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钻钻头拆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385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电钻钻头拆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拆装手持式电钻钻头的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手持式电钻钻头的拆装装置有手拧轮齿式,该装置使用繁琐复杂,通常要 三个角度分别拧紧,功效很低。并且所使用的轮齿转动时只能与钻卡轮齿的其中一齿咬合, 局部受力,极易损齿。由于主动轮齿转轴插于钻卡指定位置,不可跟进,当各自磨损到一定 程度时,便无法正常使用。通常用带有棱角的工件冲敲拆装,这样不但加速转卡的损坏,而 且还会损坏转壳及轴承。还有一种手握卡头式,卡头采用塑质材料,靠手握控制松紧。卡头 运转时直接与手摩擦,易灼伤手掌,不易锁紧,并且依靠手制动,既不科学,也不安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公知的手持式电钻的钻头拆装装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 电钻钻头拆装器,该拆装器拆装便捷,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拆装器包括外套筒,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底座,张力弹 簧位于外套筒内下部,下冲击筒位于外套筒内中部,上冲击筒下部位于外套筒内上部,张力 弹簧下端与底座相连,张力弹簧上端与下冲击筒相连,上冲击筒的下端与下冲击筒的上端 均设有相配合的磨擦头,上冲击筒上端连接有活塞筒,括塞筒上端设有轮齿槽,轮齿位于轮 齿槽内,轮齿、活塞筒、上冲击筒、下冲击筒、张力弹簧和底座的内腔相通形成钻头落孔。轮齿材质可用钢材,也可用橡胶。本实用新型上端设有带凹凸槽的轮齿,轮齿与钻卡头齿整体紧密咬合,每齿受力 均勻,电钻的卡头直接紧密作用于轮齿,不互相摩损,不易损坏卡头。二秒装紧,一秒拆下, 不磨手、安全稳定,操作方便。依靠转子运动,采用螺旋、冲击式原理,性能稳定、简便快捷, 一般2-3次冲击即可紧固,一次冲击即可拆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轮齿、2.轮齿键槽、3.轮齿槽、4.键、5.换齿取口、6.活塞筒、7.钻头落孔、 8.外套筒、9.上冲击筒、9-1.下冲击筒、10.磨擦头、11.弹簧定位孔、12.张力弹簧、13.弹 簧弯头、14.底座、15.弹簧定位、16.外套筒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外套筒8下端连接有底座14,张力弹簧12位于外套筒8内下部, 下冲击筒9-1位于外套筒8内中部,上冲击筒9下部位于外套筒8内上部,张力弹簧12下端 与底座14相连,张力弹簧12上端与下冲击筒9-1相连,上冲击筒9的下端与下冲击筒9-1 的上端均设有相配合的磨擦头10,上冲击筒9上端连接有活塞筒6,活塞筒6上端设有轮齿槽3,轮齿1位于轮齿槽3内,轮齿1、活塞筒6、上冲击筒9、下冲击筒9-1、张力弹簧12和底 座14的内腔相通形成钻头落孔7。使用时,先将手电钻方向调整至正转位置,双手握钻。将电钻的卡头垂直放入轮齿 1内下压,使张力弹簧12受力。这时轮齿1与卡头齿紧密配合,根据钻头所需的松紧程度 确定下压力度。然后触发电源开关,卡头带动轮齿1、活塞筒6、冲击筒一起旋转。这时两磨 擦头11之间碰合,迫使下冲击筒9-1随之旋转。靠张力弹簧12的扭力作用,卡头被逐步锁 紧。当旋转度大于张力弹簧12张力时,底部的磨擦头10自行脱离回位,对上磨擦头10反 方向冲击,从而使卡头形成一种反作用力瞬间紧固钻头。拆卸时将手钻方向调至逆转位置即可(程序同安装)。
权利要求一种手持式电钻钻头拆装器,该拆装器包括外套筒,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底座,张力弹簧位于外套筒内下部,下冲击筒位于外套筒内中部,上冲击筒下部位于外套筒内上部,张力弹簧下端与底座相连,张力弹簧上端与下冲击筒相连,上冲击筒的下端与下冲击筒的上端均设有相配合的磨擦头,上冲击筒上端连接有活塞筒,活塞筒上端设有轮齿槽,轮齿位于轮齿槽内,轮齿、活塞筒、上冲击筒、下冲击筒、张力弹簧和底座的内腔相通形成钻头落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钻钻头拆装器,该拆装器包括外套筒,在于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底座,张力弹簧位于外套筒内下部,下冲击筒位于外套筒内中部,上冲击筒下部位于外套筒内上部,张力弹簧下端与底座相连,张力弹簧上端与下冲击筒相连,上冲击筒的下端与下冲击筒的上端均设有相配合的磨擦头,上冲击筒上端连接有活塞筒,活塞筒上端设有轮齿槽,轮齿位于轮齿槽内,轮齿、活塞筒、上冲击筒、下冲击筒、张力弹簧和底座的内腔相通形成钻头落孔。依靠转子运动,采用螺旋、冲击式原理,一般2-3次冲击即可紧固,一次冲击即可拆下。安全稳定,操作方便。用于拆装手持式电钻的钻头。
文档编号B23B45/02GK201720495SQ20102027407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梁祖磊 申请人:梁祖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