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2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安装到阴极射线管上,然后进行高压冲击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即,固化)而把管座粘结在阴极射线管上的方法和装置。
在典型的阴极射线管制造工艺中,在排气过程结束之后,对阴极进行预高压冲击,阴极激活,电子枪老练以及后高压冲击。
下文将参考图7和8进行描述的相关技术是在本发明人做出本发明前已经秘密地进行的各项技术之一,但是,本发明人未曾查到表明这种相关技术已被公知的任何成文的出版物。
如图7中所示的用粘性树脂103把管座102安装到阴极射线管101上的工序是在排气工序之后进行的。在该情况下,是在通过以面板102朝上的方式把阴极射线管吊在空中吊运车挂钩104上来传送阴极射线管101的同时,进行所述高压冲击和电子枪老练工序的。介入阴极射线管101和管座102之间的粘性树脂103的烘干和固化是通过把阴极射线管101悬挂在空中吊运车挂钩104上,使粘性树脂103自然干燥的方法来实现的。
但是,在这种相关技术中,因为粘性树脂103是自然干燥的,所以,这种干燥工序需要长的时间周期,因而,生产效率是低的。此外,因为粘性树脂103是在以管座102朝下的方式传送阴极射线管101的同时进行自然干燥的,所以,管座102可能偏离其在阴极射线管101的预定安装位置。还有,如果粘性树脂103未令人满意地干燥,那么,管座102的位置可能由于其重量或振动而偏离,如图8中所示。如果在粘性树脂103仍然含有水份时把用于使电极边缘变光滑的冲击电压跨接到电极上,那么,在含于粘性树脂103中的水和酸溶液的影响下,连接到插口105上的若干管脚接线端子127之间的内部电阻降低了,因而,不可能把合适的冲击电压跨接到电极上。
为了在干燥工序之后提高连接到插口105上的管脚127之间的耐压,一般使用硅型树脂溶液(半固态)作为粘结剂。尤其在最近几年内,阴极射线管的高压已经从25KV提高到30KV或更高。因此,把电极间绝缘电阻的耐压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已经成为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日本特许公报第29-6510号公开了一种用粘结剂把管座粘结到电子管(例如,真空管)的管壳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金属环预先埋入粘结剂中;为所述金属环提供高频电磁能以引起其中的感应加热,从粘结剂的内部加热所述粘结剂,从而,使该粘结剂硬化。
所公开的技术适用于诸如具有低的阳极或板极电压的管子,但是,由于管脚接线端子之间的低的耐压,把所述技术用于阴极射线管是不实际的。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59-119656号(对应于GB2,132,012A)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把具有高的耐压特性的保护管座安装到电子管上,其方法是用浇注的方法直接形成管座,并且,该管座覆盖在电子管管颈的末端上形成的密封的排气部分(用于电子管排气工序的薄的管子部件在该处被密封)。
所公开的技术虽然不使用任何粘性树脂,但是,可能形成对建立连续生产线的障碍。此外,在该技术中,要把保护性管座牢固地固定在没有长的排气部分的电子管的管体上可能是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粘性树脂的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不但能使粘性树脂快速和可靠地干燥,而且,能够使用小型的烘炉以及降低总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在该方法中,在把用于高压冲击工序的插口安装到管座上之后,管座的位置不偏移,并且,若干管脚接线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也不降低。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安装到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的工序;该方法还包括以下工序在把所述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支撑在第一传送装置的同时传送所述阴极射线管,以及,在安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中,对堆积着所述粘性树脂的所述管座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即,固化。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1)用于传送阴极射线管的传送装置,其支承部分预定把在其上的静止的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住;(2)安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中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该烘炉用于对堆积着树脂的所述管座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即,固化。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方法,该方法在使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的工序之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用第二传送装置以面板朝下的方式传送所述阴极射线管的同时进行高压冲击。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装置,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粘性树脂已经干燥和硬化(即,固化)之后进行高压冲击的冲击装置,后者沿着所述传送装置安置在所述烘炉的沿着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制造装置中,所述传送装置最好由托板和传送带构成。每个托板具有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预定稳定地携带阴极射线管,使得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固定在相对不动的位置上,并且,所述传送带最好包括地面传送带。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由于各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被装在诸如地面传送带的传送机的例如单独的托板上,所以,在传送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管座摆动的危险,因此,每个管座对于关联的托板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于是,可以使烘炉最小化,使其尺寸大到足以对管座以及堆积着或涂有粘性树脂的部分进行局部加热即可。此外,可以减小电加热器的容量或功率,并且,实现有效的烘干。
因为高压冲击工序是在面板朝下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如上所述,每个管座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冲击插口的自动连接和分离。此外,因为阴极射线管是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被传送的,所以,甚至在把冲击接口安装在管座上的情况下,管座的位置也不会由于冲击接口的重量而偏移。另外,由于在安装冲击接口之前,粘性树脂已在烘炉中充分地烘干,所以,各管脚接线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会减小,并且,灰尘不易粘附到粘性树脂上,因此,几乎不存在由于灰尘而损害绝缘性能的危险。


图1是用来说明实施本发明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的最佳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图1中所示设备的管座粘结装置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所述设备用于实现本发明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的最佳实施例;
图3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托板的示意的顶视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Ⅳ-Ⅳ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固定到阴极射线管上的方法的剖面图;
图6是自动冲击装置的实施例,图7是用来说明提供本发明背景的相关技术的前透视图;以及图8是用来说明图7所示相关技术中管座位置偏离的视图。
下面将参考图1至5说明按照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图1表示总的用标号15标明的设备和装置,这些设备和装置设置在排气工序50之后,并且,用于实施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在排气工序50中,各阴极射线管1顺序地被排气;即,抽真空,以及密封,然后,被送到管座粘结工序51。在管座粘结工序51之后进行消气剂溅散工序52,在该工序中,在每个阴极射线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由Ba或类似物构成的消气剂层,以防止阴极射线管中真空度的降低。消气剂溅散工序52也可以在开始安装管座2之前进行。在完成管座粘结工序51和消气剂溅散工序52之后进行高压冲击工序53,在该工序中,把高于正常使用,即,正常工作时加于阴极射线管上的电压(大约25-30kv)的高压跨接到阴极射线管1的各电极上,借此使电极的边缘光滑。在完成高压冲击工序53之后进行老练工序54,在该工序中,通过诸如阴极射线管1的阴极热子的电加热来老练该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枪。经过老练工序54的阴极射线管1被顺序地输送到下一道工序。
在管座粘结工序51中,例如,象图2中所示那样,安装两条彼此平行的地面传送带6。地面传送带6的数目可以是一条或者多于两条。图1中表明各地面传送带6是直线地排列的,但是,为了节省安装传送带6所需要的空间,这些传送带也可以非直线地排列,例如,以交替的方式排列。托板7设置在地面传送带6上,因而,当传送带6在驱动装置(未示出)的驱动下以固定的速度沿着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时,托板7也随着传送带6以不变的速度朝同一方向移动。在设置于管座粘结工序51的起始端的装入工位55,把各阴极射线管1顺序地装在托板7上,各管子的面板20朝下。
如图3和4中举例详细表示的,每个托板7由底盘35和支架38构成,底盘35固定在传送带6的以不变速度运行的部分上,而支架38固定在底盘35上,并且,每个支架都具有支承面37,后者的构形与阴极射线管1的面板20的周围部分36的构形具有相互补偿的关系。托板7可以具有任何所需要的结构和构形,只要它能够没有相对移动地稳定地支撑阴极射线管1即可。
再参考图1,在装入工位55,在运送装在托板7的每一个阴极射线管1的过程中,用粘性树脂3按箭头B所指的方向把管座2装在,即,固定在阴极射线管1的管颈21的上端部23上。可以先把粘性树脂3涂在管颈21的端部23上,或者,涂在管座2的内侧。粘性树脂3的涂覆和/或管座2的固定,可以或者手动地进行,或者借助于诸如象程控操纵装置(未示出)那样的机器人的自动装置来进行。
当用粘性树脂3把管座2固定到阴极射线管1上而粘性树脂尚未硬化的时候,借助于地面传送带6的运行,把阴极射线管1连同托板7按箭头A所指方向一起传送。如图1中用虚线所表示的,在地面传送带6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固定地安置着烘炉支撑框架8。
如图2中所示,在烘炉支撑框架,即,烘炉支撑组件8上,沿纵方向构成槽22,以便装在各个托板7上的阴极射线管1的管颈21能够从烘炉支撑组件8的顶部向上伸出。具有象隧道的构形的烘炉9安置并固定在烘炉支撑组件8的顶上。每个烘炉9由电加热器10和炉身11构成,电加热器10安置在准确地与管座2(即,粘性树脂3)的高度(即,水平线)相一致的位置上,而炉身11由隔热材料构成,电加热器10固定在该隔热材料上。
在如此构成的管座粘结装置25中,因为各个阴极射线管1以其面板20朝下的方式安置在装在地面传送带6的托板7上,所以,阴极射线管1能够被稳定地支撑着,因而,在运送过程中,不存在管座2的部分发生动荡或振动的可能性。此外,能够保持管座2的高度不变,并且,确保管座2能够沿着传送带6的纵轴(该纵轴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按方向A被传送。因此,由于待加热部分被限制在窄的,即局部区域,所以,可以把每个烘炉9(它安置在地面传送带6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做得小。此外,能够减小每个电加热器的容量或功率,并且,能够有效地烘干粘性树脂3。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来选择隧道形烘箱9在方向A上的近似的长度,即,当每个阴极射线管1离开烘炉9时,粘性树脂3正好完成其硬化过程。
在阴极射线管1离开隧道形烘炉9之前,每个阴极射线管1的粘性树脂3被固化(即,硬化),因而,管座2被牢固地固定在管颈21的上端部23的预定位置上。通过地面传送带6的运行,把这样获得的阴极射线管组件26传送到高压冲击工序53。在高压冲击工序53中,把来自冲击电源31的冲击高压跨接在接线端27和阳极接线端28上,接线端27是经由管座2中的孔伸出的,而阳极接线端28在阴极射线管1的外壁上,所述高压经由适当形式的插口29和接线端子30加到阳极接线端28上。插口29和接线端30的电连接的形成,跨接在这些接线端上的高压的施加,以及所述电连接的断开和高压的解除,都可以(或者至少部分地可以)或者手动,或者利用自动装置自动地进行。
图6表示这种自动装置或结构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下端固定在每个托板7上的支撑杆61,在支点63处连接到作为其枢轴的支撑杆61的上端部的控制杠62,以及固定在控制杠62的一端上的金属接触簧片64。控制杆62以支撑杆61为枢轴沿方向D和E的旋转运动是通过控制适当的驱动装置(例如,液压缸装置65)的动作来控制的。当该控制杆沿方向D旋转时,接触簧片64与阳极接线端28电接触,并且,来自电源31的冲击电压经由电引线66(它可以由在高压冲击区沿着传送带6的导线构成),固定在每个托板7上的电刷以及连接到电刷上的引线而加到触点64,28上。因为在关联的托板7上阴极射线管组件是静止的,并且,被稳定地支撑在该托板上,所以,能够使接触点28相对于托板7的位置保持不变,并且,能够把经由控制杆62连接到托板7上的接触簧片调整到并保持在与阳极接触点28无误地接触的位置。
当高压冲击操作结束时,启动驱动装置65,以便使控制杆62沿方向E转动,从而,断开接触点64和28之间的电接触。
在总的用标号15标明的设备和装置中,地面传送带6是管座粘结工序和高压冲击工序两者公用的,并且,托板7也是这两个工序公用的。因此,可以降低传送系统的成本,并且,不需要在烘干工序51和高压冲击工序53之间另外安装用于把阴极射线管1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装置。虽然如此,用于高压冲击工序53中的冲击地面传送带6b也可以不与用于管座粘结工序51中的烘干地面传送带6a构成一个整体。例如,可以把分开的传送带6a和6b按无间断的方式安装。能够在其上以面板20朝下的方式携带和传送阴极射线管1的任何类型的传送带都可以用作传送带6,6a和6b。
在设备15以及使用该设备的方法中,因为阴极射线管1是以其面板20朝下的方式装载的,所以,插口29位于各个阴极射线管1的顶端。因此,即使在阴极射线管组件26已离开隧道形烘炉9时粘性树脂3尚未完全固化的情况下,也不存在由于所附插口29的重量而使管座2的位置偏离的危险。
此外,由于在加上插口29之前能够把粘性树脂3充分地烘干和固化,所以,粘性树脂3不粘附到插口29上,并且,也没有灰尘粘附到粘性树脂3上。因此,能够令人满意地保持相邻管脚27a,…27n之间的电绝缘,于是,能够进行稳定的高压冲击操作。
反之,如果象图7和8中所示那样,用空中吊运车挂钩104以面板120朝上的方式夹住阴极射线管1,那么,管座102的位置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空中吊运车挂钩104的摆动和振动而改变。因此,如果假定把烘炉安置在老练空中传送带106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那么,必须增大该烘炉的尺寸,并且,必须由此而增大电加热器的容量或功率。这可能导致成本的提高和降低烘干工序的可靠性。如果假定在烘干之前加上高压冲击插口,那么,管座102的位置可能会由于插口105的重量而偏移(如图8中所示),因而,不能实现管座102的适当的粘结(固定)。此外,由于树脂103因插口105的偏移而受到拉曳,所以,相邻管脚127之间区域的树脂103的密度或数量将降低或减少,即,在树脂103中可能产生气隙。因此,降低了管脚127之间树脂103的耐压,因而,会降低冲击电压。因此,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高压冲击效果。此外,由于所加的冲击高压,漂浮在周围大气中的灰尘可能附着到管脚接线端127上。因此,粘性树脂103或接口105可能被污染,因而,损害其电绝缘性能。
反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烘炉9安置在相应的地面传送带6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所以,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和优点。
在结束高压冲击工序53并去掉高压冲击接口29和30后,通过传送带6或与它相连安置的其他传送带的运行,在方向A上继续传送阴极射线管组件26,并把它转移到老练工序54。在老练工序54中,或者用手动方式,或者通过自动装置(未示出),把老练接口32加到管脚接线端27上,然后,把所要求的、来自老练电源33的老练电压值加到接口32上,以便老练阴极射线管1中的电子枪。
由上文可知,根据本发明,可以安装小型和廉价的烘炉,并且,可以改善阴极射线管的烘干工序的可靠性以及高压冲击和耐压性能。
权利要求
1.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安装在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的工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把所述阴极射线管以面板朝下的方式支撑在第一传送装置上的同时传送该阴极射线管,在安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中,对堆积着所述粘性树脂的所述管座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
2.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安装在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经由所述电接线端子把高电压跨接到各电极上,以进行高压冲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把所述阴极射线管以面板朝下的方式支撑在第一传送装置上的同时传送该阴极射线管,在安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中,对堆积着所述粘性树脂的所述管座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的所述工序之后还包括在用第二传送装置以面板朝下的方式传送所述阴极射线管的同时进行高压冲击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装置是由单一的连续传送带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是由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相连安置的单独的传送带构成的。
6.制造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安装在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的工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把所述阴极射线管以面板朝下的方式支撑在第一传送装置上的同时传送该阴极射线管,在安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中,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在用第二传送装置以面板朝下的方式传送所述阴极射线管的同时,进行高压冲击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装置是由单一的连续传送带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是由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相连安置的单独的传送带构成的。
9.制造阴极射线管的装置,该装置预定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固定到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阴极射线管的传送装置,其支承部分预定以阴极射线管的面板朝下的方式把在其上的静止的所述阴极射线管稳定地支撑住,安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该烘炉用于对所述管座周围的堆积着所述树脂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是由地面传送带构成的。
11.制造阴极射线管的装置,该装置预定用粘性树脂把管座固定到阴极射线管的伸出电接线端子的尾部上,然后,经由所述电接线端子把高电压跨接到各电极上,以进行高压冲击,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阴极射线管的传送装置,其支承部分预定把在其上的静止的所述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住。安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的烘炉,该烘炉用于对粘附着堆积的所述树脂的所述管座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所述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由托板和传送带构成。所述托板各自具有预定把在其上的静止的所述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住的支承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粘性树脂已经干燥和硬化之后进行高压冲击的冲击装置,所述冲击装置沿着所述传送装置安置在所述烘炉的沿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从所述烘炉的入口到所述冲击装置连续地延伸。
全文摘要
阴极射线管制造装置包括用于传送阴极射线管的传送带和烘炉,传送带的支承部分预定把其上的静止的阴极射线管以其面板朝下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住,烘炉安置在传送带的传送路径的居中位置上、用于对管座周围的堆积着树脂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粘性树脂干燥和硬化。该装置不但能够快速和可靠地烘干粘性树脂,而且,能够减少用于烘干工序的烘炉的尺寸和成本。
文档编号H01J9/32GK1033904SQ8810584
公开日1989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87年12月25日
发明者横左内照夫, 唐泽工, 大野胜久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