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718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零件加工中使用的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较高同轴度要求的零件时使用的夹具。
背景技术
车床零件车削加工中,经常有零件其两端均需要车削,或在同一端面以及阶梯端面上也要进行多次同心圆的车削,其共同的一个点就是车削时都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传统车削加工时使用的夹具一般采用三点定位的方式夹在零件外壳上对零件实行固定,由于夹具对车床的车刀的阻碍作用,车刀在零件外围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对零件内侧端面进行加工,必须采用分步加工的方式,即先固定加工一个端面,然后需要将零件重新定位固定,再加工另一个端面,而且采用三点定位的方式夹在零件外壳上对零件实行固定,零件也会由于种种外在因素,如震动、夹具松动等因素使零件易位,因而不管是对零件两端车削,或者在同一端面侧的同心圆车削,都对零件加工的同轴度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影响零件的加工品质,甚至使零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使用该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可实现一次定位即可在零件多个端面的加工的目的,同时保证零件加工时达到要求的同轴度精度,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包括与车床匹配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顶端设有套筒,套筒壁上设有若干径向扩张槽,所述套筒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台形扩头,所述套筒底端中部设有与螺栓对应的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套筒内壁口设有斜面,以方便扩头放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扩张槽尾端设有过渡圆槽,方便加工及套筒扩张以及扩头退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套筒壁上的径向扩张槽为均匀对称分布的四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有同轴度加工要求的零件加工时,只要将圆台型扩头放入套筒内,由螺栓锁住,再将零件套在套筒外围,继续旋进螺栓,由于套筒受到圆台型扩头的挤压而膨胀,于是将零件紧紧卡住,然后再将夹具的连接轴装入车床车削即可。采用圆台型扩头来胀紧,受力大、均匀稳定,不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固定不会由于震动、夹具松动等因素使零件易位,而夹具内胀紧夹在零件内壁,使得车床的刀具可在零件外部自由移动,实现一次定位即可在零件多个端面的加工的目的,从而保证零件加工时有较高的同轴度,保证了零件的加工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床内胀夹具未装扩头的主视图;图2为
图1右视图;图3为
图1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床内胀夹具扩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床内胀夹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包括与车床匹配连接的连接轴1,连接轴1顶端设有套筒2,套筒2壁上设有均匀对称分布的4条径向扩张槽21,所述套筒2内通过内六角螺栓5固定有圆台形扩头6,所述套筒2底端中部设有与螺栓5对应的固定孔22。为了方便扩头放入,所述套筒2内壁口设有斜面23。为了方便加工及套筒扩张以及扩头退出,所述扩张槽21尾端设有过渡圆槽24。如图5,本实用新型在对有同轴度加工要求的零件加工时,只要将圆台型扩头6放入套筒2内,由螺栓5锁住,再将零件7套在套筒2外围,继续旋进螺栓5,由于套筒2受到圆台型扩头6的挤压而膨胀,于是将零件紧紧卡住,然后再将连接轴1装入数控车床上后就可车削。采用圆台型扩头来胀紧,受力大、均匀稳定,不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固定不会由于震动、夹具松动等因素使零件易位,而夹具内胀紧夹在零件内壁,使得车床的刀具可在零件外部自由移动,实现一次定位即可在零件多个端面的加工的目的,从而保证零件加工时有较高的同轴度,保证了零件的加工品质。
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包括与车床匹配连接的连接轴(1),连接轴(1)顶端设有套筒(2),套筒(2)壁上设有若干径向扩张槽(21),所述套筒(2)内通过螺栓(5)固定有圆台形扩头(6),所述套筒(2)底端中部设有与螺栓(5)对应的固定孔(22)。
2.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内壁口设有斜面(23)。
3.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扩张槽(21)尾端设有过渡圆槽(24)。
4.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壁上的径向扩张槽(21)为均匀对称分布的四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车床内胀夹具,所述数控车床内胀夹具包括与车床匹配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顶端设有套筒,套筒壁上设有4根径向扩张槽,所述套筒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台形扩头,所述套筒底端中部设有与螺栓对应的固定孔。在对有同轴度加工要求的零件加工时,夹具内胀紧夹在零件内壁,使得车床的刀具可在零件外部自由移动,实现一次定位即可在零件多个端面的加工的目的,从而保证零件加工时有较高的同轴度,保证了零件的加工品质。
文档编号B23B31/40GK2865945SQ20062010057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魏洪臣, 朱智平 申请人:许晓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