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96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六面顶压机的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六面顶液压机的六个活塞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活塞上的密封圈经常损坏,造成压机漏油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需要经常更换活塞密封圈。由于活塞与缸筒过盈配合,加上活塞单体重量高达6吨,所以其拔出维修非常艰难,有时拔出时中心没有对准,在外力强行拔出时还会造成活塞表面受伤,造成以后设备报废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六面顶压机在拔出活塞、缸筒过程中,活塞和缸筒容易拔出,不易造成活塞和缸筒损坏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包括吊环和横梁,吊环焊接在横梁上,横梁的两端设有缸筒固定孔,缸筒固定孔中设有螺杆,横梁的下部焊接有活塞固定环,活塞固定环上设有活塞固定孔,活塞固定孔中设有螺杆。所述吊环、横梁和活塞固定环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纵向轴线上。所述横梁的材质为工字钢,厚度为15_20cm。所述吊环焊接位置的中心点在横梁的纵向轴线上。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缸筒上螺丝孔位置对应的缸筒固定孔,且缸筒固定孔以横梁纵向轴线为对称轴。所述活塞固定环的材质为特种钢,厚度为10cm。所述活塞固定环上设有与活塞头部螺丝孔位置对应的活塞固定孔,且活塞固定孔以活塞固定环的轴线为对称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对称较好、有螺杆导向,因此在六面顶压机拆解、组装过程中活塞、缸筒各部位受力较均匀,大大降低了因为维修造成的活塞、缸筒外表面损坏,延长了六面顶压机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该装置为一个焊接工装,它包括吊环I和横梁2,吊环I焊接在横梁2上,横梁2的两端设有缸筒固定孔3,缸筒固定孔3中设有螺杆4,横梁2的下部焊接有活塞固定环5,活塞固定环5上设有活塞固定孔6,活塞固定孔6中设有螺杆7。拆装活塞时,该装置通过活塞固定孔6中螺杆7与活塞上相对应的螺丝孔相连,通过螺杆7进行定位,从而保持各部位受力均匀,螺杆7紧固后,在横梁2的两端底部下方对称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千斤顶,吊环I通过铰链与桁车等外部设备连接,通过千斤顶的顶力和作用在吊环I上的外力将活塞逐步拔出,使用时千斤顶用力一致均匀,拔出平稳,有效解决了活塞不易拔出和设备划伤现象。拆装缸筒时,该装置通过缸筒固定孔3中螺杆4与缸筒上相对应的螺丝孔相连,通过螺杆4进行定位,从而保持各部位受力均匀,螺杆4紧固后,在横梁2的两端底部下方对称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千斤顶,吊环I通过铰链与桁车等外部设备连接,通过千斤顶的顶力和作用在吊环I上的外力将缸筒逐步拔出,使用时千斤顶用力一致均匀,拔出平稳,有效解决了缸筒不易拔出和设备划伤现象,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包括吊环和横梁,其特征在于:吊环焊接在横梁上,横梁的两端设有缸筒固定孔,缸筒固定孔中设有螺杆,横梁的下部焊接有活塞固定环,活塞固定环上设有活塞固定孔,活塞固定孔中设有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横梁和活塞固定环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纵向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材质为工字钢,厚度为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焊接位置的中心点在横梁的纵向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缸筒上螺丝孔位置对应的缸筒固定孔,且缸筒固定孔以横梁纵向轴线为对称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固定环的材质为特种钢,厚度为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固定环上设有与活塞头部螺丝孔位置对应的活塞固定孔,且活塞固定孔以活塞固定环的轴线为对称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面顶压机活塞、缸筒拔出装置,包括吊环和横梁,吊环焊接在横梁上,横梁的两端设有缸筒固定孔,缸筒固定孔中设有螺杆,横梁的下部焊接有活塞固定环,活塞固定环上设有活塞固定孔,活塞固定孔中设有螺杆;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千斤顶的顶力和作用在吊环上的外力将活塞、缸筒逐步拔出,使用时千斤顶用力一致均匀,拔出平稳,有效解决了活塞、缸筒不易拔出和设备划伤现象,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3P19/02GK203018995SQ20122074305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正威, 张存升, 邵海明, 关博 申请人:河南省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