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5669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具有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凹部的载带的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电子元器件安装于电路基板的装置中,为了容易地供给电子元器件而使用收纳有电子元器件的载带。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对由上型箱和下型箱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来制造出载带的装置,其中,上述上型箱具有冲头,该冲头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上述下型箱在与冲头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缓冲器。图6是从正面观察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的上型箱及下型箱时的剖视图。图6所示的上型箱101包括多个冲头 102 ;对该冲头102进行保持的冲头座103 ;以及通过弹簧104与冲头座103连接的脱模板 105。下型箱110包括拉模板111 ;设于与冲头102对应的位置的多个缓冲器112 ;以及对该缓冲器112进行支承的弹簧113。能对由上型箱101和下型箱110搬运来的带状基材120 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具有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的载带。在图6所示的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的上型箱101及下型箱110中,形成一个凹部就需要一个冲头102,因此,在形成多个凹部的情况下,需将多个冲头102保持于冲头座 103。然而,在将多个冲头102保持于冲头座103的情况下,冲头102向冲头座103的安装作业及拆卸作业很繁琐。因此,通过将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且使一根梳刀对应于一个凹部的梳形冲头保持于冲头座,从而能使用一个梳形冲头来形成多个凹部。图7是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冲头的主视图。图7所示的冲头201为五根梳刀202在基部203 相连的梳形。通过使用冲头座(未图示)来保持基部203,从而能使冲头201向冲头座的安装作业及拆卸作业变得容易。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平10-029662号公报然而,当使用图7所示的冲头201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部的情况下,在使用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02对由位于箭头A方向(冲头201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202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双穿孔)时,可能会使凹部的形状变形。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冲头201对在基材的表面上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的情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使用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02a对由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202暂时形成于基材301的表面上的凹部302a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02a削去凹部302a 的一部分303,从而可能使凹部302a的形状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CN 102527872 A
法,该载带制造装置具有梳形的冲头,当使用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按压时,能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包括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具有冲头,该冲头在上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以及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供上述基材载置,并与上述第一模具嵌合以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上述冲头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其它上述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在第一发明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第二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是在第一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基础上,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宽度。在第二发明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在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在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第三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是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基础上,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三发明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进行再次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在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第四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包括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具有冲头,该冲头在上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以及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供上述基材载置,并与上述第一模具嵌合以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上述冲头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梳刀,对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的压缩上述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进行倒角。在第四发明中,由于对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的压缩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进行倒角,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的压缩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不会切削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第五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基础上,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上述梳刀相邻的上述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上述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第五发明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相邻的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由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的侧面与凹部的侧壁面抵接,因而能防止凹部的侧壁面倾斜而变形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第六发明的载带的制造方法是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的方法,在所述载带的制造方法中,当将具有由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构成的冲头的第一模具与供上述基材载置的第二模具嵌合以在上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时,使用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对由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上述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其中,位于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位于最前列的上述梳刀相比,其对上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较小。在第六发明中,当将具有由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构成的冲头的第一模具与供基材载置的第二模具嵌合以在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时, 使用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对由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 其中,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与位于最前列的梳刀相比,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较小, 因此,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第七发明的载带制造方法是在第六发明的载带制造方法的基础上,位于上述冲头相对于上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上述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上述梳刀相邻的上述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上述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第七发明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相邻的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最后列以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由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的侧面与凹部的侧壁面抵接,从而能防止凹部的侧壁面倾斜而变形的情况。在本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的结构中,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在本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另一结构中,由于对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的压缩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进行倒角,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的压缩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在本发明的载带的制造方法中,当将具有由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构成的冲头的第一模具与供基材载置的第二模具嵌合以在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时,使用位于冲头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 其中,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与位于最前列的梳刀相比,其对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较小, 因此,位于最后列的梳刀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图I是从侧面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的上型箱(日文上型) 及下型箱(日文下型)时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冲头的主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冲头对在基材的表面上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的情形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其它冲头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载带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冲头的主视图。图6是从正面观察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的上型箱及下型箱的剖视图。图7是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冲头的主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现有的载带制造装置的冲头对在基材的表面上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的情形的示意图。(符号说明)I 载带制造装置2 上型箱(第一模具)3 基材4 下型箱(第二模具)21、21a、51 冲头22冲头座23 弹簧24脱模板(日文7卜丨厂> 八7、一卜)25行程止销26,52梳刀(日文櫛刃)27、53 基部31 凹部41拉模板42 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从侧面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的上型箱及下型箱时的剖视图。图I所示的载带制造装置I包括上型箱(第一模具)2和与上型箱嵌合以对基材 3进行压缩成形的下型箱(第二模具)4。上型箱2在带状基材3的表面(一侧面)具有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31的冲头21、对该冲头21进行保持的冲头座22 以及通过弹簧23而与冲头座22连接的脱模板24。带状基材3以在垂直于图I的纸面的方向上具有以规定间距的形态搬运,并通过用冲头21对所搬运的基材3进行压缩成形,从而形成凹部31。脱模板24是对基材3进行按压,以使基材3在用冲头21对基材3进行压缩后将冲头21从基材3拔出时不发生移动的构件。另外,在上型箱2上设有行程止销25,该行程止销25使与下型箱4嵌合时的上型箱2的下死点稳定以确定冲头21进入基材3的进入量。行程止销25并不限定于设于上型箱2的情况,也可设于下型箱4。下型箱4具有供基材3载置的拉模板41。拉模板41在供基材3载置的表面上具有槽42。冲头21及拉模板41的材质例如是超硬合金。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I中所使用的冲头21的主视图。图2 所示的冲头21为五根梳刀26在基部27相连的梳形。冲头21的梳刀(梳状的刀)26及基部27形成为一体。通过使用冲头座22对基部27进行保持,能将冲头21安装于上型箱2。 上型箱2也可以是排列多个冲头21并使用冲头座22加以保持的结构,其中,上述冲头21 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梳刀26。位于箭头A方向(冲头21相对于基材3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26a 26d)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特别地,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 (<宽度运)。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I的冲头21对在基材3 的表面上临时形成的凹部31再次进行压缩的情形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使用位于箭头 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6e对由位于箭头A方向(冲头21相对于基材3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梳刀26临时形成的凹部31a再次进行压缩(双穿孔) 时,由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因此,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不会削去凹部31a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31a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特别地,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 ( <宽度0 ),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端的梳刀26e再次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26a暂时形成的凹部31a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端的梳刀26e不会在箭头A的方向上削去凹部31a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31a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在此, 在使用梳刀26再次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情况中,也包括梳刀26与临时形成的凹部31嵌合的情况。另外,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6e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相邻的梳刀26(图2所示的梳刀26d)之间的距离Y同在最后列以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梳刀(例如图2所示的梳刀26b、26c)之间的距离Y'相等。因此,当使用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6e对由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如列的梳刀26a临时形成的凹部31a再次进行压缩时,由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的靠箭头A的方向侧的表面与凹部31a的侧壁面抵接,因此,能防止凹部31a的侧壁面朝箭头A方向的相反方向倾倒。即便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与其它梳刀26的宽度3 相同,若使与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其它梳刀26的与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则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26a临时形成的凹部31a 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不会在与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削去凹部31a 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31a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也可以使位于最后列的梳刀 26e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比其它梳刀26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P小,并使与箭头A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其它梳刀26的与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此外,梳刀26e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并不限定于在梳刀26e的长度方向上恒定的情况。图4 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I中所使用的另一冲头21a的主视图。图4所示的梳刀26e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从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到梳刀26的根部逐渐变大。表示冲头21的尺寸的具体例。其它梳刀26的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在箭头A 方向上的宽度P为0. 59mm,与箭头A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10mm。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的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a为0. 49mm,与箭头A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为I. 10mm。另外,梳刀26的长度(从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到梳刀26根部的长度)为5. 00mm。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I中,位于箭头A方向(冲头21 相对于基材3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相比,减小了其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26a临时形成的凹部31a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不会削去凹部31a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31a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如图3所示,不限定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26e的一个侧面与凹部31a不抵接的情况,也可以是其它侧面与凹部31a 不抵接的情况。(实施方式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载带制造装置I中所使用的冲头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冲头的结构中,不改变位于最后列的梳刀的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或与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时,能使得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载带制造装置I中所使用的冲头的主视图。由于除冲头51之外的载带制造装置I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载带制造装置I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图5所示的冲头51为五根梳刀52在基部53相连的梳形。冲头51的梳刀52及基部53形成为一体。通过使用冲头座22对基部53进行保持,能将冲头51安装于上型箱
2。上型箱2也可以是排列多个冲头51并使用冲头座22加以保持的结构,该冲头51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梳刀52。对位于箭头A方向(冲头51相对于基材3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52e的压缩基材3的表面的一边54进行倒角。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对由位于最如列的梳刀52a临时形成的凹部31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的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边不会削去凹部31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31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另外,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52e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相邻的梳刀52(图5所示的梳刀52d)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梳刀(例如图5所示的梳刀52b、52c)之间的距离Y '相等。因此,当使用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52e对由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如列的梳刀52a临时形成的凹部31a再次进行压缩时,由于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的靠箭头A的方向侧的表面与凹部31a的侧壁面抵接,因此,能防止凹部31a的侧壁面朝箭头A方向的相反方向倾倒。对图5所不的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的压缩基材3的表面的一边54进行倒角。然而,倒角并不限定于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一边54,也可以是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其它边、或是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所有边。如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载带制造装置I的结构中,由于对位于箭头A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梳刀52e的压缩基材3的表面的至少一边进行倒角,因此,当使用位于最后端的梳刀52e对由位于最前列的梳刀52a临时形成的凹部31再次进行压缩时,位于最后列的梳刀52e的对基材3进行压缩的表面的至少一边不会削去凹部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凹部 31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10
权利要求
1.一种载带制造装置,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具有冲头,该冲头在所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以及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供所述基材载置,并与所述第一模具嵌合以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成形,所述冲头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其它所述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带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载带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其它梳刀相比,减小了其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的表面的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
4.一种载带制造装置,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具有冲头,该冲头在所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以及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供所述基材载置,并与所述第一模具嵌合以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成形,所述冲头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梳刀,对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的压缩所述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边进行倒角。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所述梳刀相邻的所述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所述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
6.一种载带的制造方法,对搬运来的带状基材进行压缩成形以制造出载带,其特征在于,当将具有由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梳刀构成的冲头的第一模具与供所述基材载置的第二模具嵌合,以在所述基材的一侧面形成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收纳的多个凹部时,使用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对由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前列的所述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进行压缩,其中,位于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位于最前列的所述梳刀相比,其对所述基材进行压缩的面的面积较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冲头相对于所述基材的搬运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最后列的所述梳刀与和位于最后列的所述梳刀相邻的所述梳刀之间的距离同在除最后列之外的位置上相邻的所述梳刀之间的距离相等。
全文摘要
一种载带制造装置及载带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当使用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向上最后列的梳刀对由位于冲头相对于基材的搬运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向上最前列的梳刀临时形成的凹部再次按压时能使凹部的形状变形的可能性较小的梳形冲头。本发明的载带制造装置(1)包括具有在基材(3)的表面上形成用于收纳电子元器件的多个凹部(31)的冲头(21)的上型箱(2)和供基材(3)载置并与上型箱(2)嵌合以对基材(3)进行压缩成形的下型箱(4)。冲头(21)具有排列成一列的多根梳刀(26),位于冲头(21)相对于基材(3)的搬运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向上最后列的梳刀(26e)与其它梳刀(26a~26d)相比,减小压缩基材(3)的表面的面积。
文档编号B21D37/00GK102527872SQ2011102884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床井正护, 清水保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