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孔加工成型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720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孔加工成型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孔的加工刀具,特别是沉孔一次成型刀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内六角沉孔加工用的刀具大多是不带倒角切削部分的,只有少数的带有倒斜角切削部分;而沉孔大径端口要求倒圆角R的沉孔加工,是需要在沉孔加工后,另外使用一把圆角刀在孔口倒圆角,且沉孔内孔小径端口的毛刺还需要用一把钻头加工以去掉毛刺,整个工艺费工费时。在现有技术中,还出现有一种叫沉头钻的加工刀具技术,该加工刀具也不适用于沉孔孔口又要求倒圆角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进行沉孔大径端口倒圆角,沉孔大小径加工以及沉孔小径倒角去毛刺的沉孔加工成型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主要由刀柄和带有大径加工刀刃的切削刀头体组成,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圆角加工的倒圆角刀刃。
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下端设置有小径加工刀刃。
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与小径加工刀刃连接处还设置有倒沉孔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
所述的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是倒斜角刀刃或是倒圆角刀刃;且切削刀头体上的刀刃分别各自由2-6排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刀具的刀头体四个加工刀刃将沉孔小径高精度加工、沉孔大径高精度加工、沉孔大径端口倒圆角、沉孔内孔小径端口倒圆角(或斜角)四道工序合为一次成型,具有高精度、高粗糙度、高质量即无任何毛刺,效率高等特点,减少了传统工艺加工需四把刀具才能分别实现的加工,节省了刀具,节省了磨削这些刀具的时间,节省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一致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总成本,使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刀刃体轴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沉孔小径端口去毛刺的倒圆角刀体局部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沉孔小径端口去毛刺的倒斜角刀体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刀柄1和带有大径加工刀刃4的切削刀头体2组成;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4下端设置有小径加工刀刃6。在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4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圆角加工的倒圆角刀刃3;而在大径加工刀刃4与小径加工刀刃6连接处还设置有倒沉孔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5。上述的四种刀刃的刀刃体可选用硬质合金或金刚石,且四种刀刃可为一体式,也可以分开,单种使用,就成本及加工而言,硬质合金刀刃体采用整片然后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刀头体上使用;金刚石材质可用分开式将四种刀刃体采用螺丝固定在刀头体上,刀刃排数为二排~六排,图2所示为二排刀刃的轴向示意图;具体排数的选择可根据加工材质、精度、粗糙度而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5可以是倒斜角刀刃,也可以是倒圆角刀刃。
图3、图4是沉孔小径端口去毛刺的倒圆角、倒斜角刀体局部结构图,大R为大径端口倒圆角的半径,小r是小径端口倒圆角的半径,L5是小径端口倒斜角延轴向上的距离小径端口的倒角可通过刀具加工机械成型,因主要是为了去毛刺因此r或者L5可不必过大,前角大于后角4°左右。
本实用新型在沉孔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沉孔加工两步成型,即先加工引孔,然后成型沉孔,加工工序大幅缩短,且不用磨削多种刀具,不用多次拆装,沉孔精度、同心度、沉孔台阶深度有保证,且非常稳定,加工成本降低,加工品质却非常有提高、有保证,已达到要求非常严格的日本模具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沉孔加工成型刀,它主要由刀柄和带有大径加工刀刃的切削刀头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4)的根部还设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圆角加工的倒圆角刀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4)下端设置有小径加工刀刃(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4)与小径加工刀刃(6)连接处还设置有倒沉孔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孔加工成型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是(5)倒斜角刀刃或是倒圆角刀刃,且所述的切削刀头体(2)上的刀刃分别各自由2排到6排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沉孔加工成型刀,它主要由刀柄和带有大径加工刀刃的切削刀头体组成,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沉孔端口倒圆角加工的倒圆角刀刃;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下端设置有小径加工刀刃;所述的大径加工刀刃与小径加工刀刃连接处还设置有倒沉孔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所述的切削部位的刀刃由2排到6排组成;且小径端口的倒角刀刃可以是倒斜角刀刃,也可以是倒圆角刀刃;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在沉孔加工过程中,既节省了刀具,又节省了磨削这些刀具的时间,还节省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一致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总成本,而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文档编号B23B51/10GK2868516SQ20062010062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0日
发明者丁阳明 申请人:丁阳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