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防护罩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16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调防护罩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轴颈上的防护罩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中,该防护罩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围绕平行于主轴或与其成一直线的轴线转动,并且通过防护罩上的弹性锁定装置,在各个转动位置上与轴颈上的反向锁定装置共同作用,以抑制转动,当处于转动位置时,锁定装置可与反向锁定装置扣合,其中,可将防护罩推至轴颈上,然后使其进入后握柄位置(rear grip position),而防护罩上的锁定装置则可沿主轴方向弹性位移,并且在轴颈的轴向端面上沿切线方向设置反向锁定装置。当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啮合时,二者扣合,共同作用,使得防护罩在给定的转动位置上锁定。
背景技术
例如由DE 3633943C2已知这样一种防护罩的安装。所述防护罩包括套圈部分,可借助该套圈部分将防护罩推至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轴颈上,并进而使其拧入后握柄位置。在防护罩的套圈部分上设有径向预紧的S形弹簧元件,该元件与轴颈周围的凸齿啮合以抑制转动。一旦克服了对转动的抑制,防护罩即从一个扣合位置拧到下一扣合位置。就该防护罩的安装而言,不利之处在于,S形弹簧元件相对脆弱,(尤其在松开和取下防护罩时)很容易损坏或变弯。为使防护罩自身能逆于抑制转动的力转动,这样来构造用于调控后握柄位置的装置(例如周边的槽),使得防护罩的接入存在轴向游隙。然而, 这会造成烦人的咔嗒作响的噪声。由DE 19841409C1已知这种类型的(generic type)手持式电动工具。根据最近的要求,用于磨割机和角磨机的防护罩必须通过根据DIN EN60745-2-3 的安全防护测试,其中,一旦磨光轮或切割轮损坏,防护罩相对既定的初始位置仅发生给定程度的转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就上述方面改进所述手持式电动工具。这一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得以实现。因而,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可使防护罩锁定于各转动位置以抑制其转动,另一方面,防护罩始终保持轴向预紧,以使其紧密而无游隙地安装到轴颈上。从而打造优质产品的形象,并在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操作中避免产生烦人的咔嗒声。设置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在第一位置上与锁定装置共同作用,并且这样来限制锁定装置的轴向弹性位移,使得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保持啮合,而在第二位置上,则释放轴向位移,直到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能脱离啮合并相对于彼此转动。由于该止动装置防止了锁定装置从反向锁定装置中脱离,或至少使其难以发生,以至于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来防止防护罩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动,因而满足DIN EN 60745-2-3中所规定的要求,即磨光轮或切割轮一旦损坏,防护罩只能相对工作位置略微转动。此外,可使止动装置脱离啮合,或移动到另一位置,从而使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能彼此脱离,尤其能彼此标示,进而能相对于彼此转动。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可轻易将防护罩调节到各转动位置, 然而这也意味着无法通过操作者的力量而克服的刚性止动装置。同时,可使止动装置附着于防护罩本身。尤其在常规防护罩中,都具有套圈部分,该部分尤其由紧固圈构成或可连接到紧固圈,其中,通过沿切线方向的夹紧,紧固圈使得在轴颈和套圈区域内的防护罩可紧贴轴颈,紧固圈由此可固定到轴颈上。其中,可将止动装置固定于套圈部分,或者说防护罩的箍圈区内,并且尤其是连接到紧固圈。也可使防护罩或紧固圈的套圈部分具有相应的凹槽,而止动装置穿过该凹槽区。 也可将止动装置配置于套圈部分内。优选使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基本垂直于主轴延伸。在本发明的另一构型中,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构造为平面弹簧片。由于可首次使用锁定装置遮盖轴颈朝向加工侧的区域,从而能保护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的区域以及主轴向工具外壳(tool housing)过渡的区域不致受到尘粒影响,并免遭磨料磨损,因此,这一点尤为有利。如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具有供传动轴或工具轴穿过的开口,则可实现对关键区域的大面积覆盖,也十分有利。所述结构紧凑且易于操作的防护罩,具有套圈凸缘部分,通过该部分可将防护罩推到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轴颈上,这样来构造该防护罩,使得具有环绕传动轴或工具轴部分且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设于套圈部分内。此时,不存在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在工地使用中变弯的风险。这也使得防护罩更易于操作和存放。就制造工艺而言,如于防护罩朝向工具或工件的内侧上模制(尤其是铆接、焊接或熔接)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时,则极为有利。因此,可构造一种可公知地通过夹式套圈部分紧固在轴颈上且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弹性预紧的锁定装置的防护罩,而所述锁定装置仅需固定于防护罩的内侧。其中,夹式套圈部分以这种方式彼此连接,使得防护罩可被推到轴颈上。然后,可通过轴颈上的轴向(尤其为槽状的)导向装置,将防护罩上的径向导向式凸起向上推,然后拧到(例如形为沿切线方向延伸的槽系统的)后握柄位置。因而,通过防护罩的可轴向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来抑制各锁定位置处的转动。可在构造为平面弹簧片的锁定装置朝向轴颈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作为锁定耳的凸起,或在该区域将锁定装置弯成例如V形。然而,如通过冲切从弹簧片平面向轴颈的轴向端面方向压出锁定耳,由于这样可保持弹簧片的平面(优选为平整)构型,因而也十分有利。所述优选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锁定耳在防护罩的切线方向和转动方向均具有齿侧面 (flanks),优选该齿侧面构成滑坡(rim-on slopes)。可根据齿侧面的斜度和反向锁定装置的构型,来调整防护罩在轴颈上转动的难易。优选锁定耳具有圆形构形,并在径向内侧受到冲压曲面构型(punched freeform) 的限制。特别有利的是,可使止动装置沿径向或切线方向由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以及反向移动。尤其优选可通过压缩簧或张力簧,使止动装置与防护罩相连,并且在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时,可逆于切线方向上的弹力,与止动装置脱离扣合。也可设置承载止动装置或与之共同作用的回转杆,其中,回转杆可设平行于主轴的轴线,回转杆可在套圈部分的外侧环绕该轴线转动铰接。最后,还可设置能在径向上逆于弹簧力移动的销钉作为止动装置, 其中,例如回转杆的自由端作用于销钉头部,并且通过径向转动使所述头部与锁定装置脱离扣合。其中,止动装置可导至防护罩上。其中尤为有利的是,可使止动装置正好与锁定装置与防护罩相连的区域相对设置。因此,当锁定装置构型为弹簧片时,则可限制锁定装置上发生最大可能位移的区域的轴向位移,从而防止了锁定装置从反向锁定装置中意外解锁。止动装置尤其配置于锁定装置的锁定耳区域。尤其有利的是,使锁定装置和止动装置间具有一定的轴向距离。由此,一部分例如因受损的磨光轮或切割轮而引入能量时发生的变形,可由锁定装置通过自身的形变得到减缓而无需通过防护罩或止动装置吸收。其中,这样来选定止动装置和锁定装置间的距离,以便防止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在第一位置脱离,而另一方面,止动装置能发生最大位移, 以便缓冲能量。在此尤其优选逆于回位装置的回位力来实现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即,从止动装置与锁定装置共同作用以使定装置保持与反向锁定装置啮合的位置,向止动装置不再与该锁定装置扣合的位置)的转换。因此,只有通过逆着回位装置的力推动该回位装置才能移动止动装置,且移动操作一旦结束,止动装置因回位装置的回位力而自动回到第一位置。 此时可使用压缩簧或张力簧(或上述的压缩簧或张力簧)作为回位装置,通过螺丝钉连接止动装置和该弹簧。为了在轴颈的轴向端面上构造反向锁定装置,优选设置冕轮状凸起,其中,优选所述凸起在切线方向和轴向向内具有倾斜的齿侧面。优选所述凸起径向向外配置于轴向端面上,以使其与传动轴或工具轴间的端面区域被弹簧片覆盖。由此有效避免受尘粒影响。优选轴颈作为可安装在机壳上的传动凸缘部件的一部分,其中,优选该部件为围绕环形轴承注塑(injection-molded)的塑料部件。轴颈也可为铸型部件。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概念,当处于各锁定位置时,弹簧片紧贴轴颈端面上的轴向凸起,由此实现了更大面积地密封轴颈区域。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细节和优点由附属权利要求、图示以及以下对轴颈部件和防护罩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其中包括图1为基于现有技术构造的防护罩的顶视图;图2为图1中箭头II-II所示视角的剖视图;图3为轴颈部件的正视图;图4为图3中箭头IV-IV所示视角的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构型构造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顶视图;图6为根据图5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顶视图;图7为图5的侧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构造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顶视图;图9为根据图8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顶视图;图10为图8的侧视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构造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顶视图;图12为根据图11的防护罩在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顶视图;图13为图11的侧视图;图14至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各种视图;以及图17至图1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各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显示用于手控角磨机或磨割机(未示出)的且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防护罩2,其中,所述防护罩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止动装置。防护罩2包括半圆盘形罩部4,该罩部具有包围磨光轮或切割轮(未示出)的径向外边沿部分6以及套圈径向内凸缘型部分8。将该套圈部分径向向内焊接到同为套圈的凸缘型定位部分或紧固圈10的外圆周面上,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或紧固圈由弯成环形的带状材料制成。定位部分10可张开,并具有两个径向向外弯曲且可用螺丝钉14(仅示意性标出)彼此连接的紧固部分12。不过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弯成环形的定位部分10也可以以本身闭合的形式(例如作为单个部件)实现,或者可使紧固部分12以不可拆开的方式,例如用间隔垫片彼此焊死,其中的内径或内周需要匹配下述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轴颈。套圈定位部分的内周16内具有三个径向向内凸出的导向桩18。为将防护罩2以可拆卸的方式配置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轴颈上,通过套圈定位部分10以公知的方式将防护罩推到轴颈上,其中,这样来定位防护罩,使得导向桩18在构成轴颈的传动凸缘部件22 上与相应的(尤其是轴向上的)槽状导向口 20对齐,从而可将防护罩2推到轴颈上。由此将防护罩2沿轴向上推,然后拧到后握柄位置,其中,在传动凸缘部件22上将导向桩18拧入切线方向上的(尤其为槽状的)导向纳口对。为使防护罩2能以自锁方式停留在各个转动位置上,防护罩2包括形为平面弹簧片观且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沈,所述弹簧片在处于各个锁定位置时,与传动凸缘部件22 的轴向端面32上的反向锁定装置30共同作用以抑制转动。弹簧片观包括紧贴防护罩内侧并通过铆钉34与之相连的部分36,以及具有开口 40的盘形部分38,其中传动轴或工具轴(未示出)穿过该开口。轴承接触部分36和盘形部分38通过卷边的连接部分42相连。盘形部分38可发生轴向(即双箭头44方向的)弹性位移。该部分朝向传动凸缘部件22的端面32的一侧包括锁定耳46,所述锁定耳从弹簧片或者说盘形部分38的平面中挤出并在向内径向上受到冲压曲面构型48的限制。锁定耳46具有在切线方向上构成滑坡的齿侧面50、52。随着防护罩2以上述方式被推上轴颈或者说传动凸缘部件22,反向锁定装置30使图2中的弹性锁定装置沈略微朝上移动,使得盘形部分38基本垂直于主轴54。其中,弹簧片观的锁定耳46通过与两个凸起58之间的凹处56咬合,与反向锁定装置30共同作用,以抑制转动。当处于各个锁定位置时,盘形部分38紧贴凸起58的轴向端面60,从而将主轴轴承区62与加工侧有效地分隔开来。以下图示则显示了本发明的构型,其中的防护罩除了下述的止动装置均与图1和图2中的防护罩相同,因此可参考上述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轴颈未发生变化,因而也可参考上述相应的说明。此外,以相同的标注表示相同的部件。在图5至图13中,未示出具有包围磨光轮或切割轮的径向外边沿部分6的半圆盘形罩部4以及套圈凸缘型部分8。在此仅示出了与该凸缘型部分相连的同为套圈的凸缘型定位部分10 (又称作紧固圈),所述定位部分由弯成环形的带状材料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部分10可张开,并具有两个径向向外弯曲的紧固部分12,可用螺丝钉14(仅示意性标出)彼此连接,且可朝着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此处同样未示出用于将防护罩推到特设给定位置的导向桩,该导向桩进而与切线方向上的槽形导向口共同作用,并可被拧到后握柄位置。不管怎样,就此而言,以下构型的实现方式与图1和图2中的相同。锁定装置沈同样以相同方式构造,所述锁定装置构造为平面弹簧片观,该弹簧片在各锁定或转动位置与传动凸缘部件22的轴向端面32上的反向锁定装置30共同作用,以抑制转动。此外,图5则示出了与弹簧片观的部分36相对设置的止动装置70,其中,弹簧片 28以该部分承靠防护罩内侧并通过铆钉34与之相连。在这种情况下,止动装置可为环形片状部分72,该部分通过弹簧74 (此处为张力簧)固定于止动装置70与弹簧片观共同作用的第一位置,其中,弹簧74与防护罩2相连。与作为回位装置76的弹簧74的力作用方向相逆,可如图6所示,通过将止动装置7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使止动装置70与弹簧片观分离,从而使得弹簧片观可在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发生位移,以使弹簧片观可绕轴向转动,那么,由于弹簧片观的轴向位移,锁定耳46可从反向锁定装置30的相关反向锁定元件中脱离,其中,可相对于反向锁定装置30标示锁定耳46,从而通过转动防护罩,可将防护罩从一个转动位置调节到另一个转动位置。若此时再次松开止动装置70,张力簧74则立即使止动装置70回到如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其中,止动装置70沿切线方向位移,通过套圈部分10,在径向和轴向上引导止动装置70,并限制其不沿上述方向发生位移。此外,可通过这种设置使操作者清楚地看到,锁定耳46是否已与反向锁定装置30 扣合。若锁定耳46未与反向锁定装置30啮合,则不可能使止动装置70回位到第一位置 (图5所示),因为只要弹簧片观发生轴向位移,止动装置70就会接触到弹簧片观的肩部 78,并因此被挡住。张力簧74尤其可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一端与紧固部分12铰接相连,其另一端与止动装置70铰接相连。图8至图10示出本发明的另一构型。这些图示出了关于止动装置70的另一种构型,其中,止动装置70构造为杠杆81, 该杠杆81可绕平行于主轴M的枢轴80转动,并且与紧固圈10的外圆周面铰接相连。此夕卜,弹簧元件82可与杠杆81共同作用,该弹簧元件作为回位装置76,并在如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作用于止动装置70的杠杆81。其中,杠杆81具有部分84,该部分使其在第一位置时与弹簧片观至少部分重叠,从而通过防止锁定耳46脱离反向锁定装置30,抑制弹簧片 28的轴向位移。如图9所示,一旦绕枢轴80拧入第二位置,止动装置70的回转杆81的部
8分84从弹簧片28脱离,即弹簧片28与止动装置70不再重叠,使得弹簧片28可沿轴向自由移动,从而可使锁定装置沈从反向锁定装置30脱离,并进而可绕主轴M将防护罩2从第一转动位置拧到第二转动位置。图10则特别示出了其中作为回位装置76的弹簧元件82。最后,图11至图13示出了第三种构型,其中,仍以相同的标注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仅描述止动装置70的另一种构型,止动装置70的这一构型由两个元件,即实际用作止动装置的销钉90和回转杆92,构成。其中,所述销钉具有圆柱状螺杆95以及与螺杆95相连的头部94,头部94的直径大于螺杆95,使得由螺杆95向头部94过渡的区域形成肩部96。 回转杆92的杠杆臂97的自由端位于如图11所示无负荷的位置,与肩部96相对设置。其中,通过构成第一回位装置76'的张力簧98,沿紧固圈10的径向向内牵引销钉90,使得其螺杆95的至少部分长度与弹簧片观重叠。通过另一个回位装置76",以弹簧加压的方式安装回转杆92,其中,该回位装置的构造与图8至图10中的弹簧元件82类似,标记为103。其中,回转杆92的构型与图8中的回转杆81基本相似,只是其中用于使得该回转杆围绕枢轴102移动以及旋转的握柄部分100设置于杠杆臂92的对面,并且(例如在图8 中标记为71)作为该杠杆臂的延伸。如通过推动握柄部分100,围绕枢轴102移动该回转杆,杠杆臂92则承靠销钉90 的头部94上的区域,并逆于弹簧98和103的力移动销钉90。销钉90在移动后的位置上不再与弹簧片观重叠,如图12所示。一旦不再推动回转杆92,回位装置76'和76"即使该销钉回到图11所示的位置。图14至图16显示与图5至图7类似的构型。与前图不同,此处还示出了半圆盘形罩部4和包围磨光轮或切割轮的边沿部分6。同样与前图不同的是,还示出了套圈定位部分的内周16内的导向桩18。其中,根据图14至图19的防护罩的固定方式与图1至图4 中的相同。此外,图14至图16所示实施例为图5至图7所示防护罩的变型。图14至图16 还示出了与防护罩的弹簧片观的部分36相对设置的止动装置70,弹簧片通过所述部分36 固定于防护罩2。其中,止动装置70构造为桩形,并且(尤其可如图15所示)穿过套圈定位部分10伸出。止动装置70在套圈定位部分的内周16外与握柄部分71相连,其中,该握柄部分承靠于定位部分10,从而防止止动装置70倾斜。如图所示,止动装置70防止弹簧片洲在箭头200方向发生位移。图16则示出了同时作为回位装置76的弹簧74的侧视图。其中,这样来构造握柄部分71,使其可被轻松握住,并防止手指在其上打滑。与图6所示相同,通过在定位部分10 的弧上的移动,来实现止动装置的位移,其中,握柄部分71具有斜面,可在所述斜面上施加力202,以使弹簧74受拉伸力而移动止动装置70。松开握柄部分71则使弹簧回位至图14 所示的位置。图17至图19所示构型与图8至图10中类似。在此,同样再次示出了防护罩及其罩部4和边沿部分6。除此之外,防护罩的结构与前图14至16类似。与根据图8至图10 的构型相同的是,其中设置杠杆81作为止动装置70,其可这样绕转动轴80径向向外转动, 使得杠杆的部分84不再与弹簧片观重叠。然而,握柄部分(此处同样也标记为71)配置于部分84对面。其中,通过弹簧元件82使杠杆81保持在其如图17所示的位置。
图18示出了相应于图17的断面图,图19则示出了其侧视图。在此,同样当止动装置70处于图17中所示的位置时,部分84和弹簧片28间的重叠防止了弹簧片洲的位移, 从而使锁定装置不再从反向锁定装置中脱离。只有当在握柄部分71上施加压力而使杠杆 81发生位移时,锁定装置才能从反向锁定装置中脱离。可有利地以简单经济的方式生产这样的防护罩,它保护了锁定装置和反向锁定装置沈、30以及主轴轴承区62不致受尘粒影响。而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沈在主轴线M 方向上的轴向预紧,使得该防护罩可以无游隙地配置到手持式工具的轴颈上。此外,所述防护罩便于调节和安装或拆卸,而无需为此使用例如螺丝刀、六角扳手
等工具。尤其在常规防护罩中,以上述方式可确保该其符合最近引入的DIN EN60745-2-3 的要求,且即便磨光轮或切割轮损坏,也能防止防护罩2的转动超出转动位置允许的范围以外。弹簧片28和止动装置70的弹性能在受力时缓冲能量。此外,可通过有意地移过锁定齿,来控制转动。为了防止损坏传动凸缘部件,必要时也可以这种方式缓冲能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轴颈上的防护罩O)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中,所述防护罩可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环绕平行于主轴(54)或与其成一直线的轴线转动,并且通过防护罩(2)上弹性预紧的锁定装置( ),在各个转动位置上与轴颈上的反向锁定装置 (30)共同作用,以抑制转动,其中,所述锁定装置06)处于转动位置时可与反向锁定装置 (30)扣合,其中可将防护罩(2)推到轴颈上,然后使其进入后握柄位置,在此,使得防护罩上的锁定装置06)可向主轴(54)的轴向方向弹性位移,而反向锁定装置(30)则设置在轴颈的轴向端面(32)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止动装置(70),所述止动装置在第一位置上与锁定装置06)共同作用,并且这样来限制锁定装置06)的轴向弹性位移,使得锁定装置06)与反向锁定装置 (30)保持扣合,并在第二位置上释放轴向位移,直到锁定装置06)与反向锁定装置(30)不再扣合并可相对于彼此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 (26)基本关于主轴(54)垂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06)构造为平面弹簧片0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06)具有开口(40),传动轴或工具轴穿过该开口。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 (2)具有套圈部分(8、10),借助该套圈部分可将防护罩推到轴颈上,并且在套圈部分(8、 10)内,设置具有环绕传动轴或工具轴的部分(38)且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0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于防护罩 (2)朝向工具或工件的内侧模制所述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装置 (26)具有承靠防护罩O)内侧并与之相连的部分(36),并且,在该部分(36)与环绕传动轴或工具轴(54)的部分(38)之间,具有卷边的连接部分02)。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为平面弹簧片08)的锁定装置06)具有至少一个由弹簧片08)的平面向轴颈的轴向端面 (32)方向压出的锁定耳(46)。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耳 (46)具有齿侧面(50、52),所述齿侧面在防护罩O)的切线方向和旋转方向构成滑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耳06)具有圆形构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耳06)受到冲压曲面构型G8)的限制。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70)可沿径向或切线方向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以及反向移动。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70)在第一位置时与锁定装置06)保持一定距离,其中,该距离大于零,但小于使锁定装置06)与反向锁定装置(30)脱离扣合的距离。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一旦克服回位装置(76)的回位力,即可使所述止动装置(70)移出第一位置,并移入第二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装置(76)为张力簧或压缩簧(74、82、98、103)。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70)固定于可围绕与主轴(54)平行运转的转轴(80、102)转动的回转杆(81、92),或者可通过该回转杆,从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以及反向移动。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套圈部分(80、100)轴向固定止动装置(70)。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锁定装置(30)由轴颈轴向端面(32)上的冕轮状凸起(58)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8)具有沿切线方向倾斜的齿侧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8)具有径向倾斜的齿侧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58)径向向外配置于轴向端面(3 上,并且该凸起与传动轴或工具轴之间的部分被弹簧片(28)覆盖。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 (28)在处于各锁定位置时紧贴轴颈的轴向凸起(58)。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手持式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为可安装于工具外壳上的传动凸缘构件02)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轴颈上的防护罩(2)的手持式电动工具,该防护罩可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围绕平行于主轴(54)或与其成一直线的轴线旋转,并且通过防护罩(2)上的弹性锁定装置(26),在各转动位置处与轴颈上的反向锁定装置(30)共同作用,以防止转动,其中,可将防护罩(2)滑动到轴颈上,然后使其进入后握柄位置,使得防护罩上的锁定装置(26)可以通过弹簧加压的方式向主轴(54)的轴向位移,并且反向锁定装置(30)设于轴颈的轴向端面(32)上,其中,设置在第一位置上与锁定装置(26)共同作用的止动装置(70),并且这样来限制锁定装置(26)的轴向弹性位移,使得锁定装置(26)与反向锁定装置(30)保持扣合,并在第二位置上释放轴向位移,直到锁定装置(26)与反向锁定装置(30)不再扣合并能相对于彼此转动。
文档编号B23D45/16GK102481678SQ20108004033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6日
发明者亚历山大·罗德, 迈克尔·凯勒 申请人:麦太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