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顶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877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磨床顶针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磨床顶针治具。
背景技术
磨床顶针是装配在车床或磨床上,用来支持工件并使工件围绕它转动的金属圆棒。由于顶针需要对工件起到支持、固定的作用,使得顶针在机加工领域的用量十分大。而在同一套模具中,顶针的规格、大小相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顶针针头的形状差异,因此,顶针针头的加工在整个顶针的加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顶针针头加工治具结构较为单一,由横向支撑块、固定块及滑动固定块构成,横向支撑块上制有滑动长孔,在滑动长孔的一端固装有固定块,在滑动长孔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与滑动固定块上均相应的制有符合顶针针杆结构的半圆形凹槽。加工时,需要先将半成品顶针的针杆放在固定块的凹槽处,在将滑动固定块移向该顶针处将其固定。传统的顶针加工治具只能完成单个顶针的针头加工,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设计科学合理、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能够同时加工多个顶针针头的磨床顶针治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磨床顶针治具,其特征在于由座体、工件卡座及顶紧螺钉构成,座体为一方形座体,工件卡座固装在该座体的顶端正面,该工件卡座上均布制有一排纵向通孔,该纵向通孔的内侧均制有V型槽,在工件卡座上对应每一通孔V型槽轴线位置均螺纹啮合安装一个顶紧螺钉。而且,所述工件卡座上所制的纵向通孔为5-10个。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磨床顶针治具,可同时加工5-10个顶针针头,降低了之前需要频繁更换顶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另外,工件卡座上通孔的V字形设计,使顶针的固定定位更加方便、快捷。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易于实现、定位快速、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适合规模化生产、能够同时加工多个顶针针头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磨床顶针治具。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014]I-工件卡座、2-顶针、3-顶紧螺钉、4-座体、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一种磨床顶针治具,其创新之处在于由座体4、工件卡座I及顶紧螺钉3构成,座体为一方形座体,工件卡座固装在该座体的顶端正面,该工件卡座上均布制有一排纵向通孔5,该纵向通孔的内侧均制有V型槽,在工件卡座上对应每一通孔V型槽轴线位置均螺纹啮合安装一个顶紧螺钉,所述工件卡座上的通孔为5-10个,能够实现多个顶针2的同时加工。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 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磨床顶针治具,其特征在于由座体、工件卡座及顶紧螺钉构成,座体为一方形座体,工件卡座固装在该座体的顶端正面,该工件卡座上均布制有一排纵向通孔,该纵向通孔的内侧均制有V型槽,在工件卡座上对应每一通孔V型槽轴线位置均螺纹啮合安装一个顶紧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磨床顶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卡座上所制的纵向通孔为5-10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顶针治具,其特征在于由座体、工件卡座及顶紧螺钉构成,座体为一方形座体,工件卡座固装在该座体的顶端正面,该工件卡座上均布制有一排纵向通孔,该纵向通孔的内侧均制有V型槽,在工件卡座上对应每一通孔V型槽轴线位置均螺纹啮合安装一个顶紧螺钉。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易于实现、定位快速、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适合规模化生产、能够同时加工多个顶针针头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磨床顶针治具。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668153SQ2012203461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岳紫超 申请人:天津瑞福天科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