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537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包括Y向导轨和X向导轨,所述X向导轨置于两条Y向导轨之上,并在X向导轨上平行相邻位置安装固定激光管和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可在沿X向导轨平行滑动,所述激光管和激光头光路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混合型光路结构,达到光程距离比飞行光路缩小一倍和激光能量损耗减小一倍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激光切割机采用全飞行光路造成激光能量损耗大和切割质量较低等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光路结构,更具体说,它涉及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激光切割机,均采用飞行光路结构,激光管安装于设备后部,激光束到达激光头部光路距离Z=Y行程+X行程,由于激光束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发散作用,造成激光能量随距离而下降,造成切割精度难于控制的缺陷。采用恒光路结构虽能克服这一不足,但因机械结构复杂和造价高昂而难于被用户接受。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光路短,损耗小,性能稳定的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
[0004]这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包括Y向导轨和X向导轨,所述X向导轨置于两条Y向导轨之上,并在X向导轨上平行相邻位置安装固定激光管和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可在沿X向导轨平行滑动,所述激光管和激光头光路配合连接。
[0005]作为优选:在X向导轨上,所述激光管的发射点A发出的光路上依次设有:45°夹角的折射镜B,和折射镜B成90°夹角设有折射镜C,和激光头成45°夹角的折射镜D。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混合型光路结构,达到光程距离比飞行光路缩小一倍和激光能量损耗减小一倍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激光切割机采用全飞行光路造成激光能量损耗大和切割质量较低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路示意图;
[0009]附图标记:Y向导轨1、X向导轨2、激光管3、激光头4、发射点A5、折射镜B6、折射镜C7、折射镜D8。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实用新型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
[0011]参见图1所不,这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包括Y向导轨I和X向导轨2,所述X向导轨2置于两条Y向导轨I之上,并在X向导轨2上平行相邻位置安装固定激光管3和激光头4,所述激光头4可在沿X向导轨2平行滑动,所述激光管3和激光头4光路配合。在X向导轨2上,所述激光管3的发射点A5发出的光路上依次设有:45°夹角的折射镜B6,和折射镜B6成90°夹角设有折射镜C7,和激光头4成45°夹角的折射镜D8。
[0012]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混合型光路结构,达到光程距离比飞行光路缩小一倍和激光能量损耗减小一倍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激光切割机采用全飞行光路造成激光能量损耗大和切割质量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Y向导轨I和X向导轨2,所述X向导轨2置于两条Y向导轨I之上,并在平行相邻位置安装固定激光管3和激光头4。如图2所示:所述激光管3发射的激光束从发射点A5出发,通过折射镜B6、折射镜C7、折射镜D8后进入激光头4头部凸镜聚焦点E,形成切割光束。所述激光管3与折射镜B6、折射镜C7由于安装于X向导轨2上固定位置,造成Y向光程恒定不变的恒光路结构。所述折射镜D8则可随激光头4沿X向移动,光程距离随控制变化,形成飞行光路结构。从图2所示可见,这种混合光路结构的光程距离Z=X行程,显然,当设备X行程=Y行程时,光程距离必然比普通飞行光路结构缩小一倍,而激光能量损耗也相应减少一倍,从而提高了激光机切割精度和安装调试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Y向导轨(I)和X向导轨(2),所述X向导轨⑵置于两条Y向导轨⑴之上,并在X向导轨⑵上平行相邻位置安装固定激光管(3)和激光头(4),所述激光头(4)可在沿X向导轨(2)平行滑动,所述激光管(3)和激光头(4)光路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切割机混合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X向导轨(2)上,所述激光管(3)的发射点A(5)发出的光路上依次设有:45°夹角的折射镜B (6),和折射镜B(6)成90°夹角设有折射镜C(7),和激光头(4)成45°夹角的折射镜D(8)。
【文档编号】B23K26/38GK203409426SQ20132051211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肖泽金, 江辉, 卢新泉 申请人:东阳市双燕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