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64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针筒扣的自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针筒扣是箱包上的常用配件,其通常是通过三个金属件组合而成,加工过程具体是,通过一个成型冲压装置将线条状的金属件加工成一个半封闭的“C”形件,第一冲压装置加工一截面为“U”形的扣件,将“U”形扣件压合扣接在“C”形件开口的部分,通过第二冲压装置使“U”形件冲压成圆筒扣合在“C”形件的开口的两端,之后,将一带弯钩的部件通过第四冲压装置扣合在“C”形件开口上相对开口的一侧,通过压合,使带弯钩的部件与“C”形件铰接。现阶段针筒扣的加工过程中,各个部件的加工过程均是单独通过成型冲压装置加工成型,部件的组装的每一个过程,也都是单独的通过成型冲压装置加工,因此,现有的设备 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其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以提高针筒扣加工的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将“C”形工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推送的推料气缸;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两侧的第一成型冲压装置和第二成型冲压装置,第一成型冲压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装放截面为“U”形的工件的滑动组合模具;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用于加工带弯钩的扣件;第四成型冲压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末端且位于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的输出端,用于将带弯钩的扣件压合在“C”形工件上。该装置包括第一推送气缸,该第一推送气缸的自由端与滑动组合模具联接,且其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滑动组合模具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呈框架结构,内模嵌装在外模中,且内模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截面为“U”形的工件凹槽;该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有一将内模上的截面为“U”形的工件送至与C”形工件配合位置的第四推送气缸。该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杆,该第一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滑动组合模具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杆上。该装置包括第二推送气缸,第二推送气缸的自由端安装有一送料滑块,该送料滑块可在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的输出端和输送装置的末端之间活动。第二推送气缸的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一致,送料滑块上安装有第三推送气缸,该第三推送气缸的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且其自由端安装有与第四成型冲压装置对应的开合夹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台装置上完成针筒扣的加工,可以提高针筒扣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同时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工件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工件b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中工件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I中滑动组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滑动组合模具的仰视图。其中1、输送装置;11、推料气缸;2、第一成型冲压装置;3、滑动组合模具;31、第一推送气缸;32、第一导向杆;33、第四推送气缸;34、外模;35、内模;4、第二成型冲压装置;5、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1、第二推送气缸;52、第二导向杆;53、送料滑块;54、第三推送气缸;55、开合夹具;6、第四成型冲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包括输送装置I、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第二成型冲压装置4、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输送装置I沿整个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其起始端设置有一推料气缸11,如图2所示的工件a被整齐的排列在输送装置I上,在推料气缸11的推送下,工件a被间歇的沿输送装置I输送,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和第二成型冲压装置4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I的两侧,且其二者对置,在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和输送装置I之间设置有一滑动组合模具3,该滑动组合模具3可在输送装置I和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之间滑动,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用于加工如图3所示的工件b,而滑动组合模具3则用于承载工件b,并且将工件b输送至输送装置I上与工件a匹配的位置,第二成型冲压装置4则用于将工件b扣合在工件a的“C”形开口处。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则位于输送装置I后方,其与输送装置I的末端相隔一定距离,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位于输送装置I的输送末端,同时位于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的输出端,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用于将原材料加工成如图4所示的带弯钩的工件C,为了能够方便的将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加工好的工件c输送至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在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的一侧设置第二推送气缸51,该第二推送气缸51的自由端安装有一送料滑块53,送料滑块53滑动的安装在第二导向杆52上,第二推送气缸51在工作时,可带动送料滑块53在第三成型冲压装置5的输出端与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之间滑动,送料滑块53沿着与输送装置I平行的方向输送工件c,在其上安装有第三推送气缸54,该第三推送气缸54的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I的输送方向垂直,其自由端安装有一承料板55,当送料滑块53将工件c输送到与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平行的位置时,第三推送气缸54启动,将位于承料板55上的工件c输送到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处,通过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将工件c扣合在工件a上。[0026]上述滑动组合模具3由一第一推送气缸31带动,该第一推送气缸31的自由端与滑动组合模具3联接,且其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I的输送方向垂直,滑动组合模具3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杆32上,该第一导向杆32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装置I的输送方向垂直,在第一推送气缸31带动下,滑动组合模具3可在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和输送装置I之间滑动;如图5、6所示,滑动组合模具3包括外模34以及内模35,外模34呈框架结构,内模35则嵌装在外模35的内部,内模35可沿高度方向相对于外模34上下活动,内模35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工件b的凹槽,该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有一第四推送气缸33,其自由端正对输送装置1,当滑动组合模具3位于与第四推送气缸33正对的位置时,第四推送气缸33的自由端推动内模35,带动工件b夹持在工件a的断口处。本实用新型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工件a套设在一放料柱上,并且可依自重下落到输送装置I上,推料气缸I每伸缩一次的行程,正好是一个工件a的长度尺寸,即推料气缸11推动工件a前进,正好在放料柱的下方空出一个工件a的位置,当推料气缸11收缩后,位于放料柱下方的工件a会落入到输送装置I上供推料气缸11推送的位置;将原材料放置在滑动组合模具3上,利用第一成型冲压装置2,将放置在滑动组合模具 3上的原材料冲压成工件b,然后,在第一推送气缸31的推动下,滑动组合模具3带动工件b输送到输送装置I上与工件a的下方,再经过第四推送气缸33上下推动滑动组合模具的内模,使位于滑动组合模具内模凹槽内的工件b套设在工件a的断口处,经过第二成型冲压装置4将工件a和工件b组装,使工件b扣合在工件a开口的位置,加工完成的组合件继续通过输送装置I输送,在输送装置I的末端,通过第四成型冲压装置6将工件c与上述的组合件进行组装,完成针筒扣的生产。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将“C”形工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推送的推料气缸; 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两侧的第一成型冲压装置和第二成型冲压装置,第一成型冲压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装放截面为“U”形的工件的滑动组合模具; 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用于加工带弯钩的扣件; 第四成型冲压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末端且位于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的输出端,用于将带弯钩的扣件压合在“C”形工件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推送气缸,该第一推送气缸的自由端与滑动组合模具联接,且其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组合模具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呈框架结构,内模嵌装在外模中,且内模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截面为“U”形的工件凹槽;该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有一将内模上的截面为“U”形的工件送至与C”形工件配合位置的第四推送气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杆,该第一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滑动组合模具滑动安装在第一导向杆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二推送气缸,第二推送气缸的自由端安装有一送料滑块,该送料滑块可在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的输出端和输送装置的末端之间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推送气缸的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一致,送料滑块上安装有第三推送气缸,该第三推送气缸的伸缩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且其自由端安装有与第四成型冲压装置对应的开合夹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筒扣自动生产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将“C”形工件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推送的推料气缸;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两侧的第一成型冲压装置和第二成型冲压装置,第一成型冲压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装放截面为“U”形的工件的滑动组合模具;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用于加工带弯钩的扣件;第四成型冲压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末端且位于第三成型冲压装置的输出端,用于将带弯钩的扣件压合在“C”形工件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一台装置上完成针筒扣的加工,可以提高针筒扣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同时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文档编号B21D43/02GK202639143SQ20122034191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陈启乐 申请人:陈启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