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98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形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的加工工具,尤其涉及齿形组合铣刀。
二、 技术背景
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新研发 的发动机连杆,其连杆体、盖分离面由传统的平面结合改进为齿形啮 合,整个连杆齿形小而精密。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每个面分别加工,此 种方法加工出的连杆由于加工误差累计偏高,导致连杆体、盖无法配 合或是配合间隙大而对发动机整体正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加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齿形 组合刀具,能实现一次性加工高精度连杆齿形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齿形组合铣刀,由带齿形的铣刀 和套筒组成,铣刀和套筒,通过螺母固定于刀杆上。
上述的齿形组合铣刀,该铣刀为由齿形和小平面组成。
上述的齿形组合铣刀,铣刀为左齿铣刀和右齿铣刀,套筒在两铣 刀的中间,小套筒位于右铣刀外侧,左齿铣刀、中间套筒、右齿铣刀 和小套筒用螺母依次固定于刀杆上。
该齿形组合铣刀通过选择合适的齿形形状和通过调整中间套筒 的尺寸来加工连杆体、盖分离面的啮合齿形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一 次加工高精度连杆齿形的功能。


图1为连杆盖组合铣刀示意图。
l为左齿铣刀、2为中间套筒、3为右齿铣刀、4为小套筒,5为 刀杆、6为螺母、7为连杆盖。 五、最佳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连杆体、盖分离面齿形啮合是整个新品连杆的关键所在,因此分 离面齿形加工要求较高,本齿形组合铣刀,由铣刀和套筒组成,带连 杆齿形的左齿铣刀和右齿铣刀位于中间套筒两侧,小套筒位于右铣刀 外侧,左齿铣刀、中间套筒、右齿铣刀和小套筒用螺母依次固定于刀 杆上。图1中的连杆盖7的所示的分离面齿形之间中心距为2mm,尺 寸公差仅为士O. 005醒。两齿形组间距为A 二 87。 5±0. Q()5腿i。其他 如齿槽中径平面距齿根为0. 46mm,距齿顶为0. 415mm,尺寸公差也仅 为0.05mm。另外齿形对与孔壁内侧平面的尺寸要求也较高,整个连 杆齿形显得小而精密。
连杆体盖的齿形组合铣刀,由左齿铣刀1、套筒2、右齿铣刀3 和小套筒4组成,组成的组合铣刀依次安装到刀杆5上,并用螺母6 进行固定,左齿铣刀1和右齿铣刀3的啮合齿形精度保持高于连杆盖 7的啮合齿形尺寸精度,通过调整中间套筒2尺寸,使固定于刀杆5 的左齿铣刀1和右齿铣刀2的齿形距离,精度高于连杆盖7要求的齿 形距离87.5士0.005。加工时,由刀杆5带动由左齿铣刀1、套筒2、 右齿铣刀3和小套筒4组成的组合铣刀对连杆盖7进行齿形和小平面 的铣削加工,形成分离面表面较为精密的齿形。同理,齿形组合铣刀 可以用于连杆体分离面啮合齿形的加工。
由于齿形组合铣刀的设计,齿形与内侧小平面一次加工成型,套 筒2的设计保证了两个不连续的齿形平面的距离,由于连杆体和连杆 盖的加工都使用该结构,保证了连杆体、盖啮合齿形的高精度要求。小套筒4的设计能够实现该组合刀具适应不同长度的刀杆。这样不但 保证了齿形的精度和加工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实际使用, 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1、一种齿形组合铣刀,其特征是由带齿形的铣刀和套筒组成,铣刀和套筒,通过螺母固定于刀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齿形组合铣刀,其特征是该铣刀为由齿形 和小平面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形组合铣刀,其特征是铣刀为左齿铣刀 和右齿铣刀,套筒在两铣刀的中间,小套筒位于右铣刀外侧,左齿铣 刀、中间套筒、右齿铣刀和小套筒用螺母依次固定于刀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的加工工具,尤其涉及齿形组合铣刀。一种齿形组合铣刀,由铣刀和套筒组成铣刀可以按需要为纯齿形或齿形结合其他形状,例如齿形和小平面,套筒长短可根据两段铣刀之间距离而定。本实用新型的齿形组合铣刀通过选择合适的齿形和形状的铣刀的数量结合套筒的长短和数量,可以实现一次加工高精度不同形状平面的功能。
文档编号B23C5/02GK201061831SQ20072007184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任建新, 陈祖权 申请人: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