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边模具退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293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切边模具退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切边模具退料机构,由键槽(4)、滑键(5)、翻转板(6)、固定芯轴(7)、上模连接杆(8)、转轴(9)、弹簧导轨(10)组成,其特征是:翻转板(6)通过固定芯轴(7)安装在滑键(5)上,可绕其翻转。翻转板(6)左侧结构“U形”槽与上模连接杆(8)上的转轴(9)滑动接触。翻转板(6)右侧结构滚轮与弹簧导轨(10)滑动接触。固定芯轴(7)可带动退料板上升。机构通过上模提拉“U形”槽实现上升退料,并以渐开线挤压弹簧导轨的形式平稳锁紧,通过翻转板的翻转实现上模自动脱开和机构自动复位,这样既降低了制造、维护成本又解决了退料板震动所引起毛边位置偏移的问题。
【专利说明】切边模具退料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锻件切边模具的退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锻件切边模具一般包含上模刃口、下模、退料板三个部分。其退料过程如图1:锻件I经上模刃口剪切后,毛边2掉落在退料板3上;上模刃口抬起并取走锻件后,退料板上升至设定高度;最后,水平打料器将毛边2打出。
[0003]目前,退料机构一般采用液压驱动、电器元件控制限位锁定。但该种结构的应用受环境条件限制,而且其制造、维修、保养费用较高,对于普通的锻件切边模具来说不经济。为了节约成本,也有一些锻件切边模具采用上模拉动、弹簧栓锁卡限位,但这种结构在限位锁定时会使退料板震动,经常导致毛边位置偏移,不利于毛边打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借助机械机构自动退料的同时平稳完成限位锁定,既降低了制造、维护的成本又解决了毛边位置偏移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由键槽(4)、滑键
[5]、翻转板(6)、固定芯轴(7)、上模连接杆(8)、转轴(9)、弹簧导轨(10)组成,翻转板(6)通过固定芯轴(7)安装在滑键(5)上,可绕其翻转,翻转板(6)左侧结构“U形”槽(12)与上模连接杆(8)上的转轴(9)滑动接触,翻转板(6)右侧结构滚轮(13)与弹簧导轨(10)滑动接触。弹簧导轨(10)的导轨面粗糙度在Ral.6以上。其中的翻转板(6)上具备渐开凸圆
(11)、“U形”槽(12)、滚轮(13)三种结构,渐开凸圆(11)轮廓为渐开线,位于渐开线起始端的切向平面与“U形”槽(12)平行。在翻转板(6)上渐开凸圆(11)的具体轮廓为:以固定芯轴(7)为中心,半径从35mm增至38mm顺时针展开55 °所形成的渐开线,并且从渐开线的起始端切向延伸长15mm的平面。以翻转板(6)的固定芯轴(7)为中心,“U形”槽(12)与滚轮(13)的位置夹角为15°。
[0006]在退料板的滑键上安装翻转板,翻转板可绕固定芯轴翻转。翻转板上以固定芯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按照一定的位置、角度分布有滚轮、“U形”槽、渐开凸圆三种结构。滚轮与一侧的竖直弹簧导轨接触且可辅助翻转板沿其上下滑动。另一侧,上模连接杆上的转轴与“U形”槽内侧滑动接触。翻转板顺时针转动120°后,渐开凸圆起始端的切向平面可转到竖直方向。
[0007]当上模连接杆竖直上升时,拉动翻转板上“U形”槽,弹簧导轨的压力矩Mn、连接杆的拉力矩Ms、滚轮的摩擦力矩Mf同时作用于翻转板。当弹簧提供的压力矩足够,即Mn=Ms+Mf时,翻转板不发生翻转、持续上升并带动退料完成退料。
[0008]当滑键上升至键槽顶端时,上模连接杆继续上升,拉力逐渐增大。至Ms>Mn时,翻转板顺时针翻转,渐开凸圆与弹簧导轨接触、滑动直至其切平面贴合,此时机构限位锁紧。机构以渐开线挤压弹簧导轨的形式锁紧,其过程渐进、平稳,避免退料板震动而导致毛边偏移情况的发生。
[0009]在翻转的过程中,“U形”槽的开口方向顺时针转过120°,达到开口向上的位置,上模连接杆上的转轴从开口移出,实现自动脱离。
[0010]锻件取出后打料器在打料的同时带动弹簧导轨水平移动,直至导轨与渐开凸圆脱开,翻转板在自重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实现自动复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切边模具退料板示意图
[0012]附图2为切边模具退料机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退料机构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锻件,2-毛边,3-退料板,4-键槽,5-滑键,6-翻转板,7-固定芯轴,8-上模连接杆,9-转轴,10-弹簧导轨,11-渐开凸圆,12- “U形”槽,1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2所示,一种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由键槽4、滑键5、翻转板6、固定芯轴7、上模连接杆8、转轴9、弹簧导轨10组成。翻转板6通过固定芯轴7安装在滑键5上,可绕其翻转。翻转板6左侧结构“U形”槽12 (如图3所示)与上模连接杆8上的转轴9滑动接触。翻转板6右侧结构滚轮13 (如图3所示)与弹簧导轨10滑动接触。弹簧导轨10的导轨面粗糙度在Ral.6以上。
[0016]如图3所示,翻转板6上有渐开凸圆11、“U形”槽12、滚轮13三种结构。以翻转板6的固定芯轴7为中心,“U形”槽12与滚轮13的位置夹角为15°。渐开凸圆11的轮廓构成为:以固定芯轴7为中心,半径从35mm增至38mm顺时针展开55 °所形成的渐开线,并且从渐开线的起始端切向延伸长15mm的平面,该平面与“U形”槽12平行。
[0017]退料上升阶段,上模连接杆8竖直上移,位于其上的转轴9推动“U形”槽12内侧,提供向上的拉力。弹簧导轨10对滚轮13的压力和键槽4的约束作用使翻转板6不翻转,滚轮13沿弹簧导轨10滑动,翻转板6平稳上升。翻转板6通过固定芯轴7带动退料板3上升,完成退料。
[0018]退料锁定阶段,滑键5行至键槽4顶端,上模连接杆8的拉力增大,翻转板6顺时针翻转120°。“U形”槽12开口朝上,转轴9移出、自动脱开。同时,渐开凸圆11挤压弹簧导轨10直至平面贴合,自动锁定。
[0019]复位阶段,弹簧导轨10在打料器的推动下水平右移,与翻转板6脱开,翻转板6在自重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自动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由键槽(4)、滑键(5)、翻转板(6)、固定芯轴(7)、上模连接杆(8)、转轴(9)、弹簧导轨(10)组成,翻转板(6)通过固定芯轴(7)安装在滑键(5)上,可绕其翻转,翻转板(6)左侧结构“U形”槽(12)与上模连接杆(8)上的转轴(9)滑动接触,翻转板(6)右侧结构滚轮(13)与弹簧导轨(10)滑动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弹簧导轨(10)的导轨面粗糙度在Ral.6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其中的翻转板(6)上具备渐开凸圆(11)、“U形”槽(12)、滚轮(13)三种结构,渐开凸圆(11)轮廓为渐开线,位于渐开线起始端的切向平面与“U形”槽(12)平行。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在翻转板(6)上,渐开凸圆(11)的具体轮廓为:以固定芯轴(7)为中心,半径从35mm增至38mm顺时针展开55 °所形成的渐开线,并且从渐开线的起始端切向延伸长15mm的平面。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边模具退料机构,其特征是:以翻转板(6)的固定芯轴(7)为中心,“U形”槽(12)与滚轮(13)的位置夹角为15°。
【文档编号】B21D45/06GK203459579SQ20132031972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5日
【发明者】周广利, 潘雅楠, 王利梅 申请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