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0468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弯管器,能够灵活地适应多种待弯曲的管材或穿刺针的直径。该手持式弯管器包括外壳体、第一手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第二手柄、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固定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由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长度来调节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间距,待弯曲的管材从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穿过,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长度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管材进行弯折。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弯管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手持式弯管器。
【背景技术】
[0002]医疗穿刺针的远端在某些应用中需要有一定的弯型,如在心脏房间隔穿刺中,远端弯曲的穿刺针能准确刺穿卵圆窝,帮助导引鞘进入左心房。针对不同患者的心脏构造,需要设计出不同弯型的穿刺针,方便医生的操作。
[0003]对于穿刺针的折弯操作通常采用弯管器来完成。CN102327937A中公开了一种弯管器,在其固定轮的外周圆上平行地设有多个凹槽,可弯曲多种尺寸不同的管子。但这种弯管器可以弯曲的管材的直径种类取决于凹槽的种类,能够处理的管材直径种类数目有限。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弯管器,能够灵活地适应多种待弯曲的管材或穿刺针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手持式弯管器,包括:外壳体,具有底板和连接于该底板的一组对边的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同位于该底板的第一侧并垂直于该底板;第一手柄,其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并且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侦队所述固定件在与所述第一手柄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长度可调;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二者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并且在各自的两个底面圆心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长度被调节时,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二者的轴间距被调节以用于在二者之间侧面的最近位置处夹持管材;第二手柄,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滚轮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在使其与所述第一手柄的夹角变小的运动方式下带动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的轴转动,从而使当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夹持的管材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二手柄同步进行所述运动方式时,该管材在夹持处被折弯。
[0007]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手柄上,用于对管材限位以使管材与所述第二手柄同步运动。
[0008]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可调节连接,用于调节该管材被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夹持的位置。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的螺杆,该螺杆的靠近所述第一滚轮的一端具有一段中空结构,该螺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侧面的最近位置处的切线方向。
[0010]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手柄平行于所述切线方向时,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上的管材定位位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侧面的最近位置、以及所述螺杆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0011 ]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侧面沿圆周向有一个或多个凹槽。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部件,每个所述定位部件用于对一条所述管材进行定位。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滚轮的一个或两个底面上有圆心角度刻度;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滚轮的一端有孔,从所述孔中可见所述圆心角度刻度。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下凹部;条状的第二部件,一端具有嵌入在所述下凹部内的凸出部;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凹部的壁上,并且穿过该壁顶在所述凸出部,使所述凸出部固定在所述下凹部内。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和条状的第二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伸缩铰链。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下凹部,该下凹部的内壁有多个凹坑;条状的第二部件;11形连接件,嵌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端,该U形连接件两臂的端部附近各有一个凸起,该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坑的形状匹配;两个按钮,嵌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附近,并位于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的外侧,当所述两个按钮被按下时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互相靠近并且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部件的下凹部内,并且此时所述两个按钮被释放时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互相远离从而使所述U形连接件上的两个凸起卡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下凹部的内壁的凹坑内。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手持式弯管器的两个滚轮固定在长短可调的固定件上,由滚轮的间距决定能够弯折的管材的直径,这种结构使手持式弯管器可灵活地适用于弯折各种直径的管材,特别是能够对直径相当小(例如0.5MM至3MM)的管材进行弯折。该手持式弯管器可以同时进行多条管材的弯折,并能够实时显示管材的弯折程度,以及能够精确调节弯折位置。另外由于这种弯管器是手持式,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适于手术现场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2A、图2B、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0022]图3A、图3B、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轮的侧面的示意图;
[0023]图4A、图4B、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002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装配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这种手持式弯管器中,第一手柄I与外壳体2的底板21垂直连接,底板21的一组对边连接有垂直于底板21的第一侧板221和第二侧板222。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221和第二侧板222的内侧。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结构可相同,呈条形并且长短(即沿垂直于图中第一手柄I的箭头100所示方向)可调。
[0027]手持式弯管器中的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具体而言,连接杆8依次穿过第一固定件4上的孔41、第二滚轮12轴心的孔121、第二固定件5上的孔51 ;连接杆7依次穿过第二侧板222上的孔231、第一固定件4上的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滚轮3轴心的孔31、第二固定件上的孔52、第一侧板221上的孔(图中未示出);连接杆6依次穿过第二侧板222上的孔232、第一固定件4上的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固定件5上的孔(图中未示出)、第一侧板221上的孔(图中未示出)。
[0028]手持式弯管器中的第二手柄13的一端先穿过第一定位装置14的空腔141然后连接在第二滚轮12的侧面,并且与第二滚轮12的轴向垂直。手持式弯管器中还有与外壳体2的底板21连接的第二定位装置。在使用手持式弯管器进行弯管操作时,管材是从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之间穿过,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的相近侧面之间的位置(下文中称作“夹持位置”)用来夹持管材,该夹持位置两侧的管材分别被第一定位装置14和第二定位装置所定位,这样在扳动第二手柄13使其与第一手柄I的夹角变小的情况下,第二手柄13带动第二滚轮12转动,此时管材被第一定位装置14定位的部分能随第二手柄13 —起相对于第一手柄I运动,而管材被第二定位装置定位的部分与第一手柄I保持相对静止,这样夹持位置两侧的管材产生相对运动,于是管材在夹持位置附近被折弯。如果不设置第一定位装置14,则需操作人员在将管材从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之间穿过后,将管材与第二手柄13捏在一起然后扳动第二手柄13。
[0029]第二定位装置的一种结构是由图中所示的固定在底板21内侧的平台件10和穿过平台件10上的孔101的滚花螺杆9,滚花螺杆9的图中视角的上端具有一段中空结构,以供管材插入该中空结构内从而被定位。滚花螺杆9与第一滚轮3或第二滚轮12在夹持位置的切向一致。因为管材通常较细,滚花螺杆9的中空结构随之具有较细的内径,所以管件从两个滚轮之间穿过之后不易与滚花螺杆9的中空结构对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设计第一定位装置14上的管材定位位置(例如下文中的定位部件408所形成的管材定位位置),使当第二手柄13平行于上述的切向时,该定位位置、夹持位置、以及滚花螺杆9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管件从两个滚轮之间穿过之后顺利进入滚花螺杆9的中空结构内。
[0030]在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的长度改变时,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2的轴间距也发生改变。而该轴间距决定了可被弯折的管材的直径,所以通过调节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的间距,能够使手持式弯管器灵活地适应于多种管材的直径。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滚轮3和/或第二滚轮12的外径的方式来实现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2的间距的改变,为此,连接杆7和连接杆8可选用销轴,拆卸方便,第一滚轮3和/或第二滚轮12可以拆卸下来并且采用其他直径的滚轮替换。
[0031]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各可以是两段的结构,该两段以一定形式连接并且间距可调,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与该两段连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采用图2A、图2B、图2C中的固定件的结构。图2A、图2B、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固定件21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211和条状的第二部件212,第一部件211的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即图中箭头方向)的下凹部213,第二部件212的一端有凸出部214,嵌在下凹部213内。另有固定装置215,设置在下凹部213的壁上,并且穿过该壁顶住凸出部214,使凸出部214固定在下凹部213内。固定装置215可以是螺钉或螺杆,拧松之后可以调节凸出部214嵌进下凹部213内的深度,从而调节了固定件21的长度,调节完成之后拧紧固定装置215从而使固定件21的长度得以固定。
[0032]图2B中的固定件22同样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221和条状的第二部件222,二者由伸缩铰链223连接。该伸缩铰链223最好是具有比较大的阻尼,使其开度调节之后第一部件221和第二部件222的间距比较稳定。
[0033]图2C中的固定件23也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231和条状的第二部件232。第一部件231的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下凹部233,该下凹部233的内壁有多个凹坑234。U形连接件235嵌在第二部件232的第一端,该U形连接件235的两臂2351、2352的端部附近各有一个凸起2361、2362,该凸起的形状与凹坑234的形状匹配。另有两个按钮2371、2372分别嵌在第二部件232的第一端附近,并位于U形连接件235的两臂的外侧。U形连接件235因其形状使其两臂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当两个按钮2371、2372被按下时U形连接件的两臂互相靠近并且能够插入第一部件231的下凹部233内,此时再释放两个按钮,U形连接件的两臂就互相远离从而使两个凸起2361、2362卡在第一部件231的下凹部233的内壁的凹坑234内。图中示出的是两个凸起2361、2362卡在凹坑234内的情形。两个凸起卡在不同的凹坑内,第一部件231和第二部件232就具有不同的间距,使固定件23具有不同的长度。
[0034]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的侧面可以设置多组凹槽从而对同时穿过的多条管材进行限位,这样就可以一次同时对多条管材进行弯折。图3A、图3B、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轮的侧面的示意图。图3A中的第一滚轮51和第二滚轮52上各有一条凹槽511、521。图3B中,两个滚轮上各有两条凹槽;图3C中,两个滚轮上各有三条凹槽。这些凹槽都分布在滚轮侧面,并且平行于滚轮的底面。
[0035]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也可以具有能够固定多条管件的结构,以使手持式弯管器能够同时弯折多条管材。以图1所示的第一定位装置14为例,其可以采用的结构分别如图4A至图4C所示。图4A、图4B、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其中409表示管材。从图中可看出,图4A、图4B、图4C中的第一定位装置41、42、43中有一至三个U形的定位部件408,因此分别可以对一条、两条、三条管材进行定位。对于第二定位装置来说,平台件10上可以设置多个孔,并且设置多个滚花螺杆。
[003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手持式弯管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手持式弯管器的基本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手持式弯管器的基本结构相似。该手持式弯管器的第二定位装置包括平台件10、螺母11和滚花螺杆9,螺母11的作用是使滚花螺杆9更加稳固。图5中示出了管材15插入到滚花螺杆9的端部的状态。因为滚花螺杆9能够比较精确地在其长度方向上运动,所以能够精确地调节管材15在穿过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12之后延伸到滚花螺杆9的端部的长度,也就是说管材15的弯折位置能够被相当精确地调节。第二滚轮12的底面上有圆心角刻度128,第一固定件4上有更多的孔,图中示出了两个孔47、48,通过这两个孔可以看到圆心角刻度,并读出当前第二滚轮12转过的角度,从而可以得知管材15的弯折程度。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手持式弯管器的两个滚轮固定在长短可调的固定件上,由滚轮的间距决定能够弯折的管材的直径,这种结构使手持式弯管器可灵活地适用于弯折各种直径的管材,特别是能够对直径相当小(例如0.5MM至3MM)的管材进行弯折。该手持式弯管器可以同时进行多条管材的弯折,并能够实时显示管材的弯折程度,以及能够精确调节弯折位置。另外由于这种弯管器是手持式,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适于手术现场使用。
[003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具有底板和连接于该底板的一组对边的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同位于该底板的第一侧并垂直于该底板; 第一手柄,其端部与所述底板连接,并且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 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侧,所述固定件在与所述第一手柄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长度可调; 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二者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并且在各自的两个底面圆心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长度被调节时,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二者的轴间距被调节以用于在二者之间侧面的最近位置处夹持管材; 第二手柄,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滚轮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手柄在使其与所述第一手柄的夹角变小的运动方式下带动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的轴转动,从而使当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夹持的管材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二手柄同步进行所述运动方式时,该管材在夹持处被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手柄上,用于对管材限位以使管材与所述第二手柄同步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可调节连接,用于调节该管材被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夹持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中具有与所述外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的螺杆,该螺杆的靠近所述第一滚轮的一端具有一段中空结构,该螺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侧面的最近位置处的切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手柄平行于所述切线方向时,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上的管材定位位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侧面的最近位置、以及所述螺杆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侧面沿圆周向有一个或多个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部件,每个所述定位部件用于对一条所述管材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轮的一个或两个底面上有圆心角度刻度; 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滚轮的一端有孔,从所述孔中可见所述圆心角度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 条状的第一部件,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下凹部; 条状的第二部件,一端具有嵌入在所述下凹部内的凸出部; 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凹部的壁上,并且穿过该壁顶在所述凸出部,使所述凸出部固定在所述下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条状的第一部件和条状的第二部件; 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伸缩铰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 条状的第一部件,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下凹部,该下凹部的内壁有多个凹坑; 条状的第二部件; U形连接件,嵌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端,该U形连接件两臂的端部附近各有一个凸起,该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坑的形状匹配; 两个按钮,嵌在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端附近,并位于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的外侧,当所述两个按钮被按下时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互相靠近并且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部件的下凹部内,并且此时所述两个按钮被释放时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臂互相远离从而使所述U形连接件上的两个凸起卡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下凹部的内壁的凹坑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弯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所 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文档编号】B21D7/14GK203599313SQ20132074607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杨谦谦, 张清淳, 梁波, 张志明, 孙毅勇, 谭家宏, 郭小静, 王慧 申请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