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61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カ设备加工模具技术领域,涉及ー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摸。
背景技术
电缆盖板框钩用于对放置在电缆盖板框内的电缆盖板进行提放,一般的电缆盖板框钩大致呈U型,见图1,这样如果以铁棒为加工原料,就需要弯折四次,并且对于每一次弯折的角度以及弯折的尺寸,都有具体的要求,否则弯折出来的电缆盖板框钩的形状就与设计的形状有出入,目前,上述弯折操作由人工操作完成,由于存在人工操作误差,弯折好的电缆盖板框钩往往形状各异,无法满足要求,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人工对铁棒进行弯折的费时费力,且弯折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ー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摸。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ー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包括下模以及上模,所述下模设有两个固定模、设置在两个固定模中间的活动模以及与活动模连接的弹簧,所述上模包括与活动模相对应的突起部以及与两个固定模相对应的边缘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铁棒放置在下模上,使上模向下模方向压去,上模中的突起部压向活动模,而上模中的边缘部压向两个固定模,当突起部抵住活动模后将继续下压,使得与活动模连接的弹簧压缩,从而使铁棒发生形变,完成电缆盖板框钩底部两处的弯折,而在弹簧压缩到位时,边缘部正好抵住固定模,从而放置在固定模上的鉄棒也完成弯折。上述弯折,只需将铁棒放置在下模上,然后用上模对下模进行冲压即可一次性完成,而不需要对铁棒进行四次弯折,另外,也避免了人工弯折铁棒的误差而造成的形状不一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突起部弯曲端圆滑过渡;所述固定模弯曲端圆滑过渡;所述固定模及活动模设有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两端封闭。

图I是背景技术所述电缆盖板框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所述ー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所述ー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2,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包括下模以及上模1,下模设有两个固定模座7、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模座7上的固定模10,设置在两个固定模10中间的活动模5以及与活动模5连接的弹簧,上模包括与活动模5相对应的突起部3以及与两个固定模10相对应的边缘部2。上模I向下模压的过程中,突起部弯曲端4对铁棒的压强较大,因此有可能会将铁棒压断,并且也容易造成两个突起部弯曲端4对铁棒的摩擦力存在差异,从而突起部3对铁棒的作用力无法抵消,影响弯曲的精度。本实施例对突起部弯曲端4做圆滑过渡处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突起部弯曲端4与铁棒的接触面积,使得上段内容所述的各种弊端均不会出现。基于同样的理由,本实施例也对固定模弯曲端6也做圆滑过渡处理,另外,在上模·中的突起部3冲压至下模活动模5之前,应当防止放置在下模上的铁棒的移动,这会给弯折精度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固定模10及活动模5上设置与铁棒相匹配的成型凹槽9,起定位铁棒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成型凹槽两端8封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包括下模以及上模,所述下模设有两个固定模、设置在两个固定模中间的活动模以及与活动模连接的弹簧,所述上模包括与活动模相对应的突起部以及与两个固定模相对应的边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弯曲端圆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弯曲端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及活动模设有成型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凹槽两端封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加工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为了解决目前人工对铁棒进行弯折的费时费力,且弯折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盖板框钩的成型模,所述成型模包括下模以及上模,所述下模设有两个固定模、设置在两个固定模中间的活动模以及与活动模连接的弹簧,所述上模包括与活动模相对应的突起部以及与两个固定模相对应的边缘部,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21D7/00GK202606671SQ2012201801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王洪辉, 余友禄 申请人:杭州大鑫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荣和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