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97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它包括支撑供电工作台和随行夹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支撑供电工作台上的工作台电极、工作台软片、设置在随行夹具上的夹具电极、夹具软片、夹具钢板和绝缘套,所述支撑供电工作台设有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氧化锆陶瓷底座、电解液管道、工作台电极和工作台软片,氧化锆陶瓷底座、工作台电极和工作台软片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的上面,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在磨削工作进行时对随行夹具进行支撑,通过电解液管道向随行夹具内的加工件提供电解液,并通过工作台电极供电、工作台软片连接的方式和随行夹具的夹具电极和夹具软片相接触对加工件进行供电。
【专利说明】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剃须刀的刀网进行多工位电解加工磨削时对加工件进行供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剃须刀网的主要加工方法有管子砂套磨,数控机床加工及电火花加工。管子砂套磨是由砂纸卷成管状,在磨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受金刚砂颗粒粗细影响,采用多次磨削加工,需要大量人工手工磨削,而且造成砂轮磨损程度大,使得剃须刀网磨削存在效率低,磨削精度低,成品率低,成本高等缺点。数控机床加工,表面粗糙度低,需增加处理,成本高。电火花加工成本大,加工进度慢,电极损耗大。这些加工方法都存在需要大量人工,难度大,低效率,高成本的缺点,使得剃须刀网的加工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0003]电解磨削是电解作用与机械磨削相结合的一种特种加工,又称电化学磨削。加工件作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导电磨轮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电解磨削适合于磨削各种高强度、高硬度、热敏性、脆性等难磨削的金属材料,利用电解磨削对剃须刀网进行加工,可以极大的削减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加工件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目前对剃须刀网加工精度低、效率低、成本高的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该自动机节省人工、降低加工件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它包括支撑供电工作台和随行夹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支撑供电工作台上的工作台电极、工作台软片、设置在随行夹具上的夹具电极、夹具软片、夹具钢板和绝缘套,所述支撑供电工作台设有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氧化锆陶瓷底座、电解液管道、工作台电极和工作台软片,氧化锆陶瓷底座、工作台电极和工作台软片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的上面,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在磨削工作进行时对随行夹具进行支撑,通过电解液管道向随行夹具内的加工件提供电解液,并通过工作台电极供电、工作台软片连接的方式和随行夹具的夹具电极和夹具软片相接触对加工件进行供电,氧化锆陶瓷底座起到绝缘、抗磨、定心的作用。所述随行夹具采用船板式结构,上面都分别固定有8个夹具电极、夹具软片、夹具钢环和绝缘套,所述夹具电极和夹具软片相连接,夹具软片和夹具钢环相连接,夹具钢环固定在眼位中。上料时加工件被推入到夹具钢环中,夹具电极和工作台电极相接触,工作台电极向夹具电极供电后,通过夹具软片、夹具钢环的连接向加工件导电,绝缘套套在夹具钢环的外面,绝缘套防止夹具钢环对钢板导电。
[0006]所述电解液管道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的侧面,工作时从下往上输送电解液将放置在上面的加工件浸泡在电解液中。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采用船板式结构随行夹具,自动上下料,可进行8个工位的同时操作,利用电解作用及机械磨削能力的导电磨轮对剃须刀网进行加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加工稳定性及精度,并降低磨轮的损耗,节省生产成本。加工表面不产生磨削烧伤、裂纹、加工变质层和毛刺等。表面加工粗糙度最高可达0.04?0.02微米。通过翻转装置可以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对加工件的正、反两面进行加工。采用电极供电、软片连接、浮动钢环的导电形式对加工件进行电解加工,既解决了加工件、电解液、砂轮之间的导电问题,又保证了对加工件的加工精度。用氧化锆底座作为支撑,利用其绝缘、耐磨、抗高温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绝缘、支撑和材料磨损的困难,并通过底座和加工件的外形契合,对加工件的加工位置起到定心的作用,防止砂轮对加工件加工时由于位置偏差造成损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支撑供电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支撑供电工作台的俯视图。
[0011]图4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支撑供电工作台的剖视图。
[0012]图5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随行夹具的俯视图。
[0013]图6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随行夹具的剖视图。
[0014]图7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导电形式原理图。
[0015]图8是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导电形式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1、支撑供电工作台,2、随行夹具,3、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4、氧化锆陶瓷底座,5、电解液管道,6、陶瓷底座小孔,7、工作台电极,8、工作台软片,9、夹具电极,10、夹具软片,11、夹具钢环,12、绝缘套,13、加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8所示,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包括支撑供电工作台I和随行夹具2,支撑供电工作台I设有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氧化锆陶瓷底座4、电解液管道5、工作台电极7和工作台软片8,电解液管道5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的侧面,氧化锆陶瓷底座4、工作台电极7和工作台软片8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的上面,随行夹具2上面各有8个眼位,夹具钢环11固定在眼位中用于容纳及固定加工件13,随行夹具2上面固定有8个夹具电极9、夹具软片10、夹具钢环11和绝缘套12,所述夹具电极9和夹具软片10相连接,夹具软片10和夹具钢环11相连接,夹具钢环11固定在眼位中,绝缘套12套在夹具钢环11的外面。
[0018]随行夹具采用船板结构,钢板中间有8个圆形眼位11用于容纳及固定加工件13,可以同时对8个加工件13进行加工。8个加工件13固定在眼位中的夹具钢环11内,眼位上下通透可容纳砂轮对加工件13的内外两侧进行加工。随行夹具2移动到预磨削位置,力口工件13被电解时,下方必须是具备绝缘作用的支撑物。选用氧化锆陶瓷作为支撑底座,起到绝缘的作用。支撑供电工作台I通过侧面电解液管道5不断输入电解液,从下往上从陶瓷底座小孔6输出,将加工件13浸泡在电解液中。支撑供电工作台I由底部供电,通过工作台软片8连接到工作台电极7,由工作台电极7接触夹具电极9向其导电,再通过夹具软片10连接到夹具钢环11,加工件13固定在夹具钢环11中,使得加工件13作为阳极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夹具钢环11外部有一圈绝缘套12,防止钢环和夹具钢板11接触形成导电。由于8个氧化锆陶瓷底座4高度不统一,夹具钢环11设置为浮动型,可以随氧化锆陶瓷底座4的高度进行上下浮动,确保加工件13能够符合氧化锆陶瓷底座4的高度固定在上面。砂轮作为阴极和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当砂轮下降时和电解液接触,和加工件13之间保持一定的磨削压力,在加工件13表面与砂轮之间形成一定的电解间隙(约0.02?0.05毫米),里面充满电解液。这时形成通电回路,电解液开始作用使加工件13表面被氧化成一层极薄的氧化物薄膜。砂轮下降对加工件13表面进行磨削,刮除生成的氧化膜,使新的金属表面露出,继续产生电解作用,加工件表面不断地被刮除,直到达到磨削精度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它包括支撑供电工作台(I)和随行夹具(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支撑供电工作台(I)上的工作台电极(7)、工作台软片(8)、设置在随行夹具(2)上的夹具电极(9)、夹具软片(10)、夹具钢环(11)和绝缘套(12 ),所述支撑供电工作台(I)设有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 )、氧化锆陶瓷底座(4 )、电解液管道(5)、工作台电极(7)和工作台软片(8),氧化锆陶瓷底座(4)、工作台电极(7)和工作台软片(8)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的上面,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在磨削工作进行时对随行夹具(2)进行支撑,通过电解液管道(5)向随行夹具(2)内的加工件(13)提供电解液,并通过工作台电极(7)供电、工作台软片(8)连接的方式和随行夹具(2)的夹具电极(9)和夹具软片(10)相接触对加工件(13)进行供电;所述随行夹具采用船板式结构,上面都分别固定有8个夹具电极(9)、夹具软片(10)、夹具钢环(11)和绝缘套(12),所述夹具电极(9)和夹具软片(10)相连接,夹具软片(10)和夹具钢环(11)相连接,夹具钢环(11)固定在眼位中,上料时加工件(13)被推入到夹具钢环(11)中,夹具电极(9)和工作台电极(7)相接触,工作台电极(7)向夹具电极(9)供电后,通过夹具软片(10)、夹具钢环(11)的连接向加工件(13)导电,绝缘套(12)套在夹具钢环(11)的外面,绝缘套(12)防止夹具钢环(11)对钢板导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电解精密磨削自动机电极软片导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管道(5)固定在支撑供电工作台底板(3)的侧面,工作时从下往上输送电解液将放置在上面的加工件(13)浸泡在电解液中。
【文档编号】B23H5/08GK203448803SQ20132014798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衣雪涛, 单大海 申请人:大连佳德恒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