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73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白车身焊接的无痕点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剧烈竞争,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目光除了从起 初关注发动机、底盘、内饰等传统要素之外,更是对车身的外观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点 焊是车身生产中最常用的焊接工艺,然而板件点焊时由于受到焊钳件巨大的压力,产生焊 点凹陷是不可避免的。若出现在顾客可见区域,会降低顾客满意度、或引起顾客抱怨。为了 使汽车制造企业摆脱钣金件点焊后焊点变形,以及双面点焊在狭小空间及特定夹具上难以 实现点焊问题,需要一种钣金焊接后焊点无痕的工艺及相关装置,从而避免点焊变形。公告日2010. 05. 26、公告号为CN201483147U的一种可升降关节式平台无痕电焊 机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机座、加压机构、焊接回路、电极、关节臂,关节臂连接机 座,机座连接大型平台,平台垂直于机座,解决了大型工件摆放不方便、焊接工件两面都有 焊坑以及不易对准焊点的问题,并且由于大型平台方便大型工件摆放,还具有快速散热功 能,能够实现单面无痕焊接。从方案及其附图上可以看出两点不足,一是不能多方向焊接操 作,比如工件内部和比较狭小空间不易操作,二是另一电极连接在平台或工件上,会由于当 两焊点的间距大,有时不适当的加热引起复板翘曲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汽车制造钣金件点焊后焊点变形,以 及双面点焊在狭小空间及特定夹具上难以实现点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合 多种场合使用的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 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包括点焊机,点焊机的两个电极中,一个是棒状电极,另一个是带有 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棒状电极和带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放置在焊件的同一 侧。因而不需要在焊件两侧施加压力,以及带沟槽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良好适应性,实现 了整车单边无痕点焊。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使得该电极电流密度足够小不形成焊点,实现 棒状电极下的单焊点焊接。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上的沟槽其作用,一是适应焊件的凸起 形状变化使电极尽可能有较大的有效接触面,二是增加散热渠道避免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 下面的焊件过热变形。棒状电极操作灵活基本不受操作空间限制。作为优选,带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沟 槽。这两个垂直沟槽在接触面中心相交形成一个中心较大凹槽,用以适应焊件凸形弯曲变 化,使得该电极与焊件尽可能有最大的接触面,同时沟槽也有通风散热作用。作为优选,带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接触面中心设置一个圆形凹槽和一个 通过中心的长方形沟槽,是另一种形式的接触面,中心的圆形凹槽也具有较好的适应焊件弯曲变化的作用,沟槽也有利于电极通风散热。作为优选,棒状电极的接触面直径根据焊件的厚度确定。棒状电极的接触面根据 两个焊件中较薄的焊件厚度确定,避免电极接触面过小,引起过度的发热及迅速的磨损。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白车身上实现点焊焊点无痕,提高了外观质量; 能够实行双面点焊机无法焊接的狭小空间及在特定夹具上难以实现点焊的钣金搭接区域; 由于实现了点焊无痕,无需进行钣金修复等后继工艺处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沟槽的一种主视 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一种俯视图;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中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设置有中心一个凹槽和一个沟槽的 一种主视图。图中1棒状电极,2是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3是焊件,4是点焊机,5是沟槽,6是 圆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
图1所示,一种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包括点焊机4,点焊机4的 两个电极中,一个是棒状铜合金电极1,另一个是圆柱形带有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铜合金 电极2,棒状电极1和带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2置于焊件3的同一侧。其中大直径大 接触面电极2的有效接触面积(电流密度)以不形成焊点为准。焊接时将棒状电极1和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2放置在焊件3的同一面,电极1和 电极2之间的距离视焊件而定,只要能够方便放置电极2即可,再将电极1接触到焊件所需 焊点处,在电极1和电极2之间形成电流回路,电极1处的高电流密度使工件之间形成溶化 核心,抬起电极1切断电流溶化核心冷凝形成工件之间的点状焊缝,由于无需施加压力,因 此焊点平整。如图2所示,在圆柱形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2的接触面上加工出相互交叉的两个 沟槽,同时沟槽边缘带有倒角,以适应带凸状弯曲变化的工件,尽量增加本电极有效接触面 积。如图3所示,为圆柱形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2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圆柱形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2在接触面上加工有一个圆形凹槽6和 一个沟槽5,在槽边缘加工有倒角,也具有较好的焊件凸形弯曲适应性。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包括点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焊机的两个电极 中,一个是棒状电极,另一个是带有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所述棒状电极和带沟槽的 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放置在焊件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沟槽的大直径 大接触面电极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沟槽的大直径 大接触面电极的接触面中心设置一个圆形凹槽和一个通过中心的长方形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电极的接触 面直径根据焊件的厚度确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汽车制造钣金件点焊后焊点变形,以及双面点焊在狭小空间及特定夹具上难以实现点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合多种场合使用的汽车白车身无痕点焊装置。包括点焊机,点焊机的两个电极中,一个是棒状电极,另一个是带有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棒状电极和带沟槽的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放置在焊件的同一侧,因而不需要在焊件两侧施加压力,以及带沟槽大直径大接触面电极的良好适应性,实现整车单边无痕点焊。
文档编号B23K35/04GK201900377SQ20102068436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余卫, 徐超, 李书福, 杨健 申请人: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