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3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料装置,特别是一种铸管用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铸管工艺中,毛坯多采用人工送料,该法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料装置,其克服了传统铸管工艺采用人力进料费力、成本高的缺点,具有方便、成本低的优点。该进料装置包括推动系统。推动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联轴器和螺杆构成,螺杆后段穿过模芯设置,一推杆套设在模芯前端位置处的螺杆上,推杆两端伸出模芯外。电机转动时,其通过联轴器带动螺杆旋转,推动模芯前进或后退。毛坯套在模芯上,其端部贴靠在推杆上,从而毛坯随着模芯的移动而移动。模芯前进时毛坯向压模机方向运动,以实现进料。送完料后,电机反转,模芯向后移动到原位,以装入下一件毛坯进行加工。该设计实现了自动操作,节省的人力成本。该进料装置还包括辅助系统。其位于模芯正下方。辅助系统由支架组构成,支架组的各支架中轴线对齐、均匀间隔排布在机架上,支架由上边缺口的等腰六边形支承架和一对滚轮组成,滚轮分别安装在支承架两端部折耳处,呈倒八字形。模芯横截面的纵向中心轴与支架中轴线对齐,模芯与支架滚轮间留有空隙。毛坯由支架承托,并借助滚轮移动,从而生产更加省力、顺畅。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装置的工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提供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料装置,具体如下如图1、2所示,该进料装置包括推动系统I和辅助系统2构成。推动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11、联轴器12和螺杆13构成,螺杆后段穿过模芯4设置,一推杆14套设在模芯前端位置处的螺杆上,推杆两端伸出模芯外。辅助系统位于模芯正下方,其由支架组构成。支架组的各支架3中轴线对齐、均匀间隔排布在机架5上,支架由上边缺口的等腰六边形支承架31和一对滚轮32组成,滚轮分别安装在支承架两端部折耳33处,呈倒八字形。模芯横截面的纵向中心轴与支架中轴线对齐,模芯与支架滚轮间留有空隙。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工作过程毛坯套在模芯上,其端部贴靠在模芯伸出的推杆上,并由位于下端的支架承托。电机转动时联轴器带动螺杆旋转,推动模芯向压模机6前进,毛坯借助支架上的滚轮随着模芯前进,实现进料。将毛坯送入压模机后,电机反转模芯向后移动复位,再装入下一件毛坯进行加工。
权利要求1.一种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推动系统(1),推动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11 )、联轴器(12)和螺杆(13)构成,螺杆后段穿过模芯(4)设置,一推杆(14)套设在模芯前端位置处的螺杆上,推杆两端伸出模芯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系统(2),其位于模芯正下方;辅助系统由支架组构成,支架组的各支架(3)中轴线对齐、均匀间隔排布在机架(5)上,支架由上边缺口的等腰六边形支承架(31)和一对滚轮(32)组成,滚轮分别安装在支承架两端部折耳(33)处,呈倒八字形;模芯横截面的纵向中心轴与支架中轴线对齐,模芯与支架滚轮间留有空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料装置,其包括推动系统(1)和辅助系统(2)构成。推动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11)、联轴器(12)和螺杆(13)构成,螺杆后段穿过模芯(4)设置,一推杆(14)套设在模芯前端位置处的螺杆上,推杆两端伸出模芯外。辅助系统位于模芯正下方,其由支架组构成,支架组的各支架(3)中轴线对齐、均匀间隔排布在机架(5)上,支架由上边缺口的等腰六边形支承架(31)和一对滚轮(32)组成,滚轮分别安装在支承架两端部折耳(33)处,呈倒八字形。模芯横截面的纵向中心轴与支架中轴线对齐,模芯与支架滚轮间留有空隙。该支架解决了传统铸管工艺进料耗人力、成本高的缺点,具有省力、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21D43/02GK202715738SQ20122037307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陈联社 申请人: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