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卷筒侧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9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轧机卷筒侧支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板带轧机卷筒的侧支承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铜板带轧机胀缩范围较大的卷筒都是单侧支承,卷筒由三个活动的胀缩瓣 组成,三个胀缩瓣固定在一侧的卷筒座上,胀缩瓣的另一侧呈悬臂状态,当三个胀缩瓣胀开 固定铜带卷内圈时,胀缩瓣与卷筒座的连接处常因受到胀缩瓣较大的杠杆力作用而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胀缩瓣与卷筒座的连接处不会因胀 缩瓣的杠杆作用而受到损坏的轧机卷筒侧支承。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底座,轴固定在底座上,轴套装在轴上,侧支承臂 一端焊在轴套上,主缸体通过轴承座装在侧支承臂另一端上,主缸体圆周上均勻分布有三 个一级柱塞,每个一级柱塞上都装有二级柱塞(一级柱塞同时也是二级柱塞的缸体),液压 缸后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底座后部,缸杆前端通过铰链与侧支承臂连接。工作原理及优点将本装置置于铜板轧机卷筒一侧,工作时开动液压缸,侧支承臂 转动,将侧支承臂端部的主缸体移至三个胀缩瓣呈悬臂状态的一端的中间,主缸体工作,一 级柱塞和二级柱塞依次伸出,二级柱塞端部顶在胀缩瓣上,这样在胀缩瓣装在卷筒座一侧 外胀受力时,胀缩瓣呈悬臂状态的一端因受本装置二级柱塞的顶托也产生同样的胀力,从 而既大大地扩大了卷筒的胀缩范围,又避免胀缩瓣与卷筒座的连接处因胀缩瓣的杠杆作用 而受力损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1 为胀缩瓣,12为工件铜带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它包括底座1,轴2固定在底座上,轴套3装在轴上,侧支承臂4 一端焊 在轴套上,主缸体5通过轴承座8装在侧支承臂另一端上,主缸体圆周上均勻分布有三个一 级柱塞6,每个一级柱塞上都装有二级柱塞7,液压缸9后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底座后部,缸杆 前端通过铰链10与侧支承臂连接。
权利要求轧机卷筒侧支承,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轴(2)固定在底座上,轴套(3)装在轴上,侧支承臂(4)一端焊在轴套上,主缸体(5)通过轴承座(8)装在侧支承臂另一端上,主缸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三个一级柱塞(6),每个一级柱塞上都装有二级柱塞(7),液压缸(9)后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底座后部,缸杆前端通过铰链(10)与侧支承臂连接。
专利摘要轧机卷筒侧支承涉及一种铜板带轧机卷筒的侧支承装置。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铜板带轧机卷筒因单侧支承,胀缩瓣与卷筒座的连接处常因受到胀缩瓣较大的杠杆力作用而损坏的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底座,轴固定在底座上,轴套装在轴上,侧支承臂一端焊在轴套上,主缸体通过轴承座装在侧支承臂另一端上,主缸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三个一级柱塞,每个一级柱塞上都装有二级柱塞,液压缸后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底座后部,缸杆前端通过铰链与侧支承臂连接。优点是能避免胀缩瓣与卷筒座的连接处因胀缩瓣的杠杆作用而受力损坏。
文档编号B21B33/00GK201586663SQ2009202770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刘文杰, 崔中山 申请人:辽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