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弧气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32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器械,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弧气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气刨装置为碳弧气刨,少量为铜钨气刨装置。碳弧气刨装置损耗碳棒电极,铜钨气刨装置通过循环水流降温冷却。两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碳棒电极使用周期短,产生粉尘严重;

2、碳电极产生电弧不稳定,散度高,形成刨槽不平滑。

3、铜钨气刨装置纯钨电极头高温易氧化,电弧集中度差。

4、铜钨气刨装置采用循环水流冷却,电极头长期使用融化后密封破坏,易产生高压水流泄漏,影响生产安全。

5、铜钨气刨装置整体重量大,操作人员负载大,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弧气刨装置,它克服了碳弧气刨时带来的上述种种缺陷,也克服了铜钨气刨的缺点,简单易用。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电弧气刨装置,包括钨钼合金电极头、铜管身、上盖体、上密封圈、下密封圈、进气管、喷气管、螺旋通管;其特征在于:电极头采用钨钼合金,钨钼合金电极头沿轴向设有内孔,电极头上端圆柱体,下端圆锥体,上下连接处圆角过渡;铜管身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壳,铜管身上端与上盖体相连接,下端与电极头相连接;上盖体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上盖体封闭端设置进气管,进气管与螺旋通管相连,螺旋通管为内中空铜制螺旋管;铜管身的下端与钨钼合金电极头固定连接,钨钼合金电极头内部设置下密封圈,上盖体内部设置密封圈,铜管身上端与上盖体固定连接,铜管身杆身侧端设置喷气管,喷气管与铜管身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圆柱体内部设有内螺纹,铜管身的下端设有外螺纹,铜管身的外螺纹与钨钼合金电极头的内螺纹配合;铜管身与钨钼合金电极头通过下密封圈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端盖内部设有内螺纹,铜管身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铜管身的外螺纹与上端盖内螺纹配合;铜管身与上端盖通过上密封圈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进气管与上端盖连通,与螺旋通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螺旋通管与铜管身材质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喷气管与铜管身相连通,所述喷气管与铜管身材质相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整体结构简单,质量小,便于操持;通过通入压缩冷空气循环冷却,降温效果好,侧端喷出气体可代替夹持装置的喷气系统,一气多用;采用钨钼合金电极头放电,降低氧化,形成高稳定度高集中度电流,槽口光滑平整;避免碳弧气刨耗材及粉尘问题,克服水流冷却铜钨气刨装置生产安全问题,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新型电弧气刨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半剖视图);

图2:新型电弧气刨装置放大视图示意图;

图3:新型电弧气刨装置三维视图;

符号说明:

1、钨钼合金电极头,2.下密封圈,3、铜管身,4、上密封圈,5、进气管,6、上盖体,7、喷气管,8、螺旋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弧气刨装置,包括钨钼合金电极头1、下密封圈2、铜管身3、上密封圈4、进气管5、上盖体6、喷气管7、螺旋通管8;电极头1采用钨钼合金,钨钼合金电极头沿轴向设有内孔,电极头上端圆柱体,下端圆锥体,上下连接处圆角过渡,;铜管身3为上下开口的圆柱体壳,铜管身上端与上盖体6相连接,下端与电极头1相连接;上盖体6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上盖体封闭端设置进气管5,进气管5与螺旋通管8相连;螺旋通管8为内中空铜制螺旋管;铜管身3的下端与钨钼合金电极头1固定连接,钨钼合金电极头1内部设置下密封圈2;上盖体内部设置上密封圈4,铜管身3上端与上盖体6固定连接,铜管身3杆身侧端设置喷气管7,喷气管7与铜管身3连通。

圆柱体内部设有内螺纹,铜管身的下端设有外螺纹,铜管身的外螺纹与钨钼合金电极头的内螺纹配合;铜管身3与钨钼合金电极头1通过下密封圈2密封连接。

上端盖6内部设有内螺纹,铜管身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铜管身3的外螺纹与上端盖6内螺纹配合;铜管身3与上端盖6通过上密封圈4密封连接。

进气管5与上端盖6连通,与螺旋通管8连接,进气管5与螺旋通管8与铜管身材质相同。

喷气管7与铜管身3相连通,所述喷气7管与铜管身3材质相同。

本装置用于实现在金属表面进行刨削或切割金属。使用时,利用气刨枪夹头加持装置,通电后钨钼合金电极头与工件产生电弧加热金属,并利用喷气管喷出的压缩气流直接吹掉熔化金属。同时,进气管与工业冷风机相连,工业冷风机产生较高压力冷气流,经过进气管及螺旋通管进入装置内,最后由喷气管喷出,达到冷却装置,降温电极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