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极低压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53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电极低压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极低压放电灯,该灯包括灯壳,该灯壳以气密的方式被封闭,且含有可电离的填充物,灯壳内有一空腔,在该空腔中,安置了环绕着线圈架的细长的线圈,该线圈具有电导体绕成的初级和次级绕组,该线圈架的一端插入该空腔中,两个绕组各有面向线圈架末端的第一端和与其相对的第二端,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为自由端,而其第二端则在电气上连接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上。
这种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可从EP-A-162504获知。初级绕组的端部连接到装在一外壳中的高频电源上,该外壳被固定到灯壳上,并用于支撑灯头。在工作期间,由线圈的初级绕组产生高频磁场,以维持灯壳中的放电。在次级绕组中产生与初级绕组中相反的电压梯度,该次级绕组用来限制电磁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开篇中所述种类的灯,该灯具有简单的结构从而使简单地固定次级绕组的自由端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使形成次级绕组的电导体从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延伸到线圈架末端的凹槽内,并在其中被夹紧。在这种结构中,该导体插入到所述凹槽内,可容易地被固定。可以不需要用于在次级绕组第一端固定电导体的单独部件。直到导电体插到凹槽内之前最好是不切断该电导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其作用过程中电导体容易处理,因为可用以后将变成不需要的那部分来支持它。例如,可以拉动不需要的部分以便将电导体插入凹槽中,随后将该不需要部分切断。
为安全起见,电导体的末端位于凹槽内是有利的,这样即使移去灯壳也不能触及电导体。
根据本发明无电极低压放电灯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电导体的末端位于凹槽的扩宽区域中。在电导体被插入凹槽后,通过在凹槽的扩宽区域中将其切断的方法,仍然容易形成其端部。为此,使用从横切末端的方向压入扩宽区域的切割部件时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无电极低压放电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初级和次级绕组共同由一不间断的电导体形成,该电导体的一部分在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从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经由一个电接点延伸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次级绕组第二端的单独的电接点是冗余的。因此,这个实施例的优点是两个电接点即可满足需要,并且在线圈制造过程中只需两次将电导体固定到电接点上。把电接点夹紧对于快速安装是有利的。最好是它们备有刀口,用于促使电接点与导体相接,或用于刺穿电导体的绝缘护套。如果线圈架具有使电导体相互交叉的部分互相隔开的梳齿,则可以不用绝缘护套。然而为能安全地接触线圈,电导体最好带有电绝缘护套。
根据本发明无电极低压放电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线圈架包围一软磁材料芯,初级和次级绕组具有沿轴线方向从末端延伸到软磁材料芯范围之外的多圈。且次级绕组还在初级绕组第一端和线圈架末端之间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到软磁材料芯范围之外的附加的多圈。当灯的参数、例如填充物的性质改变时,可通过选择环绕芯的圈数改变线圈的自感。如果需要,可通过选择朝着底座延伸到芯的范围之外的初级和次级绕组圈数和圈的位置从而来影响灯的点燃电压。在这之后,在可借助次级绕组的附加圈而不因此明显改变线圈的自感或灯的点燃性能的情况下可减少由灯引起的电磁干扰。
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可构成照明单元的一部分,该照明单元还包括电源单元。电源单元例如可与无电极低压放电灯成为一个整体,例如可装在固定到灯壳上的外壳中,或者,一个替代的方式是它与灯是分离的,例如通过电缆连接到灯上。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灯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线圈以正视图形式示出。
图2示出从II方向画出的图1灯的线圈架的细部。
图3是从线III-III处所作的图1灯的线圈架的纵向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灯的第二实施例的线圈,以及图5是从图4中线V-V处所作的横向剖视图。
图1中所示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包括以气密的方式被封闭并被固定到环状物11上的灯壳1。灯壳1含有可电离填充物,在这里为汞和稀有气体的填充物。在灯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发光层12。在一替换的实施例中,灯壳的填充物包括钠,而没有发光层。灯壳有一空腔10在其中设置有线圈2,该线圈2配有环绕着线圈架3的由电导体20绕成的初级和次级绕组21,22。本例中,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的直径为0.15mm的电导体20有一直径为0.85mm的绝缘护套20’。线圈架3有一插在空腔10内的末端30和与之相对的底座31。软磁材料的空心圆柱芯4(以虚线示出)装在线圈架3中,并有一轴线40。该软磁材料芯4环绕金属热导体5而设置,该热导体5有一面对着但远离线圈架3末端30的凸缘端部50。为清楚起见,热导体5在图1中仅示出了其纵向剖视部分。绕组21,22各有一被导引至线圈架末端30的第一端21a,22a,以及相对的第二端21b,22b。次级绕组的第一端22a是一自由端,第二端22b则在电气上连接到初级绕组21的第一端21a上。绕制初级绕组21的电导体20从初级绕组的第一和第二端21a,21b分别延伸到线圈架3的底座31处的第一和第二电接点23a,23b上。形成线圈2的次级绕组22的电导体20从次级绕组的第二端22b延伸到在电气上连接到第一电接点23a上的第三电接点23c处。所述电导体20从次级绕组22的第一端22a延伸到线圈架3末端30的凹槽32中4mm深度处,并在其中被夹紧(也可见图2和3)。这里,电导体20是沿线圈架3的伸出部33而被导向的。一种替代的方式是,例如如果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线圈架末端中的凹槽相吻合,也可以没有这种伸出部。电接点23a-c被绝缘材料的灯头6包围,该灯头6同时还使热导体5的凸缘端部50、线圈架3和环状物11相互固定。
在所示实施例中,电导体20在凹槽32内终止。这里,电导体20在凹槽32的宽度为5mm的扩宽区域32a中终止。用按横切末端30的方向压入凹槽32扩宽区域32a的切割刀将电导体20切断。使电导体20在与扩宽区域32a邻接的第一较急剧收窄部分32b中、及在与电导体20从次级绕组22进入凹槽32处靠近的第二较平缓收窄部分32c中保持夹紧状态。在切断过程中,借助于挤压件,将电导体20在与扩宽区域32a相对的位置上相对于较急剧收窄部分32b压到底。较急剧收窄部分32b在离开扩宽区域32a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率为从0.8mm到0.25mm。较平缓收窄部分32c具有恒定的宽度0.7mm。
初级和次级绕组21,22具有图21c,22c,它们离开末端30的轴线方向而延伸到软磁材料芯4范围之外。次级绕组22在初级绕组21第一端21a和线圈架3末端30之间还有附加圈22d,它按轴线方向延伸到软磁材料芯4范围之外。
根据本发明灯的第二实施例的线圈102在图4中示出。其中部件所用的参考数字用比前面各图相对应的部件高100的参考数字表示。在图4所示线圈102中,初级和次级绕组121,122共同由一不间断的电导体120形成。电导体120的一部分120a从初级和次级绕组121,122之间的初级绕组121的第一端121a,经由电接点123a延伸到次级绕组122的第二端122b。在图5中被更详细示出的电接点123a具有刀口123a’,123a”,它们切入电导体120的绝缘护套120',并使电导体在其中被夹紧。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电极低压放电灯,该灯包括灯壳(1),该灯壳(1)以气密的方式被封闭,且含有可电离的填充物,灯壳内有一空腔(10),在该空腔(10)中,安置了环绕着线圈架(3)的细长的线圈(2),该线圈(2)具有电导体(20)绕成的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该线圈架(3)的一端(30)插入该空腔(10)中,两个绕组(21,22)各有面向线圈架(3)末端(30)的第一端(21a,22a)和与其相对的第二端(21b,22b),次级绕组(22)的第一端(22a)为自由端,而其第二端(22b)则在电气上连接到初级绕组(21)的第一端(21a)上,其特征在于,形成次级绕组(22)的电导体(20)从次级绕组的第一端(22a)延伸到线圈架(3)末端(30)的凹槽(32)内,并在其中被夹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电导体(20)在凹槽(32)内终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要求的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电导体(20)在凹槽(32)的扩宽区域(32a)中终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要求的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初级(121)和次级绕组(122)共同由一不间断的电导体(120)形成,该电导体的一部分(120a)从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121a),经由电接点(123a)延伸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122b)。
5.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线圈架(3)包围着一软磁材料芯(4),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具有按轴线方向从末端(30)延伸到软磁材料芯(4)范围之外、分别为(21c,22c)的圈,且次级绕组(22)还在初级绕组(21)第一端(21a)和线圈架末端(30)之间具有按轴线方向延伸到软磁材料芯范围之外的附加圈(22d)。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无电极低压放电灯具有灯壳(1),该灯壳(1)以气密的方式被封闭,且装有可电离的填充物,灯壳内有一空腔(10)。在该空腔(10)中,安置了环绕着线圈架(3)的细长的线圈(2),该线圈(2)具有电导体(20)绕成的初级和次级绕组(分别为21,22),该线圈架(3)的一端(30)插入该空腔(10)中。形成次级绕组(22)的电导体(20)从面向末端(30)的次级绕组(22)的第一端(22a)延伸到线圈架(3)末端(30)的凹槽(32)中,并在那里被夹紧。次级绕组(22)的第一端(22a)可容易地用这种方式来固定。
文档编号H01J65/04GK1189241SQ97190379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9日
发明者N·G·T·范根尼普, P·J·M·弗兰森, W·H·A·M·弗里德里赫斯, P·H·安东尼斯 申请人: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