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65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业品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室试验样品种类繁多,涉及电池,纺织品原料, 打火机,化工原料,危险化学品,食品包装,危险货物包装等;试验领域广泛,涉及机电、化 工、纺织、轻工,其中,打火机燃料的主要成分是有微特殊气味的正丁烷,经过高压压缩液 化,当压力降低,又会自动恢复成气体,相对密度O. 5788,沸点-O. 5°C,凝固点-138°C,闪 点-60°C (闭杯),自燃点405°C ;异丁烷相对密度05572,沸点-11. 7°C,凝固点_160°C,闪 点-82. 78°C,自燃点462. 22°C,正丁烷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有燃 烧爆炸危险。[0003]打火机燃料检验时需在容器上钻孔取样,钻孔器钻孔时产生的高温、火星可引起 打火机燃料的燃烧或爆炸,而现有的微型钻孔器通常为手持式,而且没有任何为钻头降温 的装置,钻孔时通常采用降低转速或人工布水的降温方法进行钻孔器降温,存在缺陷是1、 在金属容器上钻孔,试验操作者很难准确控制手持式钻孔器的转速和钻头角度,容易产生 火花,2、占用人工多、效率低。[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打火机试验用安全钻孔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本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打火机试验用安全钻 孔机既防止钻孔同时空气与正丁烷气体混合,又防止静电火花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操控 的安全性,使试验过程精简,试验成本降低。[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包括结构件 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结构件由底板、主支架、副支架、U型架、钻机组件和降温装置构 成;[0007]所述底板为钻孔机的基板,其上固定主支架,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上,主支架上平 面中心和副支架的上平面中心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0008]U型架两个架臂对称,两个架臂端部的平面上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0009]U型架的上架臂固定在主支架上平面中心位置,主支架上平面中心的圆孔、副支架 上平面中心的圆孔与U型架两个架臂上的圆孔在竖直位置对应,四个圆孔同心,U型架的上 架臂的圆孔与主支架、副支架上平面中心的圆孔直径相同;[0010]U型架的下架臂的圆孔直径大于上架臂的圆孔直径;[0011]钻机组件包括卡头、圆柱形的电机筒壳、圆柱形的钻机手柄,电机筒壳的直径大于 手柄的直径;[0012]卡头与电机筒壳内的电机轴固定,电机筒壳的上端与钻机手柄固定,由它们构成钻机主体;卡头用于安装钻头;[0013]钻机主体、主支架、副支架及U型架配合装配在一起,钻机主体的电机筒壳部分置 于U型架的下架臂的圆孔内;电机筒壳外径与U型架的下架臂的圆孔滑动配合;[0014]钻机手柄部分依次贯穿在主支架、U型架上架臂、副支架上的圆孔中;[0015]钻机手柄的中上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台,限位台与副支架之间安装弹簧;[0016]钻机手柄的中下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卡,限位卡与U型架上架臂之间安装弹簧;[0017]钻机手柄的上部为控制按钮;[0018]钻机手柄外径与主支架、U型架、副支架上的圆孔内径滑动配合;[0019]降温装置由氮气瓶、微型电磁罚和导流管连接构成;[0020]氮气瓶由固定卡固定在主支架上;[0021]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电路板安装于 控制盒内,由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电路和电磁阀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电磁阀驱动电 路分别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试验用安全钻孔机以底板基板,将钻机主体、主支架、 副支架及U型架配合装配在一起,通过主支架、副支架及U型架上的圆孔导向,使钻机主体 保持垂直运动的精度,通过限位台、限位卡与弹簧的配合,实现钻机主体的移动限位和复 位,通过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实现按程序准确喷洒液氮降 温,转速、温度和钻头角度可控,占用人工少、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缺陷,具有创造 性和推广意义。[0023]


图1、试验用安全钻孔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0025]如
图1所示,试验用安全钻孔机,包括结构件和控制电路,结构件由底板1、主支架 2、副支架3、U型架4、钻机组件5和降温装置6构成;[0026]底板I为钻孔机的基板,其上固定主支架2,副支架3固定在主支架2上,主支架2 上平面中心和副支架3的上平面中心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0027]U型架4两个架臂对称,两个架臂端部的平面上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0028]U型架4的上架臂固定在主支架2上平面中心位置,主支架2上平面中心的圆孔、 副支架3上平面中心的圆孔与U型架4两个架臂上的圆孔在竖直位置对应,四个圆孔同心, U型架4的上架臂的圆孔与主支架2、副支架3上平面中心的圆孔直径相同;[0029]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直径大于上架臂的圆孔直径;[0030]钻机组件5包括卡头51、圆拄形的电机筒壳52、圆拄形的钻机手柄53,电机筒壳 52的直径大于手柄53的直径;[0031]卡头51与电机筒壳52内的电机轴固定,电机筒壳52的上端与钻机手柄53固定, 由它们构成钻机主体;卡头51用于安装钻头57 ;[0032]钻机主体、主支架2、副支架3及U型架4配合装配在一起,钻机主体的电机筒壳 52部分置于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内;电机筒壳52外径与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滑 动配合;[0033]钻机手柄53部分依次贯穿在、主支架2、U型架4、副支架3上圆孔中;[0034]钻机手柄53的中上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台54,限位台54与副支架3之间安装弹簧 56 ;[0035]钻机手柄53的中下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卡55,限位卡55与U型架4上架臂之间安 装弹簧56 ;[0036]钻机手柄53的上部为控制按钮58 ;[0037]钻机手柄53外径与主支架2、U型架4、副支架3上的圆孔内径滑动配合;[0038]降温装置6由氮气瓶61、微型电磁罚62和导流管63连接构成;[0039]氮气瓶61由固定卡64固定在主支架2上;[0040]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电路板安装于 控制盒7内,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分别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0041]根据上述说明,结合本领域技术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包括结构件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结构件由底板(I)、主支架(2)、副支架(3)、U型架(4)、钻机组件(5)和降温装置(6)构成;所述底板(I)为钻孔机的基板,其上固定主支架(2),副支架(3)固定在主支架(2)上,主支架(2)上平面中心和副支架(3)的上平面中心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U型架(4)两个架臂对称,两个架臂端部的平面上分别加工有一个圆孔;U型架(4)的上架臂固定在主支架(2)上平面中心位置,主支架(2)上平面中心的圆孔、副支架(3)上平面中心的圆孔与U型架(4)两个架臂上的圆孔在竖直位置对应,四个圆孔同心,U型架(4)的上架臂的圆孔与主支架(2)、副支架(3)上平面中心的圆孔直径相同;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直径大于上架臂的圆孔直径;钻机组件(5)包括卡头(51)、圆柱形的电机筒壳(52)、圆柱形的钻机手柄(53),电机筒壳(52)的直径大于手柄(53)的直径;卡头(51)与电机筒壳(52)内的电机轴固定,电机筒壳(52)的上端与钻机手柄(53 )固定,由它们构成钻机主体;卡头(51)用于安装钻头(57 );钻机主体、主支架(2)、副支架(3)及U型架(4)配合装配在一起,钻机主体的电机筒壳(52)部分置于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内;电机筒壳(52)外径与U型架(4)的下架臂的圆孔滑动配合;钻机手柄(53)部分依次贯穿在主支架(2)、U型架(4)上架臂、副支架(3)上的圆孔中;钻机手柄(53 )的中上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台(54),限位台(54)与副支架(3 )之间安装弹簧(56 );钻机手柄(53 )的中下位置设有一个限位卡(55 ),限位卡(55 )与U型架(4 )上架臂之间安装弹簧(56);钻机手柄(53)的上部为控制按钮(58);钻机手柄(53)外径与主支架(2)、U型架(4)、副支架(3)上的圆孔内径滑动配合;降温装置(6)由氮气瓶(61)、微型电磁罚(62)和导流管(63)连接构成;氮气瓶(61)由固定卡(64)固定在主支架(2)上;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盒(7)内,由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电路和电磁阀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电磁阀驱动电路分别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用安全钻孔机,包括结构件和控制电路,结构件由底板、主支架、副支架、U型架、钻机组件和降温装置构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盒内,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分别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试验用安全钻孔机以底板基板,将钻机主体、主支架、副支架及U型架配合装配在一起,通过主支架、副支架及U型架上的圆孔导向,使钻机主体保持垂直运动的精度,通过限位台、限位卡与弹簧的配合,实现钻机主体的移动限位和复位,通过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控制电机和降温装置,实现按程序准确喷洒液氮降温,转速、温度和钻头角度可控,占用人工少、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缺陷。
文档编号B23Q11/10GK202824733SQ2012204724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晶, 于燕燕, 王娜, 丁智睿 申请人: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