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55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底板上沿同一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恒力拉丝机构,恒力拉丝机构包括套筒和内芯,内芯套装在套筒内,内芯沿轴线开设有通孔,通孔孔径小于螺旋卷外径;第二支撑架上安装有导丝轮,第四支撑架上安装有收丝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恒力拉伸机构中的通孔来保证螺旋卷在通过通孔时具有一恒定的拉力,并配备了一个导丝轮以释放拉伸应力,可以边拉伸边使用,具有机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与金属减振器毛坯编织装置集成等优点。
【专利说明】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金属减振器产品专用工装,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将具有弹性的螺旋卷等间距拉伸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金属减振器又名金属橡胶,是由不锈钢金属丝经过螺旋卷缠绕、定距拉伸、毛坯编织、冲压成型等多个工艺制作而成。以往螺旋卷定距拉伸工艺主要由人工手动完成,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过程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拉伸力度无法控制,很难保证拉伸后螺旋卷螺距的一致性,直接影响了金属橡胶构件成型过程中螺旋卷之间结合力的均匀性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0003]在申请号为01277054.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卷定螺距拉伸装置,它是采用电机驱动两个胶轮将螺旋卷挤压拉伸,是一种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传动繁琐的独立装置,且螺旋卷在挤压拉伸后无法直接使用,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与金属减振器毛坯编织装置集成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沿同一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恒力拉丝机构,所述恒力拉丝机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所述内芯套装在套筒内,所述内芯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径小于被拉伸的螺旋卷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安装有导丝轮,所述第四支撑架上安装有收丝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包括芯身和设置在所述芯身轴向两端的外侧芯头和内侧芯头,所述外侧芯头、芯身和内侧芯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芯身沿轴线开设有中部通孔,所述内侧芯头沿轴线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外侧芯头沿轴线开设有进线孔,所述中部通孔、进线孔与出线孔构成所述通孔。
[0007]优选地,所述芯身与内侧芯头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所述芯身与内侧芯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出线孔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的直径尺寸;所述外侧芯头伸出套筒,所述进线孔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的直径尺寸。
[0008]优选地,所述芯身与内侧芯头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所述芯身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内侧芯头伸出套筒,所述出线孔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的直径尺寸;所述外侧芯头伸出套筒,所述外侧芯头沿轴线设有延伸至芯身端部的十字型切口,所述十字型切口与进线孔同中心轴,所述进线孔的直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部通孔的直径尺寸。
[0009]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第二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架上设有退丝杆。
[0010]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定距拉伸是通过开设在恒力拉丝机构中的通孔来实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机驱动两个胶轮将螺旋卷挤压拉伸的手段,更易实现,且机构简单、体积小巧,更易保证拉伸后螺旋卷螺距的一致性,一种适合批量生产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的恒力拉丝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可调式恒力拉丝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它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8,在底板8上沿同一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架10、第二支撑架9、第三支撑架6及第四支撑架7,在第一支撑架10上安装有恒力拉丝机构I,第二支撑架9上安装有导丝轮2,第三支撑架6上设有退丝杆3,第四支撑架7上安装有收丝机构4。
[0016]使用时,螺旋卷5从恒力拉丝机构I的一端进入,导丝轮2将螺旋卷5从恒力拉丝机构I的另一端拉伸,退丝杆3将螺旋卷5从导丝轮2上退下后,螺旋卷5的拉伸应力得以释放,通过调整退丝杆3位置,可以调整拉升螺旋卷5应力释放程度,从而可得到拉升后弹力不同的螺旋卷5。
[0017]其中导丝轮2与收丝机构4均可由电机驱动转动,导丝轮2钩取螺旋卷5时的线速度需与收丝机构4收取螺旋卷5时的线速度保持一致。
[0018]本实施例的的恒力拉丝机构I包括套筒11和内芯12,内芯12套装在套筒11内,内芯12沿轴线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孔径需小于被拉伸的螺旋卷外径。
[0019]本实施例的内芯12包括芯身12.1和设置在芯身12.1轴向两端的外侧芯头12.2和内侧芯头12.3,外侧芯头12.2、芯身12.1和内侧芯头12.3为一体式结构,芯身12.1沿轴线开设有中部通孔12.4,内侧芯头12.3沿轴线开设有出线孔12.7,外侧芯头12.2沿轴线开设有进线孔12.5,中部通孔12.4、进线孔12.5与出线孔12.7构成上述通孔。
[0020]参考图2,此方案的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固定设置在套筒11内,出线孔12.7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外侧芯头12.2伸出套筒11,进线孔12.5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此方案由于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是固定在套筒11内的,因此,此恒力拉丝机构I可适应一种定距拉伸尺寸的螺旋卷,若要使螺旋卷的定距拉伸改变,更换另一种通孔孔径大小的内芯12即可。
[0021]参考图3,此方案的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芯身12.1套装在套筒11并与套筒11螺纹连接,内侧芯头12.3伸出套筒11,出线孔12.7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外侧芯头12.2伸出套筒11,外侧芯头12.2沿轴线设有延伸至芯身12.1端部的十字型切口 12.6,十字型切口 12.6与进线孔12.5同中心轴,进线孔的直径尺寸小于或等于中部通孔的直径尺寸。此方案中,由于螺旋卷的螺旋间距只有恒力拉丝机构I的通孔孔径有关,因此,通过旋转套筒11,即可调整进线孔12.5的孔径大小,调节灵活方便,以适用于不同外径的螺旋卷,通用性强,此恒力拉丝机构I为可调式恒力拉丝机构。调整恒力拉丝机构I的进线孔12.5的孔径大小,使其小于螺旋卷外径,当将螺旋卷从该孔中拉出后,即可得到拉伸间距相等的螺旋卷。由于此方案采用内径连续可调的小孔机构来调整恒力拉丝孔孔径,可方便的获得拉伸间距连续可调的螺旋卷,所生产出的螺旋卷类型丰富。
[0022]本实用新型通过恒力拉伸机构中的通孔来保证螺旋卷在通过通孔时具有一恒定的拉力,并配备了一个导丝轮以释放拉伸应力,可以边拉伸边使用,具有机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与金属减振器毛坯编织装置集成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沿同一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撑架(10)、第二支撑架(9)、第四支撑架(7),所述第一支撑架(10)上安装有恒力拉丝机构(I),所述恒力拉丝机构(I)包括套筒(11)和内芯(12),所述内芯(12)套装在套筒(11)内,所述内芯(12)沿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径小于被拉伸的螺旋卷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9)上安装有导丝轮(2),所述第四支撑架(7)上安装有收丝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2)包括芯身(12.1)和设置在所述芯身(12.1)轴向两端的外侧芯头(12.2)和内侧芯头(12.3),所述外侧芯头(12.2)、芯身(12.1)和内侧芯头(12.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芯身(12.1)沿轴线开设有中部通孔(12.4),所述内侧芯头(12.3)沿轴线开设有出线孔(12.7),所述外侧芯头(12.2)沿轴线开设有进线孔(12.5),所述中部通孔(12.4)、进线孔(12.5)与出线孔(12.7)构成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所述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11)内,所述出线孔(12.7)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所述外侧芯头(12.2)伸出套筒(11),所述进线孔(12.5)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身(12.1)与内侧芯头(12.3)的外圆直径尺寸相同,所述芯身(12.1)与套筒(11)螺纹连接,所述内侧芯头(12.3)伸出套筒(11),所述出线孔(12.7)的直径尺寸由外向内依次递减至所述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所述外侧芯头(12.2)伸出套筒(11),所述外侧芯头(12.2)沿轴线设有延伸至芯身(12.1)端部的十字型切口(12.6),所述十字型切口(12.6)与进线孔(12.5)同中心轴,所述进线孔(12.5)的直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部通孔(12.4)的直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卷恒力拉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还安装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6)位于第二支撑架(9)和第四支撑架(7)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架(6)上设有退丝杆(3)。
【文档编号】B21F3/02GK204159792SQ20142045526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张乐, 余峰, 彭振洲, 李安静, 刘亚峰, 吴凡, 张宏强, 吴刚 申请人: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