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和灯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60894阅读:来源:国知局
直径大于导光部120的最大直径,透光部12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导光部120相背于透光部121的底面具有若干凸肋(未图示),凸肋均匀分布于导光部120的底面。凸肋能够使得从透光部121方向看照明装置I具有一棱一棱的光影效果,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凸肋。
[0046]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纵长延伸,透光部121在第二方向纵长延伸,透光部1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导光部120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比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宽。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2的导光部120和透光部121 —体成型,透光部自所述导光部延伸出,从外部看,光学元件12为铆钉形,使得光学元件12造型美观。
[0047]LED光源11的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112源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设置于同一平面,使得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可以整合在同一光源板上,方便制造、安装。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也可以设置于不同平面或者即使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光源板上。
[0048]照明装置I还包括壳体13,壳体13具有收容腔131,LED光源11位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从而固定于壳体13,光学元件12与壳体13连接从而与壳体13组装成一体。本实施例中,LED光源11固定于壳体13底部。
[0049]照明装置I还包括环形的扩散层14,扩散层14位于第二组光源112与导光部12之间,对第二组光源112的光线起扩散作用。扩散层14能够防止第二组光源112产生的眩光以及颗粒感。本实施例中,扩散层14为位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的扩散板,扩散板固定于壳体13中。其他实施例中,扩散层14也可以为光学元件12的磨砂面,或者直接喷涂于光学元件12上的漫反射材料层、或者由扩散薄膜制成。本实施例中的扩散板,更方便安装,且对光学元件12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50]照明装置I还包括支撑元件15,支撑元件15固定于壳体13的收容腔131中并位于LED光源的光源板的上方,具有一中空的反射部151,反射部151的侧壁围成封闭的环形,从而形成通腔152,第一组光源111位于反射部151的内侧,第二组光源112位于反射部15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反射部151为中空的圆柱形,其外壁具有台阶形的支撑部153,壳体13侧壁的内部具有台阶状的支撑壁(未图示),支撑部153和支撑壁位置对应,共同支撑固定扩散层14。壳体13的支撑壁的设置可以使扩散层14固定的更稳固,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不设置支撑壁,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扩散层14。进一步的,当扩散层14为直接喷涂于光学元件12上时,也可以不设置支撑部153和支撑壁。本实施例中,导光部120的下端位于反射部151和壳体13之间,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导光部120的固定位置以及导光部120下端、反射部151与壳体13之间的位置关系。
[0051]支撑元件15还包括具有开口 155的底座154,底座154与反射部151连接。底座154用于更好的固定支撑元件15。开口 155至少包括位于反射部151内侧中部的第一开口1550,第一组光源111位于第一开口 1550处,第一组光源111的部分光线通过反射部151反射后射向光学元件12。本实施例中底座154为环形,底座154的最大直径大于反射部151的最大直径,包括位于反射部151内部的第一部分1540和位于反射部151外部的第二部分1542,第一开口 1550位于第一部分1540。第一部分1540和反射部151的内壁组成第一反射腔20,光学元件12的空腔123与第一反射腔20连接,第一组光源11的部分光线通过第一反射腔20的反射后射向光学元件12。
[0052]第二部分1542还包括若干第二开口 1552,第二组光源112与第二开口 1552对应,且——对应的位于第二开口 1552中,第二部分1542、反射部151的外壁以及壳体13组成第二反射腔21,导光部120或者扩散层14与第二反射腔21连接,本实施例中,扩散层14与第二反射腔21连接,第二组光源112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二反射腔21的反射混光而射向扩散层14。当第一组光源111和第二组光源112位于同一光源板113时,底座154紧贴光源板113从而更好的固定支撑元件15。
[0053]照明装置I还包括扩散部16,扩散部16位于导光部120的空腔123或者支撑件15的通腔152中,第一组光源111的光线通过扩散部16处理后再射向透光部121。本实施例中,扩散部16位于空腔123中,使得第一组光源111的部分光线一方面能够在扩散前自导光部120透射出,而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扩散部16后再射向透光部121,从而既满足了照明装置I整体的通透感,又使得从透光部121 —侧看照明装置I时,不会有眩光。
[0054]本实施例中,扩散部16单独成型且固定于透光部121。本实施例中,扩散部16黏贴于透光部121,其他实施例中扩散部1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固定于透光部121。扩散部16呈碟形,包括圆形的基座161以及自基座161延伸出、直径逐渐扩大且平坦的延伸部162,扩散部16面向透光部121的表面具有若干凸棱163以产生特殊的光效。凸棱163呈弧形。其他实施例中,扩散部16也可以与透光部121 —体成型,或直接将透光部121的面对空腔123的一侧制成磨砂面,或者直接喷涂漫反射材料于透光部121上,凸棱163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或者不设置。
[0055]扩散部16还包括金属环(未图示)以产生特殊的光效,金属环位于扩散部16和透光部121之间,且位于基座161和延伸部162的连接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扩散部金属环或者设置其他产生特殊光效的元件。
[0056]照明装置I还包括扩散薄膜17,扩散薄膜17呈矩形,贴附于导光部120的侧壁的内侧。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导光部120侧壁的内侧制成磨砂面或者喷涂一层漫反射材料。
[0057]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对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的柱形的光学元件、以及柱形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导光部、位于所述导光部一端的透光部以及与位于所述导光部另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光部和透光部作为照明装置的另一部分外壳,所述LED光源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LED光源的一部分光线自导光部导光而射出所述照明装置,另一部分自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壳体具有机械连接装置和电连接装置从而与外部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导光部和透光部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由透明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的圆柱形,所述导光部为中空的圆柱形,所述透光部为圆柱形,从外部看,所述光学元件为铆钉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包括分布于中心的第一组光源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组光源周围的第二组光源,所述导光部的中部形成空腔,所述导光部位于所述第二组光源的上方,第二组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在一第一方向上导光后再通过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组光源的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部的空腔后最终自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组光源的另一部分光线在一第二方向上通过所述导光部并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的第一组光源和第二组光源位于同一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环形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位于所述第二组光源与所述导光部之间,对第二组光源的光线起扩散作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壳体的中部形成收容腔,所述支撑元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的底部,具有一中空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的侧壁围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一组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组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反射部连接,所述开口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反射部内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组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呈圆柱形,所述透光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导光部的最大直径,所述透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光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
12.—种灯具,包括底座以及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11的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和灯具,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对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处理的柱形的光学元件、以及柱形的壳体,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导光部、位于所述导光部一端的透光部以及与位于所述导光部另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光部和透光部作为照明装置的另一部分外壳,所述LED光源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LED光源的一部分光线自导光部导光而射出所述照明装置,另一部分自透光部射出所述照明装置,所述壳体具有机械连接装置和电连接装置从而与外部装置连接。
【IPC分类】F21S2-00, F21Y101-02, F21V8-00, F21V15-02, F21V19-00, F21V5-00
【公开号】CN204268165
【申请号】CN201420787526
【发明人】邓诗涛, 尹松, 杨静
【申请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