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轮拔拉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837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轮拔拉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设备维修拔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轮拔拉装置,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对轮拔拉装置拔拉内径不可调且张拉吨位高低、造价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对轮拔拉装置,包括受力底板、千斤顶和对轮,受力底板设置在对轮的前端,在受力底板的中间开设有调节孔,千斤顶在受力底板的中间位置,在对轮上的安装孔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月型拉盘,在受力底板的调节孔和对轮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处横穿有丝杠,月型拉盘上设置有与丝杠大小相匹配的通孔且丝杠穿过月型拉盘,在丝杠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本实用新型简单方便,适用于内径不同的对轮的拔拉作业,且拔拉吨位数高,设备造价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对轮拔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设备维修拔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轮拔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厂日常的设备维修过程中,大多数要对电动机、引风机等设备的电机轴进行维修和清理,在电动机和引风机维修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对轮进行拆卸,采用传统的机械拉马及传统对轮拔拉装置因其吨位不足或拉爪张距小等原因,不能再配合紧密的大型对轮拔拉作业中使用,给检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传统的对轮拔拉器一般成本费用较高,这样给企业也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0004]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调节拔拉内径且张拉吨位高、造价成本低的新型的对轮拔拉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为:
[0006]提供了一种新的对轮拔拉装置,包括受力底板、千斤顶和对轮,受力底板设置在对轮的前端,在受力底板的上端固定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吊环,在受力底板的中间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调节孔,千斤顶设置在受力底板的中间位置,在对轮上的安装孔的背面紧贴对轮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月型拉盘,在受力底板的调节孔和对轮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处横穿有丝杠,月型拉盘上设置有与丝杠大小相匹配的通孔且丝杠穿过月型拉盘,在丝杠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分别紧贴受力底板和月型拉盘的端面,受力底板采用厚度为30mm的加厚型钢板且在受:力底板的背面焊接有厚度为30mm的钢条,钢条为上下对称的两根,所述的千斤顶采用螺旋千斤顶。
[0007]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有效的解决了在拔拉过程中可以自动调节拔拉内径的技术问题,适用于内径不同的对轮的拔拉作业,且拔拉吨位数高,设备造价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受力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丝杠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月型拉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为千斤顶;2为吊环;3为受力底板;4为调节孔;5为对轮;6为月型拉盘;7为通孔;8为钢条;9为丝杠;10为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对轮拔拉装置,包括受力底板3、千斤顶1和对轮5,受力底板3设置在对轮5的前端,为了方便平常作业起吊,在受力底板3的上端固定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吊环2,在受力底板3的中间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调节孔4,千斤顶1设置在受力底板3的中间位置,在对轮5上的安装孔的背面紧贴对轮5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月型拉盘6,在受力底板3的调节孔4和对轮5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处横穿有丝杠9,月型拉盘6上设置有与丝杠9大小相匹配的通孔7且丝杠9穿过月型拉盘6,在丝杠9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10,紧固螺母10分别紧贴受力底板3和月型拉盘6的端面,受力底板3采用厚度为30mm的加厚型钢板,为了防止受力底板变形,在受力底板3的背面焊接有厚度为30mm的钢条,钢条为上下对称的两根,为了保证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不漏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千斤顶为螺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在拔拉过程中可以自动调节拔拉内径的技术问题,适用于内径不同的对轮的拔拉作业,且拔拉吨位数高,设备造价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对轮拔拉装置,包括受力底板、千斤顶和对轮,其特征是:受力底板设置在对轮的前端,在受力底板的上端固定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吊环,在受力底板的中间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调节孔,千斤顶设置在受力底板的中间位置,在对轮上的安装孔的背面紧贴对轮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月型拉盘,在受力底板的调节孔和对轮的安装孔的对应位置处横穿有丝杠,月型拉盘上设置有与丝杠大小相匹配的通孔且丝杠穿过月型拉盘,在丝杠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分别紧贴受力底板和月型拉盘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轮拔拉装置,其特征是:受力底板采用厚度为30_的加厚型钢板且在受力底板的背面焊接有厚度为30mm的钢条,钢条为上下对称的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轮拔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千斤顶采用螺旋千斤顶。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3495512SQ20132058699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张鹏飞, 包群山, 郭须锴, 王庆良, 闫俊 申请人: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