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71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角度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对鞋模、汽摩配件模、塑料模等进行加工的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上用的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普通的夹具为方形,其面与面之间成直角连接,在三轴高速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上通过固定块来夹持模具(工件),由于该设备对工件只能进行横向、纵向和上下三种方向的加工,为此能加工内径上面大下面小的内圆形工件,而对于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不是加工不了就是加工不到位(如附


图1中A处),加工这种形状的工件会在A处留有余料。如需要加工此处的余料,以往只能用五轴连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但五轴连动加工中心设备要通过发达国家进口,其价格高昂,不是一般的企业、个人可以购置使用的。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三轴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能完全实现加工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的功能的多角度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角度夹具,包括侧面、底面、顶面,所述的一个侧面与顶面的交汇处为斜面,在斜面的中部至少设有两个工件固定圆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后,当需要加工内圆形工件的内径上面小下面大部位时,可将该工件通过固定块及两个工件固定圆孔安装在夹具的斜面上,从而能方便地加工该部位,使三轴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实现五轴连动加工中心的功能,降低了加工成本。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方便实用,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
四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三轴数控雕铣机应用原夹具加工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的现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三轴数控雕铣机上应用于加工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的现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现有的方形夹具通过固定块夹持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在三轴数控雕铣机上进行加工。
图1中的A处难以加工,会在A处留有余料。
参照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夹具,包括侧面、底面、顶面4(该顶面上已设有多个圆孔6),底面与顶面成平行状态,侧面与底面成直角连接,所述的一个侧面1与顶面4的交汇处为斜面3,在斜面3的中部至少设有两个工件固定圆孔2。其中斜面的上线(即交汇线D)与顶面4相接,其下线E与侧面1相接,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以为1-89度;该斜面的下线E也可以直接与底面相接,即侧面1被斜面3所重叠,多角度夹具呈直角梯形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加工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鞋模,所述的斜面3的中部至少设有成“十字形”对称排列的四个工件固定圆孔2,且该两对工件固定圆孔的中心线B、C互成直角状态;该两对工件固定圆孔的中心线B、C还可与该斜面与顶面的交汇线D分别成垂直、平行状态。这样,内径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鞋模就可通过固定块及该两对工件固定圆孔横向或纵向地安装在夹具的斜面上进行加工。为了方便安装工件,在所述的斜面3上的两对工件固定圆孔的中心线B、C的交汇处设有固定圆孔5。为了方便加工工件,所述的斜面3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为15-75度,其中以45度为佳。
参照图3,在三轴数控雕铣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多角度夹具7,在其顶面或斜面通过固定块8及有关圆孔来安装工件9,三轴数控雕铣机的铣刀就可以方便加工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各个部位,克服了用三轴加工中心、高速雕铣机上只能加工上面大下面小内圆形工件的不足,使用普通三轴数控雕铣机就能方便加工上面小下面大的内圆形工件,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多角度夹具,包括侧面、底面、顶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侧面(1)与顶面(4)的交汇处为斜面(3),在斜面(3)的中部至少设有两个工件固定圆孔(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3)的中部至少设有成“十字形”对称排列的四个工件固定圆孔(2),且该两对工件固定圆孔的中心线(B)、(C)互成直角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斜面(3)上的两对工件固定圆孔的中心线(B)、(C)的交汇处设有固定圆孔(5)。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角度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3)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5-7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3)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对鞋模、汽摩配件模等进行加工的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上的多角度夹具,包括侧面、底面、顶面4,所述的一个侧面1与顶面4的交汇处为斜面3,在斜面3的中部至少设有两个工件固定圆孔2。当需要加工内圆形工件的内径上面小下面大部位时,可将该工件通过固定块及两个工件固定圆孔安装在夹具的斜面上,从而能方便地加工该部位,使三轴数控雕铣机或加工中心实现五轴连动加工中心的功能,降低了加工成本。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方便实用,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
文档编号B23Q3/06GK2875707SQ2006201006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马越 申请人:马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