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14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压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压板,包括压板主体,上表面中部设有纵向凹槽,在底部开有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凹槽中可滑动地设有一垫块,该垫块搁置于所述贯穿孔两侧的纵向凹槽的底面上,垫块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贯穿孔位置相对应的可供螺杆穿置的通孔,所述纵向凹槽的底面上呈均匀间隔地布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垫块的下端成型有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定位的弧形凸面,并在垫块的前后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与压板主体进行限位的连接部。将原先的上垫块与下垫块的组合方式改进为一个垫块,通过垫块的连接部和导向槽滑动配合产生的弹性变形,使卡脚限位在压板主体底面上,从而使得部件减少,同时垫块与压板主体是采用弧形凸面与弧形凹槽的方式配合定位,使用灵活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模具压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附件夹具,具体是一种将待加工的工件或模具固定在机床台面上的模具压板。
【背景技术】
[0002]模具压板是机械加工业中较常见的夹具,传统的平形模具压板常因其垫块易发生掉落和散失等原因,而逐渐被现有市场上的各类结构的模具压板所替代。
[0003]如专利号为200720109605.x的中国专利《一种模具压板》,它包括压板主体、下垫块和设置在下垫块之上的上垫块,其中,压板主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纵向凹槽,在该凹槽的底部开有纵向贯穿孔,上垫块与下垫块之间为弧面配合,且两者坐落在所述的凹槽中,并被搁置于贯穿孔两侧的凹槽底面上,同时在上垫块和下垫块的中部设有与贯穿孔位置相对应而允许螺杆穿过的上、下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底面沿纵向呈圆弧状结构。使用时,按需抬高压板主体或沿着该凹槽底面移动下垫块,均能使下垫块与凹槽底面之间的两侧对应接触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确保了凹槽底面受力均匀,最终实现了两者接触面间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任一弧线上定位,提高了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采用上述结构后,一方面可将上垫块、下垫块和压板主体连接成一体,以防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件散落,另一方面也省去了原连接套的模具,使得模具压板的制造成本更低,但是这种模具压板在结构上采用上垫块与下垫块组合,在组装使用时不够快捷方便,而且部件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成本低、经济实用的模具压板。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压板,包括压板主体,压板主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纵向凹槽,在该纵向凹槽的底部开有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凹槽中可滑动地设有一垫块,该垫块搁置于所述贯穿孔两侧的纵向凹槽的底面上,垫块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贯穿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纵向凹槽的底面上间隔地布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垫块的下端成型有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定位的弧形凸面,并在垫块的前侧或者/和后侧设有向下延伸的、通过弹性变形实现与压板主体进行限位的连接部。
[0006]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向下的弹性结构,其下端设有向外突出的卡脚,对应地,在贯穿孔的两侧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部滑动配合、并使其前后弹性变形的导向槽,连接部下端的卡脚的宽度大于贯穿孔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连接部的弹性变形使连接部上的卡脚限位在压板主体的底面上。
[0007]再改进,所述导向槽呈八字形或者倒八字形,单个侧面上的两个导向槽下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连接部的两个卡脚之间的间距。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垂直向下的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加强筋。[0009]所述弧形凹槽是均匀地分布在纵向凹槽的底面上。
[0010]最后,所述垫板的一端与压板主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轴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原先的上垫块与下垫块的组合方式改进为一个垫块,通过垫块的连接部和导向槽滑动配合产生的弹性变形,使卡脚限位在压板主体底面上,从而省略扣板设计,使得部件减少,同时垫块与压板主体是采用弧形凸面与弧形凹槽的方式配合定位,使用灵活方便,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减少了部件和加工工艺步骤,方便生产组装,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0014]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3所示,一种模具压板,包括压板主体1、垫块2以及设置在压板主体I的一端下方可折叠的垫板5,压板主体I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纵向凹槽11,在该纵向凹槽11的底部开有贯穿孔12,垫块2可滑动地设于纵向凹槽11,并被搁置于纵向凹槽11的底面上,垫块2的中部设有与贯穿孔12位置相对应可供螺杆3穿过的通孔21,螺杆3穿置于垫块2的通孔21中,在上端通过一螺母4进行调节固定;纵向凹槽11的底面上呈均匀间隔地布设有若干弧形凹槽13,弧形凹槽13数目一般4?10个,优选4?6个,本实施例子是5个,垫块2的下端成型有与弧形凹槽13相配合的弧形凸面22,并在垫块2的前侧和后侧设有向下延伸的、通过弹性变形实现与压板主体I进行限位的连接部23,连接部23是呈向内斜折后再垂直向下的弹性结构,其下端设有向外突出的卡脚24,连接部23的垂直向下的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加强筋25 ;对应地,在贯穿孔12的两侧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部23滑动配合、并使其前后弹性变形的导向槽14,卡脚14的宽度大于贯穿孔12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连接部23的弹性变形使连接部23上的卡脚24限位在压板主体I的底面上;导向槽14呈八字形或者倒八字形,单个侧面上的两个导向槽14下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连接部23的两个卡脚24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为倒八字形,导向槽14的上段宽度相对大,而下段宽度相对小,中间为设置有导向面的过渡段,此时两个卡脚之间的距离大于贯穿孔12单侧壁上的两个导向槽14下段之间的距离,这样当连接部23通过导向槽14插入后,通过弹性变形和后来弹性复位,二个卡脚24撑开与压板主体I的底面相抵进行限位;垫板5的一端与压板主体I的一端可转动地轴接,这样就可以根据高度的需要将垫板5进行竖放或者横放,在垫板5的另一端开设有当垫板5横放时可供螺杆3穿置的开口 51。
[0017]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根据工件6的高度将垫板5横放或者竖放,再移动垫块2使其弧形凸面22安置在某一个弧形凹槽13内,然后将垫块2的连接部23下端的卡脚24沿着导向槽14向下滑动,在导向槽14作用下,通过卡脚24和导向槽14配合,使连接部23在导向面的过渡段及下段作用下,先向前弹性变形,然后等卡脚14穿过导向槽14后失去压迫效果,自然回弹,带动连接部23也回弹,从而使卡脚14扣在压板主体I底面上,不能脱出,实现垫块2与压板主体I之间的快捷方便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压板,包括压板主体,压板主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纵向凹槽,在该纵向凹槽的底部开有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凹槽中可滑动地设有一垫块,该垫块搁置于所述贯穿孔两侧的纵向凹槽的底面上,垫块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贯穿孔位置相对应的可供螺杆穿置的通孔,所述纵向凹槽的底面上间隔地布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垫块的下端成型有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定位的弧形凸面,并在垫块的前侧或者/和后侧设有向下延伸的、通过弹性变形实现与压板主体进行限位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包括垂直向下的弹性结构,其下端设有向外突出的卡脚,对应地,在贯穿孔的两侧侧壁上成型有与连接部滑动配合、并使其前后弹性变形的导向槽,连接部下端的卡脚的宽度大于贯穿孔的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连接部的弹性变形使连接部上的卡脚限位在压板主体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八字形或者倒八字形,单个侧面上的两个导向槽下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连接部的两个卡脚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具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垂直向下的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一端与压板主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轴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是均匀地分布在纵向凹槽的底面上。
【文档编号】B23Q3/06GK103537926SQ20121024032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朱华丰 申请人:朱华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