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脉冲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81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体式脉冲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柔性电路板(FPC)与电路板(PCB),PCB与导线等进行焊接的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脉冲焊接机(hot bar)o
背景技术
在现有hot bar行业中主要有手动焊接和机器焊接,手动焊接由于良率与效率以及焊接的一致性等问题已慢慢被大型厂淘汰,而机器焊接因良率、速度以及一致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机器焊接设备普遍采用热压主体与控制箱为一体的整式结构,所占空间相对较大,而此类设备多需并线摆放,这就对设备所占的空间及形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机器焊接设备存在的所占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更适合于并线摆放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包括分开设计的热压主体和控制箱,所述热压主体包括压头、带动压头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采集压头温度的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热压主体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电连接,热压主体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热压主体的通讯接线端子电连接,压头的电源输入端与热压主体的电缆连接座电连接;所述控制箱包括控制器、温控器和变压器,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电连接;控制器的温控信号输出端口与温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级边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边与控制箱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箱的通讯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通讯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的电缆连接座与控制箱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经变送器与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气源接口,第一和第二调压阀,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气源接口经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开关阀与气缸的上腔相通,并经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开关阀与气缸的下腔相通。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气缸的上腔之间安装有第一节流阀。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气缸的下腔之间安装有第二节流阀。其中,所述气源接口处安装一气源过滤器。其中,所述升降机构与热压主体的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将升降机构锁定于选定高度上的压合高度调节孔;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与压合高度调节孔及紧固件配合使用的螺纹孔。[0013]其中,所述热压主体包括放料平台和底座,所述放料平台与底座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热压主体还包括带动放料平台前后运动的受控于控制器的运动机构。其中,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搬运手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焊接机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因此具有结构简洁,操作方便,设备外形小及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使其对摆放空间适应性更强;2.压力控制采用差压控制方式,通过调压阀控制在气缸上下两腔充入压强不同的压缩空气,利用其下腔内的压缩空气在活塞上产生的力来抵消压头所产生的自重力,从而得到比压头自重小很多的压接压力,以满足小压力的压接需求;3.放料平台采用前后运动方式,方便放料和提高后续设备的扩展能力;4.携带压头的升降机构可以通过其后部的压合高度调节孔来调节压接高度,以满足使用不同高度夹具的需求,提高设备的产品适应能力;5.在底座两侧预留搬运手位,以保证搬运的方便性。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的热压主体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的热压主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的控制箱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包括分开设计的热压主体I和控制箱2,热压主体I包括压头101、带动压头101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采集压头温度的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热压主体I的热电偶接线端子105电连接,热压主体I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热压主体的通讯接线端子107电连接,压头101的电源输入端与热压主体I的电缆连接座106电连接;以上热电偶接线端子105、通讯接线端子107和电缆连接座106为热压主体I与控制箱2连接提供连接接口。如图4所示,控制箱2包括例如是PLC的控制器201、温控器202和变压器203,控制器20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箱2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电连接;控制器201的温控信号输出端口与温控器202的输入端电连接,温控器202的输出端与变压器203的原级边电连接,变压器203的次级边与控制箱2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控制器20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箱2的通讯接线端子电连接。热压主体I与控制器2的热电偶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I与控制箱2的通讯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I的电缆连接座与控制箱2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通过以上连接实现热压主体I与控制箱2之间的通讯。如果控制器201无法直接识别热电偶输出的温度信号,则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可经一变送器204与控制器20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以通过变送器204将热电偶输出的温度信号转换为控制器201可以识别的形式。以上升降机构可包括升降气缸112,气源接口,第一和第二调压阀llla、lllb,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阀,该气源接口经第一调压阀Illa和第一开关阀与气缸112的上腔相通,并经第二调压阀Illb和第二开关阀与气缸112的下腔相通,以实现差压控制方式。其中,该第二开关阀作为支撑电磁阀可为普通的电磁阀,例如是梭阀,主要作用为控制升降气缸112在返程时可用较大的压力实现较快的返程速度。其中的第一、第二调压阀及第一、第二开关阀可均为手动控制。该第一开关阀与气缸112的上腔之间可选择安装一第一节流阀。该第二开关阀与气缸112的下腔之间亦可选择安装一第二节流阀。该气缸112可采用低摩擦气缸,这样,气源接口处可安装一气源过滤器110,以降低气源对气缸112及管路的影响。该升降机构可与热压主体I的安装板108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安装板108上设置有将升降机构锁定于选定高度上的压合高度调节孔109 ;升降机构上设置有与压合高度调节孔及紧固件配合使用的螺纹孔,这样,可调节压头101的高度,以适合不同高度夹具的需求。该热压主体I可包括放料平台103和底座104,放料平台103与底座104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连接,该热压主体还包括带动放料平台前后运动的受控于控制器201的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可以是丝杠螺母传动机构或者同步带传动机构,也可采用气缸通过电磁阀控制,以实现上料位与加工位两个位置间传动的结构。该底座104的两侧可设置搬运手位114。另外,该热压主体I还可以设置受控于控制器201的用于对压头101进行冷却的压头冷却装直113,该压头冷却装直113与压头101相对设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开设计的热压主体和控制箱,所述热压主体包括压头、带动压头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采集压头温度的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热压主体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电连接,热压主体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热压主体的通讯接线端子电连接,压头的电源输入端与热压主体的电缆连接座电连接;所述控制箱包括控制器、温控器和变压器,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电连接;控制器的温控信号输出端口与温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级边电连接,变压器的次级边与控制箱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箱的通讯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通讯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的电缆连接座与控制箱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经变送器与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气源接口,第一和第二调压阀,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气源接口经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开关阀与气缸的上腔相通,并经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开关阀与气缸的下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气缸的上腔之间安装有第一节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气缸的下腔之间安装有第二节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接口处安装一气源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与热压主体的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将升降机构锁定于选定高度上的压合高度调节孔;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与压合高度调节孔及紧固件配合使用的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主体包括放料平台和底座,所述放料平台与底座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热压主体还包括带动放料平台前后运动的受控于控制器的运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搬运手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脉冲焊接机,包括分开设计的热压主体和控制箱,热压主体包括压头、带动压头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信号输出端、热压主体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和压头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热压主体的热电偶接线端子、通讯接线端子和电缆连接座电连接;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热电偶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与控制箱的通讯接线端子对应电连接,热压主体的电缆连接座与控制箱的电源输出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焊接机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具有结构简洁,操作方便,设备外形小及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使其对摆放空间适应性更强。
文档编号B23K20/02GK202877725SQ2012205952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张勇, 杨子杰 申请人:深圳市泰科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