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38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包括动冲击盘、若干个用于抵触动冲击盘的滚柱、滚柱座、滚柱固定支架,动冲击盘套设固定于冲击钻的转动轴,若干个滚柱通过滚柱固定支架而固定于滚柱座的前端,滚柱座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且滚柱座与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传动连接。在冲击输出时,本实用新型滚柱座前端的若干个滚柱与动冲击盘相接触,通过动冲击盘与若干个滚柱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冲击,即不是硬性接触,且由于滚柱自身的滚动特性,从而使动冲击盘与若干个滚柱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冲击时产生的噪音小、省电,也不容易磨损,比较耐用,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冲击钻主要包括动力装置(如:马达)、电钻冲击转换装置、转动轴、钻夹头,钻夹头的前端可根据用途安装不同的钻具(如:中心钻、钻头、铰刀、丝锥等),钻夹头的后端与转动轴的前端连接,转动轴的后端通过齿轮机构与动力装置连接,齿轮机构用于减慢转速并增大扭力,而转动轴套设有扭矩调节机构、冲击输出机构、功能转换机构,扭矩调节机构可根据需要调节转动轴的输出扭矩,冲击输出机构可驱动转动轴输出为冲击模式,功能转换机构可根据需要将转动轴在电钻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在使用时,动力装置通过齿轮机构驱动转动轴转动,由转动轴带动钻夹头转动,使钻夹头能够进行电钻作业或冲击作业。
[0003]现有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包括静冲击盘、动冲击盘,静冲击盘的后端面设置有波浪形齿盘,动冲击盘的前端面也设置有匹配的波浪形齿盘,动冲击盘套设固定于冲击钻的转动轴,静冲击盘仅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且静冲击盘与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传动连接。当冲击钻需要电钻作业时,静冲击盘与动冲击盘分尚,冲击钻的齿轮机构驱动转动轴无冲击转动;当冲击钻需要冲击作业时,则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驱动静冲击盘下压,使静冲击盘的后端面与动冲击盘的前端面相接触,由于动冲击盘随着转动轴的转动和波浪形齿盘的高低落差,从而使转动轴在转动的同时产生振动冲击,实现冲击模式的输出。但是,这种冲击输出机构,在冲击输出时,其静冲击盘后端面的波浪形齿盘与动冲击盘前端面的波浪形齿盘为硬性接触,摩擦力大、产生的噪音大、冲击时耗电大,且容易磨损,不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摩擦力小、产生的噪音小、冲击时省电、耐用的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包括动冲击盘,动冲击盘套设固定于冲击钻的转动轴,还包括若干个用于抵触动冲击盘的滚柱、滚柱座、滚柱固定支架,所述若干个滚柱通过所述滚柱固定支架而固定于滚柱座的前端,所述滚柱座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且所述滚柱座与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传动连接。
[0006]所述动冲击盘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若干个滚柱匹配的波浪形齿盘。
[0007]所述滚柱座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滚柱匹配的滚柱槽位,所述滚柱的后端置于滚柱槽位内;所述滚柱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滚柱匹配的滚柱固定孔,所述滚柱的前端透过滚柱固定孔向前凸出;所述滚柱的两侧设置有滚柱卡柱,所述滚柱固定孔的两侧向前凸起有与所述滚柱卡柱匹配的凸起部,所述滚柱两侧的滚柱卡柱卡接于所述滚柱固定孔两侧的凸起部。
[0008]所述滚柱的数量为5个,且5个滚柱为呈圆周地均匀分布于所述滚柱固定支架;所述滚柱座的前端设置有5个呈圆周地均匀分布的卡接块,所述滚柱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块对应的卡接孔。
[0009]所述滚柱座是通过轴承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
[00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冲击输出时,本实用新型滚柱座前端的若干个滚柱与动冲击盘相接触,通过动冲击盘与若干个滚柱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冲击,即不是硬性接触,且由于滚柱自身的滚动特性,从而使动冲击盘与若干个滚柱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冲击时产生的噪音小、省电,也不容易磨损,比较耐用,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的滚柱、滚柱座与滚柱固定支架组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的滚柱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的滚柱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的动冲击盘安装于冲击钻的转动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输出机构安装于冲击钻时的剖面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I——动冲击盘,11——波浪形齿盘,2——滚柱,21——滚柱卡柱,3——滚柱座,31——滚柱槽位,32——卡接块,4——滚柱固定支架,41——滚柱固定孔,42——凸起部,43——卡接孔,5——轴承,6——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请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包括动冲击盘1、若干个用于抵触动冲击盘I的滚柱2、滚柱座3、滚柱固定支架4。动冲击盘I套设固定于冲击钻的转动轴6,使转动轴6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动冲击盘I转动。若干个滚柱2通过滚柱固定支架4而固定于滚柱座3的前端,即在冲击输出时,滚柱座3前端的若干个滚柱2与动冲击盘I相接触。滚柱座3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6,且滚柱座3与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传动连接(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冲击输出时,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可以驱动滚柱座3往前压,让滚柱座3前端的若干个滚柱2与动冲击盘I相接触,通过动冲击盘I与若干个滚柱2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冲击。
[0022]优选的,动冲击盘I的后端设置有与若干个滚柱2匹配的波浪形齿盘11,该波浪形齿盘11的每个齿的形状与滚柱2的形状匹配,使若干个滚柱2与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相接触时,由于动冲击盘I随着转动轴6的转动和波浪形齿盘11与滚柱2之间的高低落差,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可以与若干个滚柱2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冲击。即其振动冲击的原理,与现有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相同,但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个滚柱2替代了现有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的静冲击盘的前端的波浪形的齿盘,而由于滚柱2自身的滚动特性,从而使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与若干个滚柱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因此,冲击时产生的噪音小、省电,也不容易磨损,比较耐用。当然,依照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若干个滚柱替代动冲击盘I后端的波浪形齿盘11,这样的等同变化,均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优选的,滚柱座3的前端开设有与滚柱2匹配的滚柱槽位31,滚柱2的后端置于滚柱槽位31内;滚柱固定支架4开设有与滚柱2匹配的滚柱固定孔41,滚柱2的前端透过滚柱固定孔41向前凸出;滚柱2的两侧设置有滚柱卡柱21,滚柱固定孔41的两侧向前凸起有与滚柱卡柱21匹配的凸起部42,滚柱2两侧的滚柱卡柱21卡接于滚柱固定孔41两侧的凸起部42。上述结构,可以使滚柱2较好地卡接固定,又不会影响滚柱2与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相接触时的摩擦。
[0024]优选的,滚柱2的数量为5个,且5个滚柱2为呈圆周地均匀分布于滚柱固定支架4 ;滚柱座3的前端设置有5个呈圆周地均匀分布的卡接块32,滚柱固定支架4开设有与卡接块32对应的卡接孔43,其中,滚柱固定支架4的卡接孔43卡接于滚柱座3的卡接块32,使滚柱固定支架4较好地固定于滚柱座3的前端。其中,滚柱座3是通过轴承5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6。当然,上述动冲击盘1、滚柱固定支架4、轴承5等均开设有用于套设于转动轴6的孔。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冲击钻需要冲击作业时,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驱动滚柱座3往前压,使滚柱座3前端的若干个滚柱2与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相接触,由于动冲击盘I随着转动轴6的转动和波浪形齿盘11的高低落差,通过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与若干个滚柱2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冲击,从而使转动轴6在转动的同时产生振动冲击,实现冲击模式的输出。当然,在冲击钻不需要冲击作业时,则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会驱动滚柱座3与动冲击盘I分离,即若干个滚柱2与波浪形齿盘11分离。
[0026]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在冲击输出时,本实用新型若干个滚柱2与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不是硬性接触,且由于滚柱2自身的滚动特性,从而使动冲击盘I的波浪形齿盘11与若干个滚柱2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冲击时产生的噪音小、省电,也不容易磨损,比较耐用,使用寿命长。
[002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包括动冲击盘,动冲击盘套设固定于冲击钻的转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用于抵触动冲击盘的滚柱、滚柱座、滚柱固定支架,所述若干个滚柱通过所述滚柱固定支架而固定于滚柱座的前端,所述滚柱座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且所述滚柱座与冲击钻的功能转换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冲击盘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若干个滚柱匹配的波浪形齿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座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滚柱匹配的滚柱槽位,所述滚柱的后端置于滚柱槽位内;所述滚柱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滚柱匹配的滚柱固定孔,所述滚柱的前端透过滚柱固定孔向前凸出;所述滚柱的两侧设置有滚柱卡柱,所述滚柱固定孔的两侧向前凸起有与所述滚柱卡柱匹配的凸起部,所述滚柱两侧的滚柱卡柱卡接于所述滚柱固定孔两侧的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的数量为5个,且5个滚柱为呈圆周地均匀分布于所述滚柱固定支架;所述滚柱座的前端设置有5个呈圆周地均匀分布的卡接块,所述滚柱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块对应的卡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座是通过轴承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
【文档编号】B23B45/16GK203401108SQ20132046186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钟能珍, 程昭鹏, 何志强, 何杰锋 申请人:东莞宝顺力电子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