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92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领域,尤其是一种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滑块式万向接轴具有传递扭矩大、倾角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大型宽厚板轧机、 管轧机等轧制力矩大、震动剧烈的轧机主传动装置中。滑块式万向接轴的铜滑块安装于方轴、虎口叉头、扁头之间,铜滑块的外圆弧面与虎口叉头的内圆弧面接触,铜滑块的扁平面与扁头的扁平面接触、方轴的侧面扁头接触。在万向接轴工作时,各接触面相对运动,为滑动摩擦。同时,由于各接触表面比压高,不易形成润滑油膜;且属开式润滑,密封困难,杂物容易侵入,因此接触面磨损严重。随磨损的加剧,配合间隙变大,在工作时导致剧烈的震动,并进一步缩短滑块式万向接轴的使用寿命。因此,滑块式万向接轴各接触面是否润滑良好是决定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目前,滑块式万向接轴的滑块润滑有人工加油、稀油喷淋、滑环供油、掌端润滑装置等方式,其中人工润滑需要停机且效果差;稀油喷淋耗油多;滑环供油的油压要求与密封要求难以调和,性能不稳定;掌端润滑装置为斜盘型轴向柱塞泵的自动润滑,但结构复杂、体积大、零件多,成本高。为了解决现有滑块润滑的问题,申请号为201110000161. 7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滑块式万向接轴滑块的润滑装置。该装置包括大齿轮、密封罩、小齿轮;大齿轮通过垫板固定在接轴上,大齿轮外部装有密封罩,密封罩与大齿轮之间装有密封圈,密封罩与大齿轮轮齿两端面之间密闭有端盖;密封罩内设有一个空腔,其内安装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等宽,并与大齿轮相啮合,其轮齿两端面与密封罩之间密闭有端盖;密封罩上设有进油孔;大齿轮的轮齿分为两种一种轮齿为沿周向开有槽的开槽轮齿,此轮齿为连续数个;另一种轮齿为完整轮齿,完整轮齿为连续的两个,并在两个完整轮齿的齿根之间加工有径向孔,径向孔与齿轮上的轴向孔相通,轴向孔经油路管件与滑块的润滑点相通;若干个开槽轮齿和两个完整轮齿间隔循环布置。使用时,用高压油管连接密封罩上的进油孔和干油供应站,当接轴开始转动时,干油从供应站出发通过进油孔进入润滑装置并充满整个密封罩,当大齿轮上的两完整轮齿与小齿轮啮合时,可将干油强制挤出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油路管件到达润滑点,实现润滑;而当大齿轮上的开槽轮齿进入啮合时,干油通过轮齿上的槽卸压,停止供油。因此,随接轴的转动,能实现滑块各润滑点的自动、间歇、定量、强制受油。但上述滑块式万向接轴滑块的润滑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大齿轮、小齿轮一直处于哨合状态,且小齿轮通过轴固定在密封罩上。随实心轴、小齿轮和大齿轮的磨损,齿轮配合的配合间隙增大,影响齿轮的啮合精度,进而影响供油效果;若间隙太大,甚至会出现无法供油的情况。其次,齿轮的啮合精度完全依靠加工和安装的精度保证,但加工和装配误差则很难避免,因此性能不稳定。其三,在实心轴、小齿轮和大齿轮磨损后,均需要整体更换,因此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滑块各润滑点的自动、间歇、定量、强制受油,性能好且稳定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路、大齿轮、供油小齿、两个挡圈、固定结构;所述供油小齿的轮齿均为正常轮齿;所述大齿轮的轮齿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轮齿为正常轮齿、另一种为开槽轮齿,所述大齿轮的开槽轮齿上设置有连通该开槽轮齿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卸压槽;所述正常轮齿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所 述开槽轮齿以至少一个为一组,各组正常轮齿和开槽轮齿沿大齿轮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挡圈安装在大齿轮上并分别位于大齿轮的轴向两侧,由挡圈封闭大齿轮各齿间间隙的轴向两端,并由相邻正常轮齿间的齿间间隙封闭形成油槽,设置有安装在固定结构上并向油槽内注入润滑脂的加油机构;所述大齿轮上设置有一组油孔,各油孔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油槽底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供油管路连通;所述供油小齿和大齿轮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所述供油小齿经第一安装轴安装在固定结构上,所述大齿轮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接轴安装孔;所述油孔和供油管路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启的单向阀;设置有调节供油小齿轴线和大齿轮轴线的间距的第一调心机构,所述安装供油小齿的第一安装轴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挡圈的外径大于大齿轮的齿顶圆。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小齿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圆柱。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小齿和第一安装轴之间、或者固定结构和第一安装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承轴承。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小齿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齿圈、第一压环、设置有第一定位凸缘的第一支承座,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一压环依次套在第一支承座上,所述第一齿圈位于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一压环之间,所述第一压环与第一支承座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一压环构成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圆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圈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光孔、第一定位凸缘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螺纹孔、第一压环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沉头孔,由对应的沉头孔、光孔和螺纹孔连通构成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齿圈、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一压环三者通过安装在螺栓安装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配油小齿、向配油小齿的齿间间隙内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嘴,所述配油小齿的各轮齿上均设置有连通其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送油槽;所述配油小齿经第二安装轴安装在固定结构上,所述配油小齿和大齿轮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配油小齿的第二安装轴通过第二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所述配油小齿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圆柱;所述配油小齿和第二安装轴之间、或者固定结构和第二安装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承轴承;所述配油小齿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二齿圈、第二压环、设置有第二定位凸缘的第二支承座,所述第二齿圈和第二压环依次套在第二支承座上,所述第二齿圈位于第二定位凸缘和第二压环之间,所述第二压环与第二支承座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二定位凸缘和第二压环构成对应侧的第二限位圆柱。[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心机构、第二调心机构均采用偏心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支架,由壳体包围构成安装腔,所述大齿轮、配油小齿和供油小齿均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大齿轮和壳体转动配合,沿大齿轮轴向的两侧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内径大于接轴安装孔内径的通孔,并由两侧的通孔和接轴安装孔连接构成台阶孔;所述大齿轮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圆柱;设置有固定在壳体上并分别位于两侧通孔位置的摩擦环,所述摩擦环与通孔同轴且断面为L型,所述壳体分别通过摩擦环的L型的两边同挡圈和定位圆柱滑动并密封配合;所述摩擦环和定位圆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配油小齿和供油小齿分别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和配油小齿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二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所述壳体和供油小齿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一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所述注油嘴安装在壳体上并同壳体和配油小齿之间的径向间隙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调心机构的调节,调整供油小齿和大齿轮的轴线间距,通过对啮合精度的控制实现供油压力的可控,配合压力开启的单向阀,在实现滑块各润滑点的自动、间歇、定量、强制受油的同时,保证到达各润滑点的润滑脂均具备一定的压力,因此保证了润滑的效果;通过对单向阀工作状态的监控,配合第一调心机构的调整,弥补磨损的影响,保证了旋转干油润滑装置的性能稳定。由于啮合精度可调,因此能够有效增加大齿轮、供油小齿的可接受磨损量,也即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安装时,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和单向阀的配合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试,因此安装、更换时的调试方便。使用时,大齿轮固定安装在接轴上并随接轴转动。当大齿轮上的正常轮齿与供油齿轮啮合时,啮合间隙由大变小,也即油槽由大变小,油槽内的润滑脂被强制挤入油孔,当油槽内压力大于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后,润滑脂通过油孔、供油管路到达润滑点;之后啮合间隙由小变大,也即油槽由小变大,通过单向阀避免负压对润滑脂的回抽。

图I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三维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径向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大齿轮和供油小齿的啮合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的大齿轮和配油小齿的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路310、大齿轮210、供油小齿220、两个挡圈213、固定结构100。如图3、图5所示,所述供油小齿220的轮齿均为正常轮齿,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供油小齿210的齿数设置为15个。如图3、图5所示,所述大齿轮210的轮齿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轮齿为正常轮齿、另一种为开槽轮齿211,所述大齿轮210的开槽轮齿211上设置有连通该开槽轮齿211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卸压槽212 ;所述正常轮齿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所述开槽轮齿211以至少一个为一组,各组正常轮齿和开槽轮齿211沿大齿轮210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大齿轮210正常轮齿的组数和润滑点的数量有关,每组正常轮齿的数量则同每一个润滑点的供油量要求有关,也即可以通过多个连续相邻的正常轮齿向一个润滑点供油。所述大齿轮210的开槽轮齿211啮合时停止供油,其作用是将各组正常轮齿间隔开从而实现间隙供油;在啮合时通过槽卸压212将润滑脂排入相邻的齿间间隙内,从而保证正常的齿轮啮合,其组数和正常轮齿的组数有关,每组的数量同大齿轮210的齿数、每组正常轮齿的齿数有关。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润滑点为十个,大齿轮210的齿数置为九十个,含十组正常轮齿的组数,每组正常轮齿含两个相邻的正常轮齿。如图4所示,所述挡圈213安装在大齿轮210上并分别位于大齿轮210的轴向两 侦牝由挡圈213封闭大齿轮210各齿间间隙的轴向两端,并由相邻正常轮齿间的齿间间隙封闭形成油槽330,设置有安装在固定结构上并向油槽330内注入润滑脂的加油机构;所述大齿轮210上设置有一组油孔320,各油孔320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油槽330底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供油管路310连通。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方便加工,油孔320是由径向孔321、轴向孔322构成的L型通孔。如图3、图4所示,所述供油小齿220和大齿轮210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所述供油小齿220经第一安装轴221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所述大齿轮210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接轴安装孔。所述油孔320和供油管路310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启的单向阀350 ;设置有调节供油小齿220轴线和大齿轮210轴线的间距的第一调心机构,所述安装供油小齿220的第一安装轴221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通过第一调心机构的调节,调整供油小齿220轴线和大齿轮210轴线的间距,通过对啮合精度的控制实现供油压力的可控,配合压力开启的单向阀350,在实现滑块各润滑点的自动、间歇、定量、强制受油的同时,保证到达各润滑点的润滑脂均具备一定的压力,因此保证了润滑的效果;通过对单向阀350工作状态的监控,配合第一调心机构的调整,弥补磨损的影响,保证了旋转干油润滑装置的性能稳定。由于啮合精度可调,因此能够有效增加大齿轮210、供油小齿220的可接受磨损量,也即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在安装时,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和单向阀350的配合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试,因此安装、更换时的调试方便。使用时,如图I、图2所示,大齿轮210固定安装在接轴400上并随接轴400转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大齿轮210通过两径向对称设置垫板410固定安装在接轴400上。如图5所示,当大齿轮210上的正常轮齿与供油齿轮220啮合时,啮合间隙由大变小,也即油槽330由大变小,随啮合的进行,油槽330内的润滑脂被强制挤入油孔320内,当油槽330内压力大于单向阀350的开启压力后,润滑脂通过油孔320、供油管路310到达润滑点;之后,啮合间隙由小变大,也即油槽330由小变大,会形成负压,通过单向阀350的设置,能有效避免负压对润滑脂的回抽。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挡圈213的外径大于大齿轮210的齿顶圆,因此通过挡圈213能够为供油小齿220提高良好的引导,避免挡圈213和供油小齿220的碰撞;并在啮合时,提供更好的密封性能,能进一步的提高供油压力。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供油小齿220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21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圆柱222。随供油小齿220轴线和大齿轮210轴线间距的减小,当挡圈213和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圆柱222接触时,即为供油小齿220轴线和大齿轮210轴线的最小间距。因此,在调试时,首先将轴线间距调整为最小,然后逐渐增大轴线间距直至供油压力刚好满足要求,最后将轴线间距回调一定的量,完成调试。随磨损的增加,若轴线间距最小时,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供油压力,则进行更换维护。与上述挡圈213的外径大于大齿轮210的齿顶圆相适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圆柱222的外径小于供油小齿220的齿根圆。由于供油小齿220转动速度大,因此为了降低供应小齿220自身转动引起的磨损,进一步的,所述供油小齿220和第一安装轴221之间、或者固定结构100和第一安装轴22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承轴承227。通过第一支承轴承227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磨损、保证啮合精度和供油压力,进而保证性能的稳定;为了方便第一调心机构的安装,如图4所示,第一支承轴承227最好设置在供油小齿220和第一安装轴221之间。由于供油小齿220并非传动齿,因此强度要求低,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维护成本,如图4所示,所述供油小齿220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齿圈223、第一压环224、设置有第一定位凸缘225的第一支承座226,所述第一齿圈223和第一压环224均套在第一支承座226上,所述第一齿圈223位于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之间,所述第一压环224与第一支承座226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构成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圆柱222。通过组合式结构,在磨损后,可仅更换第一齿圈223,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另外,通过大齿轮210、第一齿圈223材料的匹配,使得大齿轮210的耐磨性能优于第一齿圈223,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总是第一齿圈223被磨损,因此避免了对大齿轮210的更换,方便了维护操作,并进一步的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大齿轮210为钢齿轮,第一齿圈223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第一压环224与第一支承座226的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第一压环224的内螺纹、第一支承座226上的外螺纹;或者采用径向螺栓连接第一压环224和第一支承座226等。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第一齿圈223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光孔、第一定位凸缘225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螺纹孔、第一压环224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沉头孔,由对应的沉头孔、光孔和螺纹孔连通构成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齿圈223、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三者通过安装在螺栓安装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与其他固定形式相比,该结构能进一步限制第一齿圈223和第一支承座226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上述的加油机构可以一个覆盖大齿轮210轮齿部分的油盆、或者直接采用向大齿轮210的齿间间隙内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嘴。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油机构包括配油小齿230、向配油小齿230的齿间间隙内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嘴340,所述配油小齿230的各轮齿上均设置有连通其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送油槽238 ;所述配油小齿230经第二安装轴231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所述配油小齿230和大齿轮210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如图6所示,通过配油小齿230和大齿轮210正常轮齿的啮合,能将配油小齿230与啮合位置相邻的齿间间隙内的润滑脂强制挤入大齿轮210正常轮齿的齿间间隙内,从而 保证了润滑脂对大齿轮210正常轮齿的齿间间隙的充满,进而保证了供油的油量及油量的均匀性。如图4所示,与供油小齿220相同的,所述安装配油小齿230的第二安装轴231通过第二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所述配油小齿230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21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圆柱232 ;所述配油小齿230和第二安装轴23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承轴承236 ;所述配油小齿230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二齿圈233、第二压环234、设置有第二定位凸缘235的第二支承座237,所述第二齿圈233和第二压环234均套在第二支承座237上,所述第二齿圈233位于第二定位凸缘235和第二压环234之间,所述第二压环234与第二支承座237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二定位凸缘235和第二压环234构成对应侧的第二限位圆柱232。第二支承轴承236也可以设置在固定结构100和第二安装轴231之间。上述的第一调心机构、第二调心机构可以采用曲柄机构、由轴套和径向定位螺栓 构成的机构、由滑槽及同轴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构成的机构等。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第一调心机构、第二调心机构均采用偏心套240。为了限制在调节过程中,供油小齿220、配油小齿230轴线沿大齿轮210周向的位移,偏心套240采用由内套241、外套242构成的双套结构。如图I、图2、图4所示,所述固定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和安装支架120,由壳体110包围构成安装腔,所述大齿轮210、配油小齿230和供油小齿220均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大齿轮210和壳体110转动配合,沿大齿轮210轴向的两侧壳体110上分别设置有内径大于接轴安装孔内径的通孔,并由两侧的通孔和接轴安装孔连接构成台阶孔;所述配油小齿230和供油小齿220分别安装在壳体110上,所述壳体110和配油小齿230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二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所述壳体110和供油小齿220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一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所述注油嘴340安装在壳体110上并同壳体110和配油小齿230之间的径向间隙相连通。因此,通过壳体110,能够有效增强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对供油小齿220、配油小齿230、大齿轮210的轮齿部分进行封闭,能够有效避免异物的落入,保证装置的正常运作;通过壳体110的密封能够增大注油嘴340的供油压力,使得润滑脂充满安装腔,进而保证了润滑脂的供应。同时,所述大齿轮210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圆柱214 ;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10上并分别位于两侧通孔位置的摩擦环111,所述摩擦环111与通孔同轴且断面为L型,所述壳体110分别通过摩擦环111的L型的两边同挡圈213和定位圆柱214滑动并密封配合;所述摩擦环111和定位圆柱2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5。通过定位圆柱214能够对壳体110提高良好的径向定位和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供油小齿220、配油小齿230、大齿轮210之间的啮合精度;且安装支架120仅需限制壳体110的转动即可,因此安装更方便。而通过摩擦环111的设置,通过定位圆柱214、挡圈213、摩擦环111材料的匹配,使得定位圆柱214和挡圈213的耐磨性能优于摩擦环111,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总是摩擦环111被磨损,因此避免了对大齿轮210及其挡圈213的更换,方便了维护操作,并进一步的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大齿轮210及其挡圈213均为钢质,所述摩擦环111则用铜制成。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安装、维护,所述壳体采用径向剖分式结构,并分别沿大齿轮210径向、供油小齿220径向、配油小齿230径向剖分为四部分,包括上壳体112、下壳体113、供油小齿盖114、配油小齿盖115。与之相适应的,所述摩擦环111、密封圈215也由径向剖分的半环构成。进一步的,供油小齿220、配油小齿23沿大齿轮210径向对称设置且大小一致,因此上壳体112、下壳体113大小形状一致;供油小齿盖114、配油小齿盖115大小
形状一致。
权利要求1.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路(310)、大齿轮(210)、供油小齿(220)、两个挡圈(213)、固定结构(100); 所述供油小齿(220)的轮齿均为正常轮齿;所述大齿轮(210)的轮齿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轮齿为正常轮齿、另一种为开槽轮齿(211),所述大齿轮(210)的开槽轮齿(211)上设置有连通该开槽轮齿(211)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卸压槽(212);所述正常轮齿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所述开槽轮齿(211)以至少一个为一组,各组正常轮齿和开槽轮齿(211)沿大齿轮(210)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挡圈(213)安装在大齿轮(210)上并分别位于大齿轮(210)的轴向两侧,由挡圈(213)封闭大齿轮(210)各齿间间隙的轴向两端,并由相邻正常轮齿间的齿间间隙封闭形成油槽(330),设置有安装在固定结构上并向油槽(330)内注入润滑脂的加油机构;所述大齿轮(210)上设置有一组油孔(320),各油孔(320)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油槽(330)底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供油管路(310)连通; 所述供油小齿(220)和大齿轮(210)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所述供油小齿(220)经第一安装轴(221)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所述大齿轮(210)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接轴安装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320)和供油管路(310)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启的单向阀(350);设置有调节供油小齿(220)轴线和大齿轮(210)轴线的间距的第一调心机构,所述安装供油小齿(220)的第一安装轴(221)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13)的外径大于大齿轮(210)的齿顶圆。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小齿(220)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21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圆柱(2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小齿(220)和第一安装轴(221)之间、或者固定结构(100)和第一安装轴(22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承轴承(227)。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小齿(220)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齿圈(223)、第一压环(224)、设置有第一定位凸缘(225)的第一支承座(226),所述第一齿圈(223)和第一压环(224)均套在第一支承座(226)上,所述第一齿圈(223)位于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之间,所述第一压环(224)与第一支承座(226)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构成对应侧的第一限位圆柱(22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223)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光孔、第一定位凸缘(225)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螺纹孔、第一压环(224)上设置有一组轴向的沉头孔,由对应的沉头孔、光孔和螺纹孔连通构成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一齿圈(223)、第一定位凸缘(225)和第一压环(224)三者通过安装在螺栓安装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机构包括配油小齿(230)、向配油小齿(230)的齿间间隙内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嘴(340),所述配油小齿(230)的各轮齿上均设置有连通其周向两侧的齿间间隙的送油槽(238);所述配油小齿(230)经第二安装轴(231)安装在固定结构(100)上,所述配油小齿(230)和大齿轮(210)相啮合且两者的轮齿部分的轴向厚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配油小齿(230)的第二安装轴(231)通过第二调心机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所述配油小齿(230)的轴向两侧对应挡圈(21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圆柱(232);所述配油小齿(230)和第二安装轴(231)之间、或者固定结构(100)和第二安装轴(23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承轴承(237); 所述配油小齿(230)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二齿圈(233)、第二压环(234)、设置有第二定位凸缘(235)的第二支承座(236),所述第二齿圈(233)和第二压环(234)均套在第二支承座(236)上,所述第二齿圈(233)位于第二定位凸缘(235)和第二压环(234)之间,所述第二压环(234)与第二支承座(236)固定连接;分别由第二定位凸缘(235)和第二压环(234)构成对应侧的第二限位圆柱(23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心机构、第二调心机构均米用偏心套(24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和安装支架(120),由壳体(110)包围构成安装腔,所述大齿轮(210)、配油小齿(230)和供油小齿(220)均安装在安装腔内; 所述大齿轮(210)和壳体(110)转动配合,沿大齿轮(210)轴向的两侧壳体(110)上分别设置有内径大于接轴安装孔内径的通孔,并由两侧的通孔和接轴安装孔连接构成台阶孔; 所述大齿轮(210)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圆柱(214);设置有固定在壳体(110)上并分别位于两侧通孔位置的摩擦环(111),所述摩擦环(111)与通孔同轴且断面为L型,所述壳体(110)分别通过摩擦环(111)的L型的两边同挡圈(213)和定位圆柱(214)滑动并密封配合;所述摩擦环(111)和定位圆柱(2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6); 所述配油小齿(230)和供油小齿(220)分别安装在壳体(110)上,所述壳体(110)和配油小齿(230)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二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所述壳体(110)和供油小齿(220)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同第一调心机构的调节范围相适应; 所述注油嘴(340)安装在壳体(110)上并同壳体(110)和配油小齿(230)之间的径向间隙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领域,提供了一种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干油润滑装置,大齿轮上设置有接轴安装孔,且其轮齿含分组间隔设置的两种,其中一种轮齿为正常轮齿、另一种为开槽轮齿;由挡圈封闭大齿轮各齿间间隙的轴向两端,由相邻正常轮齿间的齿间间隙封闭形成油槽;大齿轮上设置有一组一端与油槽连通、另一端与供油管路连通的油孔;油孔和供油管路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启的单向阀;供油小齿经第一安装轴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固定安装并与大齿轮啮合。通过第一调心机构实现供油压力的可控,并配合单向阀,在实现滑块各润滑点的自动、间歇、定量、强制受油的同时,保证供油压力和润滑效果;通过第一调心机构的调整,弥补磨损的影响,保证性能稳定。
文档编号B21B35/14GK202366961SQ20112051896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刁永健, 蒋阳春, 谭仁万 申请人: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