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334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锻造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锻造锤。
背景技术
锤类锻造设备是指以某种方式积蓄能量,对毛坯冲击做功来实现塑性变形的锻造设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蒸汽或者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的锻造锤。蒸汽锤或者空气锤包括驱动装置及支承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汽)缸I、活塞2、锤杆3、锤头4、上砧5,所述气(汽)缸I内设置有活塞2,活塞2通过锤杆3连接有锤头4,锤头4远离锤杆3的一 端连接有上砧5 ;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砧座9、砧垫8和砧座7,砧座9通过砧垫8连接有下砧7。如附图I所示。气(汽)缸I的上腔或者下腔通入气体(或者液体)工作介质,驱动活塞2及与活塞2连接的锤杆3、锤头4、上砧5 (模)上下往复运动,对置于下砧7上的锻件6进行锻打。空气锤或者液压锤的历史悠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造价低、工艺灵活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工作过程中涉及多次能量转换,所以能耗大,排气(汽)过程中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锻造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锻造锤,包括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下砧、砧垫和基座,基座通过站垫与下站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外壳、线圈内壳,所述线圈内壳套设于线圈外壳内,所述线圈内壳外壁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内壳和线圈外壳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线圈外壳和线圈内壳通过限位板与支承装置的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内壳内套设有锤杆,所述锤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永磁体,所述锤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锤头,所述的锤头下部固定连接有上砧。上述锻造锤在工作的时候,将锻件置于下砧上,对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锤杆被提升,提升至一定高度后断电,锤杆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对锻件进行锻打。上述锻造锤中优选的,所述的线圈为多级线圈。采用多级线圈提升锤杆,每级线圈只需较小的电流就能提升锤杆至一定高度,再通过下一级线圈提升锤杆至更高高度,就可以减少提升电流,从而节约能源。特别优选的,所述的多级线圈为三级线圈。上述锻造锤中优选的,所述的线圈外壳还与所述支承装置的基座上端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增加驱动部分的稳定性。由于锻造锤在工作的时候,会遇到锻坯的翻转、对锻坯位置的调整等不可避免的机器工作间歇,工作间歇时锤杆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所以本锻造锤优选的,选用软磁限位板,即采用由软磁材料制得的限位板,当锤杆上端的永磁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可以与限位板通过磁力吸附,不需要靠线圈通电维持锤杆处于一定高度,进一步节约能源。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造锤,改变了传统气液压锤的驱动方式。传统气液压锤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能量转换,在转换过程中能量损耗大,从而使得传统气液压锤能耗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造锤,在工作中,锻造锤直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能量损耗小,从而节约能源。并且,由于锻造锤在工作的时候,会遇到锻坯的翻转、对锻坯位置的调整等不可避免的机器工作间歇,锤杆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高度,采用软磁材料 的限位板与永磁体通过磁力相互吸引,锤杆被吸附在限位板上面,不需要对线圈通电就可以维持锤杆处于一定高度,从而进一步节约能源。综合以上两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造锤与传统气液压锤相比,可节省能耗三分之一以上。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造锤工作时不需要要排气(汽),由此避免了排气(汽)所带来的环境噪音。
图I是传统气液压锤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_气缸,2-活塞,3-银杆,4-银头,5-上站',6-锻还,7-下站8-站'塾,9-石占座,10-基座,11_线圈I,12-线圈II,13-线圈III,14-限位板,15-永磁体,16-线圈外壳,17-线圈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列举的锻造锤,包括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下砧7、砧垫8和基座1,基座I通过砧垫8与下砧7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磁驱动装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外壳16、线圈内壳17,所述线圈内壳17套设于线圈外壳16内,所述线圈内壳17外壁缠绕有多级线圈,所述线圈内壳17和线圈外壳16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板14,所述线圈外壳16和线圈内壳17通过限位板14与支承装置的基座I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内壳17内套设有锤杆3,所述锤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永磁体15,所述锤杆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锤头4,所述的锤头4下部固定连接有上砧5。工作时,先给线圈I 11通电,线圈I 11内产生与永磁体15上端磁极相反的磁极,根据磁铁异性相吸原理,锤杆被提升至线圈I 11底部,此时对线圈I 11断电,同时使线圈
II12通电,线圈II 12永磁体下端产生与永磁体15上端磁极相反的磁极,由于线圈I 11断电和线圈II 12通电时间一致,锤杆3在未下落之前继续被线圈II 12提升至线圈II 12底部。锤杆被提升至线圈II 12底部之后对线圈II 12断电,同时使线圈III 13通电,线圈III 13产生与永磁体15上端磁极相异的磁极,由于线圈II 12断电和线圈III 13通电时间一致,锤杆在未下落之前继续被线圈III 13提升至线圈III 13底部。如果有更多级线圈,则经过相同的步骤可将锤杆3提升至与限位板14吸附,线圈断电,电磁力消失。当需要锻打时,对线圈
III13通与提升电流反向的电流,抵消永磁体15与限位板14之间的磁力,锤杆3下降。随着锤杆3上永磁体15与限位板14的距离的增大,永磁体15与限位板14的之间磁力越来越小,锤杆3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产生向下的加速度,锤杆3有一个向下的冲量,完成对锻坯的锻打。如果需要对锻坯实现更大力度的锻打,在锤杆3下降过程中,可以对线圈I 11、线圈II 12通入与提升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线圈内产生与锤杆3上部永磁体15相同的磁性,根据磁性相斥原理,则锤杆3还将受到向下的磁斥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冲量,实现对锻坯的重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锻造锤,包括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下砧、砧垫和基座,基座通过砧垫与下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外壳、线圈内壳,所述线圈内壳套设于线圈外壳内,所述线圈内壳外壁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内壳和线圈外壳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线圈外壳和线圈内壳通过限位板与支承装置的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内壳内套设有锤杆,所述锤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永磁体,所述锤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锤头,所述的锤头下部固定连接有上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锻造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多级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线圈为三级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锻造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外壳的外侧壁还与所述支承装置的基座上端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锻造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由为软磁限位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造锤,属于锻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锻造锤包括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下砧、砧垫和基座,基座通过砧垫连接有下砧;所述驱动装置为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外壳、线圈内壳,所述线圈内壳套设于线圈外壳内,所述线圈内壳外壁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内壳和线圈外壳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线圈外壳和线圈内壳通过限位板与支承装置的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内壳内套设有锤杆,所述锤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永磁体,所述锤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锤头,所述的锤头下部固定连接有上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造锤驱动方式为电磁驱动,具有节约能源、工作噪音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B21J7/36GK202667523SQ20122037312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孝全, 张磊, 张婧, 罗婉丽 申请人:什邡市三裕锻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