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54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更换轧机工作辊轴承箱的 顶杆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厂的连轧机工作辊轴承箱的顶杆是安设在一个圆筒形箱体内,依靠箱体 上端安放的一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其顶杆在滑槽和滑杆的作用下沿着箱体上下滑动,实现 换辊作业。由于顶杆在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存在大量的冷却水和氧化铁皮,加之顶杆是一 个上下移动的部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后,必然出现一定间隙,夹带有氧化铁皮的冷却 水会沿着顶杆顶端的倒角斜坡、再通过顶杆周围的间隙进入到顶杆与箱体形成的腔隙内。 冷却水可顺着腔壁的间隙流走,但少数氧化铁皮却残留在腔隙内,天长日久后氧化铁皮越 聚越多并形成聚集,直接影响顶杆的上行距离,致使顶杆提升不到位,严重时甚至造成无法 换辊事故,不仅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和费用,而且延长了处理时间,严重影响轧机作业率和带 钢产量,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能有效阻止氧化铁皮进入箱体腔隙, 避免顶杆运行受阻,确保换辊时间和生产顺行的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将箱体上端的密封槽加深,在密封槽内设置两个密封 圈;在箱体上端设置一活动的橡胶防尘盖,防尘盖嵌于顶杆上部开设的宽15mm、深5mm的卡 槽内。对于利用原有顶杆改造来说,可将顶杆中心的定位槽槽底堆焊25 35mm增高垫, 增加顶杆伸出长度,相当于将顶杆伸出长度增加了 25 35mm,从而为增设防尘盖留出了余 地。由于增加一道密封圈和一个防尘盖,有效地控制冷却水尤其是氧化铁皮的渗入和沉积, 消除了顶杆运行不到位的问题,确保了换辊的顺利进行,在减少维修工作量、减轻维修人员 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了换辊时间,提高了轧机作业率和轧制节奏。对于大型轧钢厂来说, 每年仅增产带钢即可创效300余万元。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更多投资便可迅速见效。

附图为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定位槽1、顶杆2、腔壁3、卡槽4、防尘盖5、密封圈6、箱体7、增高垫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之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一是将箱体7上端腔壁3与顶杆
32之间的密封槽加深,由一个密封圈增至设置两个密封圈6。二是在箱体7的上端头设置一 个活动的圆环形橡胶防尘盖5,防尘盖5内环嵌在顶杆2的卡槽4内,即在顶杆2上部与箱 体7上端对应位置开设一道15mm宽、5mm深的卡槽4,将防尘盖5的内圆环套在顶杆2的环 形卡槽4内,并用钢带卡将防尘盖5固定住。如果对原有顶杆加以改造,可在顶杆2中心的 定位槽1的槽底加焊30mm厚增高垫8,相当于将顶杆2的伸出长度加长了 30mm。防尘盖5 可随着顶杆2上下移动,且当顶杆2到达下极限位置时,防尘盖5恰好封盖住箱体7的上端, 阻止冷却水及氧化铁皮进入箱体7、腔壁3与顶杆2形成的腔隙中,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槽和定位槽,其特征是,在箱体上端设有防尘盖,防尘盖嵌于顶杆上部开设的卡槽内,在箱体上部加深的密封槽内设置两个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宽度为15mm、深 度为5mm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辊顶杆密封装置,是在加深的密封槽内设置两个密封圈,同时在箱体上端设置一活动的橡胶防尘盖,防尘盖嵌于顶杆上部开设的卡槽内,并用钢带卡予以固定。由于增加一道密封圈和一个防尘盖,有效地控制冷却水尤其氧化铁皮的渗入和沉积,消除顶杆运行不到位的问题,确保换辊的顺利进行。在减少维修工作量的同时,减少换辊时间,提高轧机作业率和轧制节奏,每年可创效300余万元。其结构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便于维护。
文档编号B21B31/08GK201692988SQ20102900001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于海滨, 吴宝林, 朱安伦, 李增军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