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00947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接杆和需要 铣齿的圆体组装焊接在一起的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传统的高速钢开孔器产品是用专业产品厂家生产按高速钢型号为Hss9341, Hss6542, Hss4341, Hss4241的钢材圆钢生产的,而且铣齿部位和接杆为一体式 结构,铣齿部位是比较容易坏的部位,而且铣齿精度不髙,现有技术的接杆部 位和圆体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也存在缺陷,本发明把传统的产品材料的结构加以 改进,使其更为节省材料,生产方便,利润空间大大提高,并且比以前更耐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节省材 料,生产方便的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速钢开孔器,结构包括接 杆和圆体,接杆分为上下两个相互连接的圆柱体,下圆柱体端部与圆体焊接在 一起,另外普通麻花钻装在接杆内并且由螺丝固定。所述的上圆柱体高20cm,直径8cm,下圆柱体高为18-20cm,直径为13-19cm。 所述的圆体高为10cm,厚为4cm,直径为15-105c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高速钢产品加工出来的废钢材经过精密铸造形成的高速钢开孔器的加工方法,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 钢开孔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高速钢开孔器的外形尺寸大小, 把产品分为二体,把头部设计成一个圆体做好铸钢模具,把蜡溶于钢模内,脱 模做出蜡模,经过模型制造模壳,将铁水注入模壳内,成形脱模,拿出成形高速钢头部圆体;2、将成形的高速钢圆体经过车床加工;3、再将圆体和加工好的 接杆放在焊接机上焊接经过铣床铣齿,再淬火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62°-65°度, 经过表面处理,磨床切磨加工。本发明的髙速钢开孔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 采取高速钢废料一次性成形的加工方法,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减少废品率,质 量提高,减少劳动力,可采用高速钢废钢材精密铸造成本低,减少能源消耗。


附图1为高速钢开孔器的接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高速钢开孔器的圆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高速钢开孔器的铣齿和安装麻花钻后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高速钢开孔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高速钢开孔器,如图l、图2和图3,结构包括接杆和圆体3,接杆分为上下两个相互连接的圆柱体1、 2,下圆柱体2端部与圆体3焊接在一起,另外普通麻花钻5装在接杆内并且由螺丝4固定。所述的上圆柱体1高20cm,直径8cm,下圆柱体2高为18-20cm,直径为13-19cm。所述的圆体3高为10cm,厚为4cm,直径为15-105cm。 一种高速钢开孔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高速钢开孔器 的外形尺寸大小,把产品分为二体,把头部设计成一个圆体做好铸钢模具,把 蜡溶于钢模内,脱模做出蜡模,经过模型制造模壳,将铁水注入模壳内,拿出 成形高速钢头部圆体;(2)、将成形的高速钢圆体经过车床加工;(3)、再将圆 体和加工好的接杆放在焊接机上焊接经过铣床铣齿6,再淬火热处理使其硬度达 到62°-65°度,经过表面处理,磨床切磨加工。
权利要求
1. 高速钢开孔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接杆和圆体,接杆分为上下两个相互连接的圆柱体,下圆柱体端部与圆体焊接在一起,另外普通麻花钻装在接杆内并且由螺丝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钢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圆柱体高20cm,直径8cm,下圆柱体高为18-20cm,直径为13-19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钢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体高为10cm,厚为4cm,直径为15-105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钢开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如下步骤(1)、按照高速钢开孔器的外形尺寸大小,把产品分为二体,把头 部设计成一个圆体做好铸钢模具,把蜡溶于钢模内,脱模做出蜡模,经过模型 制造模壳,将铁水注入模壳内,将铁水注入模壳内,成形脱模,拿出成形高速 钢头部圆体;(2)、将成形的高速钢圆体经过车床加工;(3)、再将圆体和加工 好的接杆放在焊接机上焊接经过铣床铣齿,再淬火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62°-65 °度,经过表面处理,磨床切磨加工,定位钻安装就成本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速钢开孔器及其制备方法,结构包括接杆和圆体,接杆分为上下两个相互连接的圆柱体,下圆柱体端部与圆柱体焊接在一起,另外普通麻花钻装在接杆内并且由螺丝固定。本发明的高速钢开孔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把传统的产品材料的结构加以改进,使其更为节省材料,生产方便,利润空间大大提高,并且比以前更耐用。
文档编号B23P15/28GK101269422SQ2007100874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9日
发明者余建平 申请人:余建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