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三维钻床的新型移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564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三维钻床的新型移动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数控三维钻床,主要采用型钢焊接的框架式结构,其移动单元主要由固定立柱和移动侧动力头组成,该移动单元其行程全靠移动侧动力头本身行程保证,但当移动侧动力头行程过长时,其主轴空悬距离过长,在高速切削过程中,严重影响成孔精度,如果移动侧动力头行程缩短,则其移动单元行程就会受限,即设备的最大加工范围就会受限。故此,目前传统数控三维钻床的移动单元并不能满足大规格,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维护简单,既能保证加工精度,又能保证大规格加工范围的数控三维钻床的新型移动单元。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数控三维钻床的移动单元,包括由底座、两根固定立柱以及横梁组成数控三维钻床的基本框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横梁上均安装有直线导轨,所述底座处直线导轨上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一侧安装有压料单元,另一侧安装有活动立柱,所述活动立柱顶端还安装有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与横梁上的直线导轨相配合,所述活动立柱中安装有移动侧动力头,且设置有直线导轨,移动侧动力头可通过伺服电机及精密滚珠丝杠驱动其沿活动立柱上的直线导轨运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移动侧动力头通过直线导轨固定在活动立柱上,而活动立柱又与压料单元共同固定在滑板上,该部件组合即为新型移动单元。从而使传统移动单元中移动侧动力头伸出的多余空行程兼并在压料动作中,既能减少无效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在大规格材料加工时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数控三维钻床的新型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传统的数控三维钻床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料单元,2、滑板,3、直线导轨,4、底座,5、移动侧动力头,6、活动立柱,7、固定立柱,8、横梁,9、导向滑块,10、精密滚珠丝杠,11、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数控三维钻床的新型移动单元,包括由底座4、两根固定立柱7以及横梁8组成数控三维钻床的基本框式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与横梁8上均安装有直线导轨3,所述底座4处直线导轨3上安装有滑板2,所述滑板2一侧安装有压料单元1,另一侧安装有活动立柱6,所述活动立柱6顶端还安装有导向滑块9,导向滑块9与横梁8上的直线导轨3相配合,所述活动立柱6中安装有移动侧动力头5,且设置有直线导轨3,移动侧动力头5可通过伺服电机11及精密滚珠丝杠10驱动其沿活动立柱6上的直线导轨3活动。本发明将滑板2作为新型移动单元的安装基准,将压料单元1和活动立柱6均安装在滑板2上,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活动立柱6上安装可升降移动的移动侧动力头5,从而使移动侧动力头5间接与压料单元1为相对固定位置,由于压料单元1在钻削加工时将贴合工件表面,故可认为移动侧动力头5与工件间距恒定,从而使移动侧动力头5行程固定;同时为保证移动侧动力头5的稳定性,在活动立柱6顶端设置有导向滑块9,并使导向滑块9与横梁8上的直线导轨3相配合,从而使活动立柱6与数控三维钻床的框式支撑架关联为一个整体,同时导向滑块9与直线导轨3将活动立柱6和底座4、活动立柱6和横梁8连接在一起,故活动立柱6又拥有移动侧动力头5进给方向的横向自由度。由于活动立柱6与压料单元1共同安装在一块滑板2上,故当压料单元1进行侧压料动作时,滑板2将带动压料单元1及活动立柱6均向工件方向移动,且当压料单元1贴紧工件时,移动侧动力头5距离工件距离为恒定值,故移动侧动力头5只需要提供恒定进给行程即可,不再需要根据工件的变大而不断加大行程,故传统移动单元中移动侧动力头伸出的多余空行程被合并在压料动作中,即用压料过程抵消了因材料规格增大带来行程加长,从而有效完成了期望目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