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663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管道氩弧焊辅助焊接器具,具体地说是ー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氩弧焊技术是在普通电弧焊的原理基础上,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溶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的ー种焊接技术,由于在焊接时,焊缝金属熔融或者高温时不断送上氩气,使焊材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防止了焊缝的氧化,因此氩弧焊几乎能焊接所有金属,特别是一些活泼金属、贵金属,如镁、钛、钥、锆、铝等及其合金。采用氩弧焊进行管道焊ロ焊接吋,需同时在管道内、外的焊区通上氩气,将空气隔离开焊区之外。在现有技术中,为在管道内焊区保持氩气,目前采用的方法之ー是对需要焊接的两条管道外端ロ进行封堵,这种氩气保持方式虽然容易操作,但会耗费很多的氩气,很不经济,。方法之ニ是在靠近两条管道焊区的部位贴水溶纸进行封堵,将充氩空间限制在焊缝附近,以避免氩气在管道内充满,造成浪费,这种方法也主要用于固定焊ロ的焊接,其不足之处是,由于管道长度多数超过I米,封堵的操作需在两条管道合并焊接之前进行,否则将难以操作, 因此导致如果合并后发生水溶纸破损或者局部脱落的情況,都将难以补封;再者,水溶纸将留在管内,让试压用的水溶解冲走,但不会全部冲洗干净,一部分会留在管道内,影响管道的运行及生产介质的纯度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封堵效果好、占用空间小、方便装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包括两个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两个气囊,其中一个气囊具有充气管和连通另一个气囊的柔性连接管,所述两个气囊通过充气管和柔性连接管充气或放气,所述气囊充气后类似于圆盘状,该圆盘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以使充气后的气囊与管道内壁贴合紧密。为实现同三条或者更多条管道中多个焊缝的同时焊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改进,所述的封堵装置还可以再增设ー个或ー个以上的气囊,并通过柔性连接管依次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封堵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氩气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从其中一个气囊的外侧端面穿入并从其内侧端面穿出,以便将氩气引入两气囊之间的管道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充气管和通气管装接在同一个气囊的外侧端面上。[0010]为实现同一条管道中多个焊缝的同时焊接,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封堵装置还可以再增设ー个或ー个以上的气囊,并通过柔性连接管依次连通;所述通气管贯穿所述气囊,并在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的管段上开有通气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充气涨满后的外径略大于待焊接管道的内径,以确保气囊对待焊接管道的封堵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气囊的周面宽度随待焊接管道内径的増大而增大,通过增大气囊与待焊接管道接触面的方式进ー步加强气囊对待焊接管道的封堵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两个气囊在充气涨满后与待焊接管道焊缝的中心间距均在15(T200mm之间,以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气囊破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充气涨满后均呈圆盘状并且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在装拆非常方便的情况下,气囊还能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紧密贴合实现对其的封堵,;气囊周面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的接触面各点压カ均匀,氩气不容易泄漏,增强了气囊对待焊接管道的封堵效果;第二,由于气囊充气后成圆盘形,其内、外端面仅因充气而轻微鼓起,气囊在待焊管道内所占据的轴向空间不大,使气囊封堵的管道轴向长度与两气囊之间的柔性连接管长度基本一致,使得两个气囊之间的密封空间形状稳定、体积较小,最大限度的节省了氩气的用量。第三,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能够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向两个气囊之间的管道内密封空间输送氩气,其贯穿气囊设置而并不影响气囊对管道的封堵效果,增强了焊接作业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由两个气囊1、柔性连接管2、充气管3和通气管4组成,其中,所述充气管3和通气管4均设置在同一个气囊上,该气囊的外侧端面连接充气管3,用于将压缩气体充入气囊中;通气管4则从该气囊I的外侧端面穿入并从其内侧端面穿出,即在该气囊的内侧端面具有通气管的管ロ,用于向两气囊之间的管道空间充氩气。为使气囊能适应焊区的高温情况,气囊I的材料选用比较致密、不透气、耐火温度不低于500°C的耐火布,柔性连接管2则选用耐高温的金属软管。两个气囊I通过充气管3和柔性连接管2充气或者放气,当两个气囊I充气涨满后均呈圆盘状,该圆盘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柔性连接管2装接在圆盘的内侧端面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进行管道焊接作业时,首先,针对不同的待焊接管道,相应选用与之相适配的气囊1,即气囊I充气涨满后,其外径应与待焊接管道的内径相适配,通常选取外径比管道内径略大的气囊,如选用比管道内径大5mm左右的气囊,如¢168 X 5mm的待焊接管道,管道内径为(M58mm,则应选取外径为小163mm的气囊I,并选用外径为小IOmm的金属软管作为柔性连接管2 ;另外,还可针对管径较大的待焊接管道将气囊I的周面宽度W设置得更宽,以进一歩加强气囊对待焊接管道的封堵效果。其次,将两个未充气的气囊I分别置于带焊接管道焊缝两侧的管道中,并装接上柔性连接管2、充气管3和通气管4,充气管3和通气管4从待焊接管道非焊接端ロ穿出后分别接上气瓶,其中通气管4通入氩气,充气管3可通入氩气或者氮气,两个气囊I在充气涨满后与焊缝的中心间距在15(T200mm之间,以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气囊I破裂。再次,在焊缝两侧管道的焊ロ组对好后,打开气瓶,两个气囊I通过充气管3充气涨满,气囊I的周面与管道内壁充分紧密贴合,以在焊缝两侧的管道内通过两个气囊I封堵形成密闭空间。最后,打开氩气气瓶,两个气囊I之间的密闭空间通过通气管4通入氩气,实现对管道内焊缝的氩气保护并开始进行氩弧焊接。在焊接结束后,关闭气瓶使两个气囊I放气收缩,牵引充气管3和通气管4将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装置通过管道抽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如封堵装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气囊,各个气囊通过柔性连接管依次连通,并且通气管贯穿各个气囊,在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的通气管管段上开设用于通氩气的出气ロ,以实现多条管道中多个焊缝的同时焊接;只要将用于封堵管道的气囊设置成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的圆盘状,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包括两个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两个气囊(I ),其中一个气囊(I)具有充气管(3)和连通另一个气囊(I)的柔性连接管(2 ),所述两个气囊(I)通过充气管(3 )和柔性连接管(2 )充气或放气,所述气囊(I)充气后类似于圆盘状,该圆盘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堵装置还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气囊(1),气囊(I)通过柔性连接管(2)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堵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氩气的通气管(4);所述通气管(4)从其中一个气囊(O的外侧端面穿入并从其内侧端面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3)和通气管(4)装接在同一个气囊(I)的外侧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堵装置还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气囊(I ),气囊(I)通过柔性连接管(2 )依次连通;所述通气管(4 )贯穿气囊(I)并在相邻的两个气囊(I)之间的管段上开有通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充气涨满后的外径略大于待焊接管道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的周面宽度(W)随待焊接管道内径的增大而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囊(I)在充气涨满后与待焊接管道焊缝的中心间距均在15(T200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管道氩弧焊焊接的管内充气式封堵装置,包括两个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两个气囊(1),其中一个气囊(1)具有充气管(3)和连通另一个气囊(1)的柔性连接管(2),所述两个气囊(1)通过充气管(3)和柔性连接管(2)充气或放气,所述气囊(1)充气后类似于圆盘状,该圆盘具有与待焊接管道内壁相适配的环带状周面。本实用新型的封堵效果好、占用空间小、方便装拆,能大大提高管内通氩保护的效果,避免焊接过程中焊缝内侧金属表面氧化,使得焊接质量更为稳定。
文档编号B23K9/32GK202861606SQ20122053226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永红, 张永明, 廖世泉 申请人: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