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铆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01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铆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铆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安全气囊前置传感器的传感器本体与传感器壳体进行封胶后,需把将传感器壳体的榫扣向内压接到传感器本体上,从而确保传感器本体与传感器壳体的牢固可靠。目前采用的常规方法是通过使用台钳、螺丝刀和橡胶锤等工具把传感器壳体的榫扣向内压接到传感器本体上,但是其操作过程耗时过长,效率低、压接质量差、易因铆榫变形与漆面损伤而导致传感器报废,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将传感器壳体的榫扣向内压接到传感器本体上的专用装置,从而保证压接质量、防止因铆榫变形与漆面损伤而造成传感器报废,并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下模1、预压模2和整形模3所构成,下模1用于对安全气囊前置传感器4进行定位,它通过压板被固定在压机(手动/气动)底座上;预压模2为一体式结构,上部为用于装夹的模柄,下部为两个用于对传感器壳体6的榫扣进行预变形的凸模, 凸模顶端的内斜面与轴向成45度夹角,在使用过程中预压模2通过螺钉被固定在压机(手动/气动)上模座上,并与上模座一起上下移动;整形模3为一体式结构,上部为用于装夹的模柄,下部为两个用于对已预变形的传感器壳体6榫扣进行整形、定形的凸模,凸模顶端的外斜面与轴向成80度夹角,在使用过程中它通过螺钉被固定在压机(手动/气动)上模座上,并与上模座一起上下移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与压机(手动/气动)配合使用,通过两次压接可以把传感器壳体6的榫扣向内压接到传感器本体5上,其压接效果很好,并缩短了压接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示意图图2是下模的主视图图3是预压模的主视图图4是整形模的主视图图中1、下模,2、预压模,3、整形模,4、安全气囊前置传感器,5、传感器本体,6、传感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可选用40Cr碳素结构钢的棒料,经过车削、铣、热处理、 磨等机械加工方法,将其加工为如图3、图4中所示的预压模2、整形模3,预压模2下部两个凸模顶端的内斜面与轴向成45度夹角,整形模下部两个凸模顶端的外斜面与轴向成80度夹角;经过铣、热处理、磨等工序将40Cr碳素结构钢的板料加工为如图2中所示的下模1。如图1中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如下 用手将安全气囊前置传感器4放在下模1上;(B)把预压模2安装在压机(手动/气动)上,通过压机(手动/气动)下移预压模2; 压机(手动/气动)下移预压模2到下止点,预压模2的凸模把传感器壳体6 的榫扣压到预弯曲位置; 压机(手动/气动)上移预压模2到上止点,拆卸预压模2 ; 安装整形模3在压机(手动/气动)上,通过压机(手动/气动)下移整形模 3 ; 压机(手动/气动)下移整形模3到下止点,整形模3的凸模把传感器壳体6 的榫扣压到二次弯曲位置; 压机(手动/气动)上移整形模3到上止点,拆卸整形模3 ; (H)用手将压接好的安全气囊前置传感器4从下模1上卸下,检查传感器壳体6的榫扣是否压接到位。
权利要求1. 一种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铆榫装置,由下模(1)、预压模( 和整形模C3)所构成,其特征在于预压模( 两个凸模顶端的内斜面与轴向成45度夹角,整形模C3)两个凸模顶端的外斜面与轴向成80度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传感器的铆榫装置,它主要由下模、预压模和整形模所构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与压机(手动/气动)配合使用,通过两次压接可以把传感器壳体的榫扣向内压接到传感器本体上,且压接效果很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较高。
文档编号B21D39/00GK202291086SQ2011204099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张文林, 李作丹, 聂孝辉, 黄际湃 申请人:贵州航天凯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