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25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下模及固定块用螺栓固定在下垫板上;下模上部的形状与弯管内圆弧面相对应,上模下部的形状与弯管外圆弧面相对应;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与下模不接触;模柄固定在上模上。模具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管子成形和脱模。采用弯管圆弧面定位方式,保证零件成形尺寸,不单边、不偏心。采用半圆形设计固定块,使管子在固定块上不产生晃动和失稳,并且能够牢固稳定地放置在上面,不需压紧装置。该模具结构新颖、简约,操作简单高效。
【专利说明】
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

【背景技术】
[0002]当产品为一端需弯形的管子,弯形不是截面为圆的管子弯形,而是截面为一段圆心角小于180°圆弧的弯形时,若采用传统工艺方法,管子下料时为满足弯形的工艺要求需放加工余料,在弯管机弯形后再由机加铣掉余料,而这些余料是在管子弯形后的弯曲形状时的余料,这样弯曲的管子在机加铣时有一定的难度,加工费时费料,加工效率低,不适合批量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周期,下料时不需放余料,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产品在直管时铣缺口后采用模具弯形,不仅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而且加工简单、质量可靠。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包括:上摸3、下模2、下垫板1、固定块4、模柄6,
[0005]所述下模2、固定块4用螺栓5固定在下垫板I上;
[0006]所述下模2上部的形状与弯管内圆弧面相对应,上模3下部的形状与弯管外圆弧面相对应;
[0007]所述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与下模不接触;
[0008]所述模柄6固定在上模3上;
[0009]所述下模2通过下垫板I安装在油压机的下工作台上;
[0010]所述上模通过模柄6安装在油压机的上工作台上。
[0011]所述固定块4上部为半圆形凹面。
[0012]本实用新型薄壁管子弯形模优点在于:1、模具采用分体式设计,安装在油压机上使用,便于管子成形和脱模。2、采用弯管圆弧面定位方式,保证零件成形尺寸,不单边、不偏心。3、采用半圆形设计固定块,使管子在固定块上不产生晃动和失稳,并且能够牢固稳定地放置在上面,不需压紧装置。
[0013]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的薄壁管子弯形模,结构新颖、简约、高效,从模具结构,成型加工方案等方面思路创新,模具实用、操作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薄壁管子弯形模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弯形模采用分体式设计,管子易于成形和便于脱模,下模2是弯管内圆弧面的造型工具,上模3是弯管外圆弧面的造型工具。为了防止管子弯曲时断面变为椭圆形和出现折皱,以下模2端面定位,固定块4采取半圆形设计固定管子,使管子不会产生晃动和失稳并且能够牢固的放置在上面;压形时,随着上模3逐渐向下运动,与管子外表面贴合,上模3、下模2逐渐压合,在上、下模共同作用下管子产生变形,直至成形,则组成了压形弯管的外形轮廓,模具松开后管子释放回弹达到产品设计的尺寸。
[0016]本实用新型薄壁管子弯形模设计思路独特,结构新颖、简单,使用操作简便,加工零件质量可靠,生产效率高。钣冲加工领域的熟练人员对此局部结构及尺寸的各种修改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包括:上摸(3)、下模(2)、下垫板(I)、固定块(4)、模柄(6),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固定块通过螺栓(5)固定在下垫板上; 所述下模上部的形状与弯管内圆弧面相对应,上模下部的形状与弯管外圆弧面相对应; 所述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上模与下模不接触; 所述模柄固定在上模上; 所述下模通过下垫板安装在油压机的下工作台上; 所述上模通过模柄安装在油压机的上工作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管子弯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上部为半圆形凹面。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4262180SQ20142071001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4日
【发明者】宋明英, 陈娟, 李新国, 邓细望, 刘碧芬, 赵泳 申请人: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