光灯的基础上加设了蜂窝防眩目板和防眩目罩两个装置,分别从led投光灯发光面的内外两侧进行了防眩目改进,内侧的光会在蜂窝防眩目板中大量蜂窝防眩目结构下被辅正,外侧的光会在防眩目罩的作用下减少散光程度,减小灯光对人眼的刺激,本实用新型的双重防眩目设计,具有很好的防眩目效果,大大降低了led投光灯的眩目和散光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中,1-前灯体;2-后灯体;21-第二环耳;3-旋转支架;31-侧板;32-底板; 4-长条螺栓孔;5-防眩目罩;6-pc罩;7-硅胶圈;8-蜂窝防眩目板;81-蜂窝防眩目结构;9-保护壳;10-led灯板;11-第一环耳;12-固定螺栓;13-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4.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
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体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重防眩目圆形led投光灯,包括前灯体1、后灯体2和旋转支架3,前灯体1和后灯体2相连接,前灯体1上设置有pc罩6 和防眩目罩5,前灯体1和后灯体2之间设置有硅胶圈7和蜂窝防眩目板8,后灯体2内设置有led灯板10,后灯体2与旋转支架3转动连接。
26.防眩目罩5设置在前灯体1的前侧,防眩目罩5与前灯体1沿pc罩6的边缘连接,防眩目罩5设置在pc罩6的上半部分。
27.前灯体1和后灯体2之间从pc罩6向后依次设置为硅胶圈7、蜂窝防眩目结构81、和led灯板10,硅胶圈7用于对前灯体1和后灯体2的连接进行密封。
28.蜂窝防眩目板8上设置有蜂窝防眩目结构81,蜂窝防眩目结构81参见图3。
29.前灯体1和后灯体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耳11和第二环耳21,第一环耳 11与第二环耳21相配合,第一环耳11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螺栓孔13,第二环耳21上设置有与第一环耳11相配合的螺栓孔13,第一环耳11和第二环耳21 利用固定螺栓12进行连接。
30.旋转支架3包括底板32和两块侧板31,两块侧板31分布在底板32的两侧,后灯体2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转轴,侧板31上端与转轴相配合,两块侧板31的上端分别与后灯体2两侧的转轴进行转动连接,底板32上设置有长条螺栓孔4,长条螺栓孔4用于配合螺栓将底板32固定在墙壁上。
31.后灯体2两端与侧板31的转动连接处各设置有保护壳9,保护壳9用于保护后灯体2两侧转轴与侧板31的转动连接结构。
32.底板32和侧板31为一体式设计,一体式设计的旋转支架3结构更加稳定,更加结实耐用。
33.本实用新型利用在pc罩6外设置有防眩目板,防眩目板的设置可参见图1 和图2,防眩目板固定在pc罩6的上端,起到对上方光线的遮挡作用,这部分光在防眩目板的作用下射向下侧,因此起到了一定的聚光作用。蜂窝防眩目板 8利用大量的蜂窝防眩目结构81对光进行辅正,两个结构共同对光线进行处理,加上旋转支架3对光线的位置调节,使得光线使得对led投光灯对指定位置的光照能力更强,减少了散光,有效降低了对人眼的刺激,防眩目效果良好。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5.本实用新型在led投光灯的基础上加设了蜂窝防眩目板8和防眩目罩5 两个装置,分别从led投光灯发光面的内外两侧进行了防眩目改进,内侧的光会在蜂窝防眩目板8中大量蜂窝防眩目结构81下被辅正,外侧的光会在防眩目罩5的作用下减少散光程度,减小灯光对人眼的刺激,本实用新型的双重防眩目设计,具有很好的防眩目效果,大大降低了led投光灯的眩目和散光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很好的实用性。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
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