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0943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康铜丝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模,上模包括位于并行设置的两个上模侧板,两个上模侧板之间形成上模凹槽;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与上模适配的下模,下模包括下模中板和对称设置于下模中板两侧的下模侧板,两个下模侧板与下模中板之间共同形成两个下模凹槽;下模中板与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凹槽相适配;下模中板和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上模侧板的下端、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其可使康铜丝一次性成型,结构形状一致性好,成型效率高,还可防止康铜丝折弯处产生折痕。
【专利说明】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康铜是以铜镍为主要成份的电阻合金。其具有较低的电阻温度系数,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480°C以下),加工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主要用于制作仪器仪表,电子以及工业设备中的电子元件。康铜丝多用于稳压电路中,用于过流保护,测试负载电流。
[0003]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为提高康铜丝的散热性能,或规避其他电器元件或结构,需将其弯折成“m”形或波浪形使用,而手工折弯效率低下,而且折弯形状难于统一,极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铜丝成型效率高、状态一致性高的康铜丝成型
>J-U ρ?α装直。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包括并行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座垂直的两个上模侧板,两个所述上模侧板之间形成上模凹槽;所述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模适配的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并行设置且与所述下模座垂直的下模中板和两个下模侧板,两个所述下模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模中·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模侧板与所述下模中板之间形成两个下模凹槽;
[0006]所述下模中板与所述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所述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下模凹槽相适配;
[0007]所述下模中板和所述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所述上模侧板的下端、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
[000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模切刀,两个所述上模切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模侧板的外侧;所述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下模切刀,两个所述下模切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模侧板的外侧;两个所述上模切刀分别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下模切刀相适配。
[0009]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康铜丝定位槽并排设有多列。
[001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同一列的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宽均相同;不同列的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宽均不相同。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铜丝成型装置,由于其设置了相互适配的上模和下模,并使下模中板与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凹槽相适配,在对康铜丝进行成型作业时,可保证康铜丝各折弯部分受力平衡,结构形状一致性好,使康铜丝一次性成型,达到预期效果,成型效率高;在下模中板和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可使康铜丝在成型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防止其产生径向移动,影响成型效果;在上模侧板的下端、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则可防止康铜丝折弯处产生折痕,使康铜丝的成型状态保持一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铜丝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上模座,11-上模切刀,2-下模座,21-下模切刀,3-上模,31-上模侧板,32-上模凹槽,4-下模,41-下模中板,42-下模侧板,43-下模凹槽,44-康铜丝定位槽,5-康铜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铜丝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模,上模包括位于并行设置的两个上模侧板,两个上模侧板之间形成上模凹槽;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与上模适配的下模,下模包括下模中板和对称设置于下模中板两侧的下模侧板,两个下模侧板与下模中板之间共同形成两个下模凹槽;下模中板与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凹槽相适配;下模中板和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上模侧板的下端、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
[00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部分。
[0017]康铜丝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2,上模座I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模3,上模3包括位于并行设置的两个上模侧板31,两个上模侧板31之间形成上模凹槽32 ;下模座2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与上模适配的下模4,下模4包括下模中板41和对称设置于下模中板41两侧的下模侧板42,两个下模侧板42与下模中板41之间共同形成两个下模凹槽43 ;下模中板41与上模凹槽32相适配,两个上模侧板31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凹槽43相适配,在对康铜丝5进行成型作业时,可保证康铜丝5各折弯部分受力平衡,结构形状一致性好,使康铜丝5 —次性成型,达到预期效果,成型效率高;下模中板41和下模侧板42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44,可使康铜丝5在成型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防止其产生径向移动,影响成型效果;在上模侧板31的下端、康铜丝定位槽44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则可防止康铜丝5折弯处产生折痕,使康铜丝5的成型状态保持一致。
[0018]在该实施例中,上模座I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模切刀11,两个上模切刀11分别位于两个上模侧板31的外侧;下模座2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下模切刀21,两个下模切刀21分别位于两个下模侧板42的外侧;两个上模切刀11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切刀21相适配。上模切刀11和下模切刀21的设置,使得该康铜丝成型装置具备裁切功能,可在对康铜丝5进行折弯成型时,将康铜丝5两端多余的部分进行切除,扩大了该康铜丝成型装置的适用范围,还可使用较长长度的康铜丝5进行裁切折弯,提高康铜丝原料的利用率。
[0019]在该实施例中,康铜丝定位槽44并排设有多列,则可实现同时对多跟康铜丝5进行折弯成型,或者对康铜丝5进行折弯成型时,将各康铜丝定位槽44轮流使用,延长该康铜丝成型装置的使用寿命。其中,下模中板41和两个下模侧板42上位置相对的康铜丝定位槽44为一列。
[0020]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康铜丝定位槽44的槽宽均不相同,则可使该康铜丝成型装置对不同直径的康铜丝5进行折弯成型,进一步扩大该康铜丝成型装置的适用范围。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铜丝成型装置,由于其设置了相互适配的上模和下模,并使下模中板与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下模凹槽相适配,在对康铜丝进行成型作业时,可保证康铜丝各折弯部分受力平衡,结构形状一致性好,使康铜丝一次性成型,达到预期效果,成型效率高;在下模中板和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可使康铜丝在成型过程中的位置保持不变,防止其产生径向移动,影响成型效果;在上模侧板的下端、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则可防止康铜丝折弯处产生折痕,使康铜丝的成型状态保持一致。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康铜丝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包括并行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座垂直的两个上模侧板,两个所述上模侧板之间形成上模凹槽;所述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模适配的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并行设置且与所述下模座垂直的下模中板和两个下模侧板,两个所述下模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模中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模侧板与所述下模中板之间形成两个下模凹槽; 所述下模中板与所述上模凹槽相适配,两个所述上模侧板分别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下模凹槽相适配; 所述下模中板和所述下模侧板的上端均对应设有康铜丝定位槽,所述上模侧板的下端、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口及底边均设有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铜丝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模切刀,两个所述上模切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模侧板的外侧;所述下模座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下模切刀,两个所述下模切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模侧板的外侧;两个所述上模切刀分别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下模切刀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康铜丝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铜丝定位槽并排设有多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铜丝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宽均相同;不同列的所述康铜丝定位槽的槽宽均不相同。
【文档编号】B21F1/00GK203635812SQ201320863139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林 申请人:潍坊万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