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7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不仅亮度大、而且能呈点光源,所以正在研究将其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现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如图33所示,迄今已知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基本结构是将放电灯55的灯头部56装在通过高压导线53与触发电极52连接的插座54中。如图34所示,用于汽车的前照灯时,是将上述插座54固定在支撑在灯体57内的反射板58的中央部,同时将触发电极52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上表面上,而将反相器59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下表面上,并用高压导线60连接触发电极52和反相器59。
如图33所示,插座54有外周电极54a和中央电极54b,装上放电灯55时,上述外周电极54a与在灯头部56上形成的外周电极56a接触,上述中央电极54b与灯头部56的中心电极56b接触,通过将由装在触发电极52内的脉冲变压器61产生的例如数十kV大小的高压脉冲加在放电灯55上,使放电灯55放电点亮。
在上述结构中,在未安装放电灯55的状态下,如果电源被接通,则由于触发电极52产生的高压脉冲使插座54的中央电极54b与外周电极54a之间产生放电,这往往成为插座的损伤或事故的原因。
与此不同,例如在特开平4-293630号公报中提出了不使用插座的形式,但具有联锁功能部,该联锁功能部能通过将放电灯固定在灯具上的连接件与灯具的放电灯插入部接触,判断放电灯的有无,当没有放电灯时便停止输出高电压。
可是,该放电灯点灯装置中的灯具或固定连接件必须具有开关功能。
发明的公开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变更灯具等就能在未连接放电灯的状态下防止加上高电压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上述目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小型化、组件化、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组件。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即,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才不激活起动电路。
上述稳压电路例如在使放电灯起动即开始放电时,才输出激活起动电路所需要的高电压(第1电压),放电开始后,不激活起动电路,而且输出维持放电灯的放电所需要的比第1电压低的电压(第2电压)。这时,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即使稳压电路输出了第1电压,但通过不激活电路起动电路也不被激活。
这里,就最广范的意义来说,不激活这一术语意味着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使放电灯点亮所需要的高压,更具体地说,实际加在起动电路上的电压低到不会使起动电路工作的程度,还包含将稳压电路和起动电路之间的连接切断。
该不激活电路最好与灯座构成一个整体而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直接联系。但也可以设在起动电路一侧,还可以介于起动电路和灯座之间。
不激活电路的最简单明了的形态是相对于灯座的一对主电极,设置辅助电极,使这些电极具有开关功能,且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连动。
该一对主电极和辅助电极的组合,可考虑采取各种形式,另外,还可使高电压阻止装置与辅助电极连系,在未安装放电灯的状态下,利用高电压阻止装置,使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高电压。
通过将灯座和作为起动电路的触发电极收容在一个外壳中实现组件化,来达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该放电灯点灯组件能直接安装在放电灯的反射板或灯体上,不需要进行用高压导线连接灯座和触发电极的作业,同时能大幅度简化安装作业。
该放电灯点灯组件最好如上所述,内部装有不激活电路,当未安装放电灯时,在灯座的电极之间不发生放电。
组件化的形式有多种,灯座部、触发电极的主电路和构成触发电极的一部分的功率变压器这三者如何配置,根据需要而有所不同。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块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1、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2是图11中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13是图11中的灯座部的放大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放电灯点灯组件的第1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
图15、图16表示将图14所示的放电灯点灯组件作为汽车的前照灯装置装入的应用例,图15表示组装前的状态,图16表示组装后的状态。
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分别表示放电灯点灯组件的与图14相同的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
图28、图29、图30分别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组件的具体例的正视图、中央断面图、将盖取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1、图32分别表示另一具体例的正视图、 中央断面图。
图33是现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将图33所示的现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装入汽车的前照灯中的状态的断面说明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形态利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有灯座1、稳压电路(倒相器)2、起动电路(触发电极)3及不激活装置4。
灯座1与放电灯(图中未示出)连接。放电灯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相同。在实施例的灯座1中,作为主电极有与放电灯灯头的中央电极(图33中的56b)接触的中央电极5、及与灯头的外周电极(图33中的56a)接触的外周电极6,另外,将中央电极5作为中间位置,在与外周电极6相对的位置设有与外周电极6同样结构的辅助电极7。当放电灯的灯头插入时,该辅助电极7和外周电极6通过灯头的外周电极互相连接。8是保持放电灯的安装槽,通过将放电灯的灯头插入灯座1中后旋转,使设在放电灯的灯头的外周面上的灯保持用的止动销(图33中的56c)止动。另外,在灯座1的内部设有起动电路3。
稳压电路2连接着灯座1,用来将放电灯稳定地点亮,开始点亮放电灯时比稳定亮灯时产生高的电压。本实施例采用众所周知的触发电路,开始点亮放电灯时,例如产生数百V的电压(第1电压),输入端连接着作为电源的电池组9,输出端通过后文所述的起动电路3连接着灯座1的中央电极5和外周电极6。
起动电路3在比稳压电路2在开始点亮放电灯时的电压低的工作电压以上的电压下工作,它连接着灯座1,从灭灯状态开始使放电灯放电。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灯座1内设有当输入电压在工作电压以上时工作的由高压变压器3a和触发电极主电路3b构成的触发电路。而且,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一个输入端通过连接点A连接着连接在稳压电路2的一个输出端上的灯座1内的输出线上,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在辅助电极7上。另外,触发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在连接点A和中央电极5之间。
不激活装置4设置在灯座1内,用来当放电灯未连接时使起动电路3的输入电压低于上述的起动电路3的工作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设在灯座1内的连接在起动电路3的一个输入部上的辅助电极7,在放电灯处于连接状态下,将兼作放电灯的导电部用的外周电极导通而连接在作为主电极之一的外周电极6上。
另外,在图1中,关于起动电路即触发电路3的外壳和灯座1的断面,为了容易看到电极,省略了影线。以下的图也一样。
这里,用图2具体地说明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及其工作情况。
如图2所示,在放电灯55未装在灯座1上的状态下,作为连接在反相器(2)的一个输出端IN1上的主电极的外侧电极6和作为与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的辅助电极的外侧电极7两者不连接。
而且,如上所述,当放电灯55被装在灯座1上时,外侧主电极6和辅助电极7由灯的外周电极56a导通,因此,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反相器2的两个输出端IN1、IN2连接。
作为起动电路的触发电极3的电路结构本身,如图所示,可以采用以往众所周知的电路结构。
现在,在放电灯55被装在灯座1上的状态下,一旦接通反相器2的电源,则反相器2便将数百V的第1电压的矩形波输出给触发电极3。该矩形波一旦加在触发电极3上,便有电流流过高压变压器3a的初级侧,在次级侧产生数十kV的高压。该高压通过连接灯中央电极56b的插座中央电极5而被加到放电灯55上,放电灯55利用所加的高压脉冲开始放电,直至稳定地将灯点亮为止。
如图3中的放电灯点灯控制电路框图所示,反相器2由通过点灯开关10连接在电源电池9上的DC/DC转换器2b和变换矩形波用的矩形波反相器2c构成。
而且,如上所述,触发电极3利用来自反相器2的数百V的电压(第1电压)而工作,数十kV的脉冲电压被加在放电灯155上,放电灯155开始放电,此后,反相器2便以恒定功率正常工作。以恒定功率进行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即第2电压是灯电压,约为90V左右,所以触发电极3保持不激活状态,不产生高压脉冲。
另一方面,当放电灯55未被装在灯座1上时,起动电路3的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输入端的电压在工作电压以下,不供给电力,所以不产生高电压,从而在更换灯等情况下是安全的。
如果采用该实施例,则由于在灯座1内设有不激活装置4,此不激活装置4在未连接放电灯55时,能使反相器2的输出电压低于不会使触发电极3工作的电压以下,因此未连接放电灯55时,不产生高电压,所以能将灯座的损伤或事故防患于未然。而且在灯座1内有由不激活装置4构成的联锁机构,所以不需要变更灯具或稳压电路(反相器)等。另外,灯座1的各电极表面上即使产生氧化膜,由于加在各电极上的电压较高(例如灭灯时初始电压为300V),所以能期待很强的自行恢复。
利用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1实施例中,将灯座1和起动电路3分开设置,两者由3条导线10a~10c连接。
用图5说明本发明的灯座1的电极结构的一个好的例子。即,在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中,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使辅助电极7与灯头的外周电极的接触位置比起外周电极6与灯头的外周电极的接触位置来,向灯座1的内侧只移动一尺寸d。
这时,这样设定中央电极5,即,当外周电极6位于与灯头的外周电极接触的位置时,灯头的中央电极与中央电极5接触,另外,这样设定辅助电极7等,即当放电灯55处于被完全插入灯座1的状态下,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7都与灯头的外周电极接触。
如果采用该实施例,则由于放电灯55相对于灯座1呈分离状态,辅助电极7与灯头的外周电极呈松接触状态,即使起动电路3的工作不稳定,被施加高电压的外周电极6和中央电极5必定处于与放电灯55相接触的状态,因此能防止在灯座1的电极部分的放电现象或由加到起动电路3的输入部的高电压等引起的损伤或事故。
利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1实施例中,将起动电路(触发电极)3的高压变压器3a分成2个次级线圈12、13,并考虑电极的极性而串联连接,以便将正侧的高电压加在中央电极5和外周电极6中的一个上,而将负侧的高电压加在另一个电极上。
这样施加电压后,高电压也加在辅助电极7上,所以为了使高电压不加在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电源输入端上,将阻止高电压用的电抗线圈14串联连接在辅助电极7上。
利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3实施例中,将起动电路3与灯座1分开设置。这时,通过将阻止高电压用的电抗线圈14安装在灯座1内,使得从电抗线圈14引到起动电路3上的引线10c成为低压线。
利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3实施例中,设置产生与连接在外周电极6上的次级线圈12大致相等的电压的另一次级线圈16,以代替电抗线圈14,并且这样连接,以便在辅助电极7上产生与在该外周电极6上出现的电压极性相同的电压。因此,与第3实施例一样,能抵消加在辅助电极7上的高电压,所以能防止高电压加到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输入端上。
利用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1实施例等中,将辅助电极7与中央电极5并排设置,通过将放电灯连接在灯座1上,而使辅助电极7和中央电极5都与放电灯的中央电极接触,从而将辅助电极7和中央电极5连接起来。这时,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起动电路3的高压变压器3a的次级线圈变成连接在外周电极6一侧。
利用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1实施例等中,将辅助电极7与外周电极6相对地沿灯座1的径向配置在外周电极6的外侧。当将放电灯的灯头插入灯座1中后,在外周电极6与灯头的外周电极接触的同时,外周电极6被压入灯头径向的的外侧。这时外周电极6与辅助电极7接触,能向起动电路3供电。
利用图11、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1实施例等中,设有不激活电路4,用于当放电灯未连接时,使稳压电路2的输出电压低于起动电路3的工作电压,以便当放电灯未连接在灯座1上时,对于稳压电路2的输出形成闭合电路,通过放电灯的连接而将闭合电路断开。
即,在该实施例中,将起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在中央电极5和外周电极6之间,将高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连接在中央电极5和与其连接的起动电路3的输入端的连接点B之间。另外,稳压电路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在与中央电极5连接的起动电路3的连接点B上,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由电路保护器33的板簧构成的接点部24、25连接在外周电极6上。另外,与中央电极5相邻地配置辅助电极7a,在中央电极5上伸出短路片17,当放电灯未连接时,短路片17的前端与辅助电极7a接触,通过连接放电灯,而将短路片17压到灯头的周壁部(参照图33中的符号56c)的前端,从而使短路片17离开辅助电极7a,将电路保护器20的发热线21连接在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7a之间,将外周电极6连接在电路保护器20的接点部24上,将稳压电路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在接点部25上。
由于辅助电极7a通过发热体21连接在外周电极6上,所以在放电灯处于未连接状态下,中央电极5和外周电极6近似于短路状态,以较低的阻抗连接。因此,端子之间的电压显著地下降,达到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工作电压以下,起动电路3不工作,从而高电压不加在中央电极5上。
另外,在放电灯处于未连接状态下,虽然由于稳压电路2的输出,电流从中央电极5流到辅助电极7a,但在稳压电路2中能将电流控制在最大电流(例如2.6A)以下,所以不会产生过电流。可是,只有当稳压电路2不停止工作时,由于该电流继续流动,才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此,当电流流过辅助电极7a时,由于该电流的作用而使电路保护器33动作,切断来自稳压电路2的电力。
图12表示电路保护器33,设接点部24、25呈常开状态。23是利用发热体21加热的双金属,其前端设有使接点部25停止在与接点部24接触的状态的止动爪27。26是能往复自如地穿过壳28上的通孔29的再复位按钮,通过按压再复位按钮26,能使离开接点部24的接点部25再接触。
该电路保护器在图11中的状态是接点部24、25呈接触状态,稳压电路2的输出被输出给外周电极6。另外,从稳压电路2输出而流过辅助电极7a的电流加热电路保护器33内的发热体21,使双金属33沿图12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变形,止动爪27离开接点板25。接点板25是用板簧构成的,所以当双金属23沿箭头所示方向变形后,接点部24、25便离开,稳压电路2的输出被切断。在双金属23冷却而返回原来的位置后的阶段,如果按压再复位按钮26、接点部24、25便再次接触,双金属23的止动爪27使接点部25止动,维持接点部24、25的接触状态。
另一方面,当放电灯连接在灯座1上时,由于放电灯的灯头的作用,辅助电极7a和中央电极5被压开而呈离开状态,可发生高电压,放电灯能起动。
其它与第1实施例相同。
另外,电路保护器33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是电磁式电路保护器。
利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是在第8实施例中,将辅助电极7a和中央电极5的短路片17配置在将灯座1的灯头插入部1a隔开的隔壁30的内侧,通过插入灯座1的灯头按压穿过隔壁30的绝缘构件31,将短路片17和辅助电极7a分开。短路片17和辅助电极7a被绝缘构件31分开的状态是这样设定的,即在此状态下,相对于施加的高电压具有足够的绝缘距离。另外,32是使绝缘构件31趋向放电灯与灯座1连接的方向,但也可以是拉伸的弹簧,另外,当短路片17和辅助电极7a相接触用的弹力大些还可以是压缩弹簧。其它与第8实施例相同。
放电灯点灯组件(带反相器的灯插座)其次,说明将作为起动电路的反相器3和灯座1一体化了的放电灯点灯组件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利用图14说明上述组件的第1实施例。
即,该放电灯点灯组件的基本结构是在树脂制的外壳40中设有灯插座形成部41、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
沿外壳40的中央部的横向整体地形成一对隔壁40a、40b,将上侧开口的外壳40的内部分成3部分,在一对隔壁40a、40b之间形成比隔壁高出一定高度的圆筒壁40c,形成灯座1。在灯座1的左侧的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中,收容着触发电极3的高压变压器3a,且被埋入在环氧系列等比较硬的树脂填充材料44中。另外,在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中,收容着由布线基板45和安装在布线基板45上的电容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等各种电子零件46形成的触发电极主电路3b,且被埋入在氨基甲酸乙酯系列等比较软的树脂填充材料47中。这时,两个收容部42、43被隔壁40a、40b隔开,所以能防止不同质的树脂填充材料44、47混合。另外,在图14中,作为主电极的中央电极5、外周电极6及作为辅助电极的外周电极7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图1至图13中说明过的任何一种连接关系。
这样,如果将灯座1和触发电极3组件化,就可以不要高压变压器等专用的外壳,能减少零件的个数,例如用于汽车的前照灯时,能显著地简化组装工序。
如图15中用箭头表示的组装方法所示,用螺钉将与电源连接的反相器2固定在灯体外壳150的下侧外表面上,连接器151通入灯体外壳150内。其次,用反射板固定螺钉153及光轴调整用的灯光调整用螺栓154,将反射板152固定在灯体外壳150内,将放电灯55插在反射板152的中心部,利用灯固定用零件155将放电灯55固定在反射板152上,然后,将放电灯点灯组件(带触发电极的插座)嵌合在放电灯55的灯头部56上,用螺钉156将该组件固定在反射板152的背面。将灯体盖157固定在灯体外壳150上后,再用固定用螺栓158将灯体外壳150的前面一侧固定在车体159上。另外,先将灯体外壳150安装在车体159上,再用图中未示出的适当的固定方法将灯罩160固定在车体159上。
图16表示组装后的状态。
另外,在用反射板支撑该组件的灯座部的支撑结构中,最好采取防振措施,使组件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支撑位置,这意味着最好按重量大的高压变压器3a的配置与灯座部的关系来考虑。
图17表示组件的第2实施例,在插座形成部41的底部形成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与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相邻,形成开口方向不同的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就是说,沿灯座1的轴向配置触发电极3。这时,由于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的开口方向不同,所以能防止填充树质的混合。
除此之外,没有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地方。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3实施例示于图18。即,该组件是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使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的开口朝向与外壳40上的灯座形成部41的灯插入口相同的方向,在与其相反的方向形成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
和图17进行比较可知,相对于图17中的轴向配置来说,图18所示可以说是轴正交型配置例。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4实施例示于图19。即,该组件是在第3实施例中,使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的开口朝向与外壳1上的灯座形成部41的灯插入口部相同的方向,在与其相反的方向形成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除此之外,与第3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5实施例示于图20。即,该组件是在第2实施例中,灯座形成部41被设置在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之间。在该实施例中,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的开口朝向与外壳40上的灯座形成部41的开口相同的方向。与图14中的实施例进行比较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灯座形成部41的高度与另外的收容部42、43的高度相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则能在总体上取得重量的平衡。除此之外,与第2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6实施例示于图21。即,该组件是在第5实施例中,使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及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的开口朝向与外壳40上的灯座形成部41的开口相反的方向。除此之外,与第5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7实施例示于图22。即,该组件是在第2实施例中,在与外壳40不同的另一处形成隔壁40a,利用该隔壁40a将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隔开。将布线基板45的中央部固定在该隔壁40a的下部,将高压变压器3a装在一个收容部中,将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电子零件装在另一个收容部中。除此之外,与第2实施例相同。
如果采用该实施例,则除了第2实施例的效果外,能在外壳40的外部组装高压变压器3a和触发电极主电路3b,所以便于组装。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8实施例示于图23及图24。即,该组件是在第1实施例中,外壳40沿与灯座形成部41的灯插入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有与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及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连通的收容用开口40d。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40上设有装卸自如的盖49,在盖49的上面设有灯座形成部41。另外,将高压变压器3a安装在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布线基板45上,高压变压器3被一起收容在外壳40中,使其在收容用开口40d的深处即下侧,高压变压器3a被埋入环氧系列树脂填充材料44中,触发电极主电路3b被埋入氨基甲酸乙酯系列树脂填充材料47中。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则不必设置隔壁等,所以能减少零件个数,与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示于图25及图26。即,该组件是在第1实施例中,将外壳40分成整体构成灯座形成部41和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的部分40e、及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将收容高压变压器3a的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和灯座形成部41收容在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中,且被埋入氨基甲酸乙酯系列树脂填充材料47中。
在该实施例中,外壳40的部分40e整体且方向相反地形成灯座形成部41和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将高压变压器3a收容在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中,并埋入环氧系列树脂填充材料44中。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有能收容触发电极主电路3b和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的空间,在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被收容在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中的状态下,灯座形成部41从外壳40伸出来。另外,高压变压器3a被安装在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布线基板45上。组装时,将高压变压器3a及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电子零件46安装在布线基板45上后,再收容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中,将触发电极主电路3b埋入氨基甲酸乙酯系列树脂填充材料47中。除此之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填充材料使用的树脂,不限于上述的树脂,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树脂。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10实施例示于图27。在该实施例中,在最上部形成灯座形成部41,同时,在下一段形成高压变压器收容部42,在再下一段形成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43。这两个收容部42、43的开口方向与灯座形成部41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在背面一侧对齐,用隔壁40a将两个收容部42、43隔开。而且,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盖48将外壳40的背面一侧盖住。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电性的盖48能可靠地屏蔽由灯产生的噪声。
除此之外,没有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地方。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11实施例示于图28至图30。
如图28中的正视图所示,外壳本体40的正面侧形成呈壁面的圆筒体,在周壁上各相隔120度的间隔设有突出的安装用的耳部40f,在正面壁的中央上侧部位形成了形成灯座1的灯座形成部41。在灯座1的中心部位形成中央电极5,夹着中央电极5在一侧形成作为主电极的外周电极6,在另一侧形成作为辅助电极的外周电极7。另外,图中的40g是放电灯的锁销(图33中的56c)的销配合槽。
如图29所示,而更明了地如图30所示,具有灯座1的配合部和设置高压变压器用的开口45a的圆盘状的布线基板45被嵌合固定在外壳本体40内。高压变压器3a以嵌合状态设置在该布线基板45的开口45a处,将构成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各种电子零件46安装在开口45a周围的布线基板45上,同时设有与反相器(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器(图15中的151)连接用的连接器45b。
上述高压变压器3a具有由铁心200、初级线圈201、次级线圈202和线圈架203构成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初级线圈201的输入端子201i、201o及次级线圈202的输入端子202i分别结合在布线基板45上的给定位置,另一方面,次级线圈202的高压输出端202o与灯座1的中央电极5连接。另外,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7分别结合在布线基板45上的给定位置,而连接器45b的接地端子结合在导电性的盖48上,该盖48接地。另外,如图29、图30所示,将包围着中央电极5连接到高压变压器3a上的连接线、竖立在背面一侧的绝缘壁41a、41b设置在灯座形成部41的底面一侧,能更好地确保外周电极6和辅助电极7的绝缘。
上述各电极5、6、7及高压变压器3a等与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连接关系,基本上与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关系相同,构成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不激活装置。
具体地说,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从上述状态可知,首先,通过环氧系列树脂的真空注射成型,将高压变压器3a的部分埋入填充材料中,然后,在布线基板45上进行硅注射成型,将触发电极主电路3b埋入在里面。
本发明的组件的第12实施例示于图31、图32。
与表示第11实施例的图28及图29进行比较可知,在第12实施例中,使放电灯(55)的插入销(56c)能锁定嵌合地形灯座形成部41。即,将放电灯插入时,插入销被嵌合在沿灯座形成部41的轴向的嵌合槽205中,此后沿与嵌合槽205正交形成的锁定槽206转动放电灯时,也不会将其拔出地保持着放电灯。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将触发电极3一侧的连接器45b向下形成,以便能从下方插入反相器一侧的连接器151。除此之外,与第11实施例相同。
如果按第11实施例或第12实施例构成组件,则能构成极其紧凑的结构,组装也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未安装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
2.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输出第1电压和比第1电压低的第2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从稳压电路输入第1电压时被激活、产生放电灯放电开始时所需要的高电压,使放电灯放电,放电开始后,从稳压电路输入第2电压时不能激活、将稳压电路直接连接在灯座上而使放电灯稳定点灯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未安装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激活装置根据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情况,将稳压电路和起动电路接通或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激活装置是一种当未安装放电灯时,对稳压电路的输出形成闭合电路,安装了放电灯时,将上述闭合电路断开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激活装置设在灯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动电路被呈一体地组装在灯座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灯座有分别与放电灯的一对电极连接的一对主电极,不激活装置有辅助电极,当未安装放电灯时,该辅助电极与一个主电极呈非导通状态,不激活起动电路,当安装了放电灯时,与一个主电极呈导通状态,激活起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极利用上述放电灯的导电部与一个主电极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灯的导电部是设在放电灯的灯头上的外周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灯的导电部是设在放电灯的灯头上的中央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7、8、9、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灯座的一个主电极通过上述起动电路与上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主电极与上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8、9、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灯座的上述一对主电极中的任意一个通过上述起动电路与上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被分别施加正负不同的高电压,同时将高电压阻止装置连接在辅助电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电压阻止装置是设置在起动电路的高压变压器上的产生与加在上述另一个主电极上的高电压极性相同且大致相等的高电压的次级线圈。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极在放电灯处于连接状态下被连接在放电灯的导电部上,其连接位置比上述另一个主电极和放电灯的导电部的接触位置更靠近灯座的里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起动电路在与上述灯座不同的部位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辅助电极上的上述高电压阻止装置与灯座组装成一个整体。
17.一种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备有具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部、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及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的外壳;收容在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且被埋入填充材料中的构成触发电路的一部分的高压变压器;以及收容在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且被埋入填充材料中的触发电极主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及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被用隔壁分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的一侧形成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在上述外壳的另一侧形成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上述外壳的上述灯座部的灯插入开口部相同的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上述外壳的上述灯座部的灯插入开口部相同的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灯座部设置在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和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及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上述外壳的上述灯座部的灯插入开口部相同的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及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上述外壳的上述灯座部的灯插入开口部相反的方向。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壁在与上述外壳不同的部位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沿与上述灯座部的灯插入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有与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及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连通的收容用开口。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被分成上述灯座部及上述高压变压器收容部整体构成的部分、以及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收容上述高压变压器的高压变压器收容部及上述灯座部被收容在上述触发电极主电路收容部且被埋入填充材料中。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未安装放电灯时,不激活触发电路的不激活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激活装置设在灯座部。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电灯点灯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备有用以将放电灯点灯组件安装在放电灯的反射板或筒体上的安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未安装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最好使起动电路和灯座一体化,构成带起动电路的灯座。
文档编号F21V19/00GK1148459SQ9619015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8日
发明者中村俊朗, 加藤晋央, 滨田英毅, 丸山亮介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