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六角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23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六角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六角夹具。
技术背景传统对外六角形状的工件进行攻牙时,一般采用内六角夹具将工件夹紧,然后在手动攻牙机上进行攻牙。内六角夹具一般为固定式结构,从结构上该夹具同心度固定,多用于手动攻牙机,但是这种固定式内六角夹具的缺点为用于多头攻牙机时定位难以保证,攻牙时不稳定,丝攻经常会断,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浮动式结构定位、提高加工稳定性、增加丝攻寿命、节约成本的内六角夹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六角夹具,它包括有尾座、内六角模、外六角模、多个钢珠,内六角模固定在尾座上,外六角模为六角形结构,外六角模上开设有内六角定位孔,内六角模上开设有与外六角模配合的六角形槽,外六角模设置在六角形槽中,多个钢珠设置在外六角模底部与六角形槽底部之间。所述外六角模与六角形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钢珠为12个。所述内六角模通过螺丝固定在尾座上。所述外六角模上凸设有凸柱,内六角定位孔位于凸柱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尾座、内六角模、外六角模、多个钢珠,内六角模固定在尾座上,外六角模为六角形结构,外六角模上开设有内六角定位孔,内六角模上开设有与外六角模配合的六角形槽,外六角模设置在六角形槽中,多个钢珠设置在外六角模底部与六角形槽底部之间,钢珠使得外六角模能够在内六角模的六角形槽中滑动,形成浮动式结构,工件固定在内六角定位孔中,当旋转的丝攻攻入工件部分时,外六角模可通过钢珠的滚动作用随丝攻的中心移动相应的位置,使外六角模能够自动定位,从力学角度上保证了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位置度准确,增加了丝攻的寿命,节约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2所示,内六角夹具,它包括有尾座1、内六角模2、外六角模3、多个钢珠4,内六角模2通过螺丝固定在尾座1上,外六角模3为六角形结构,外六角模3上凸设有凸柱32,凸柱32上开设有内六角定位孔31。 内六角模2上开设有与外六角模3配合的六角形槽21,外六角模3设置在六角形槽21中, 可防止外六角模3相对于内六角模2转动,外六角模3与六角形槽21之间为间隙配合,多个钢珠4设置在外六角模3底部与六角形槽21底部之间,钢珠4使得外六角模3能够在内六角模2的六角形槽21中滑动,形成浮动式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钢珠4为12个,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数量。装配时,1、将尾座1固定于多头攻牙机上,然后安装内六角模2 ;2、把准备好的钢珠4嵌入内六角模2的六角形槽21中;3、最后将外六角模3嵌入内六角模2的六角形槽 21中,从而组合成浮动式内六角夹具。使用时,工件固定在内六角定位孔31中,当旋转的丝攻攻入工件部分时,外六角模3可通过钢珠4的滚动作用随丝攻的中心移动相应的位置,使外六角模3能够自动定位,定位准确,从力学角度上保证了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位置度准确,增加了丝攻的寿命,节约成本。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内六角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尾座(1)、内六角模(2)、外六角模(3)、多个钢珠 G),内六角模O)固定在尾座(1)上,外六角模(3)为六角形结构,外六角模(3)上开设有内六角定位孔(31),内六角模O)上开设有与外六角模(3)配合的六角形槽(21),外六角模C3)设置在六角形槽中,多个钢珠(4)设置在外六角模C3)底部与六角形槽底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六角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六角模C3)与六角形槽 (21)之间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六角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4)为1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六角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六角模( 通过螺丝固定在尾座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六角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六角模(3)上凸设有凸柱(32),内六角定位孔(31)位于凸柱(3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内六角夹具,其包括有尾座、内六角模、外六角模、多个钢珠,内六角模固定在尾座上,外六角模为六角形结构,外六角模上开设有内六角定位孔,内六角模上开设有与外六角模配合的六角形槽,外六角模设置在六角形槽中,多个钢珠设置在外六角模底部与六角形槽底部之间,钢珠使得外六角模能够在内六角模的六角形槽中滑动,形成浮动式结构,工件固定在内六角定位孔中,当旋转的丝攻攻入工件部分时,外六角模可通过钢珠的滚动作用随丝攻的中心移动相应的位置,使外六角模能够自动定位,从力学角度上保证了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位置度准确,增加了丝攻的寿命,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B23G1/44GK201988812SQ2011200121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徐炳光 申请人:东莞诚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