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65217发布日期:2018-11-07 20:2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更换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各大钢厂都有电镀锌、酸轧、连退等机组,卧式活套被广泛运用在这些机组,其主要作用是储存带钢,在机组进行换卷、带钢焊接、操作换辊时能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卧式活套由于为水平布置,且一般有数十米长,带钢靠两端的辊子拉紧分布于长度方向上,故在长度方向必须设置托辊装置以避免带钢自然下垂而影响生产,活套的涨缩是靠活套小车运行于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来实现的,为避免该托辊对活套小车运行的影响,该托辊装置必须设计成具有既不阻挡活套小车的运行、还能托起带钢带的功能,目前主要采用有摆动门装置。该装置的摆动臂可以绕着支座旋转,实现其开闭功能,以满足活套小车运行过程中拖起带钢的需要。

摆动门是通过其上导轮与活套小车上的导槽配合实现开闭的,而活套小车运行在沿活套长度方向上布置的轨道之上,与不同位置处的摆动门配合,故对摆动门的位置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活套涨缩套活动频繁,冲击也较大,故摆动门需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换。摆动门更换时,必须将旧摆动门从安装位置放至检修小车上,之后又将新摆动门提升至安装位置。由于活套内无专用吊装设备,故摆动门更换时的升降动作一般依靠挂于上部钢结构上的葫芦进行。摆动门装置外形不规则,目前采用在每套摆动门对应的上部钢结构上悬挂2个链条葫芦辅助进行吊装。由于摆动门距上部悬挂葫芦的钢梁距离很小,葫芦根本不可能规范挂置,另外葫芦吊起后稳定性差,摆动门很容易晃动,难以实现精确定位,故拆装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可对摆动门精确定位,拆装较为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滚轮和两根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底座上方,两根所述第一导轨之间设有支撑小车,所述支撑小车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支撑小车上设有支撑卧式活套摆动门的可调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小车设有两个,对称排布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止挡件。

优选地,所述可调支撑件为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设有五个,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摆臂的支撑螺栓和四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支座的支撑螺栓。

优选地,所述支撑小车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用于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摆臂的第一限位板和用于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支座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有两块,当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位于所述支撑小车上时,两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列在所述摆臂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小车上,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小车上。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专用装置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卧式活套摆动门连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位于第二导轨相邻的外侧位置,卧式活套摆动门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方,专用装置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包括如下拆除步骤:S1、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移动至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位置;S2、将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到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正下方,调节可调支撑件,将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托起;S3、拆除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与立柱的连接螺栓;S4、将携带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上靠近中间的位置,确保专用装置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时不会触碰到其他卧式活套摆动门;S5、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移动至吊装位置,使用吊装设备吊走卧式活套摆动门。

优选地,在步骤S2中,将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到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正下方后,安装第一限位板,然后调节可调支撑件,将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托起。

优选地,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还包括如下安装步骤:S6、在所述支撑小车上放置新的卧式活套摆动门,将所述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上靠近中间的位置,确保专用装置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时不会触碰到其他卧式活套摆动门;S7、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移动至需安装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位置;S8、将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到卧式活套摆动门安装位置的正下方,调节可调支撑件,将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托起,确保所述连接螺栓能连接卧式活套摆动门和立柱;S9、安装连接螺栓连接卧式活套摆动门和立柱。

优选地,步骤S6中,在所述支撑小车上放置新的卧式活套摆动门,安装第一限位板,确保所述第一限位板能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摆臂的位置,然后将所述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上靠近中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卧式活套摆动门调整时,通过调节可调支撑件托起摆动门装置,较原来利用葫芦吊起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均大大提高,而新旧摆动门的安装位置相同,故新摆动门安装时位置调整量大幅减少,故可以轻松实现摆动门与立柱连接的拆装,使得施工效率和大大提高;

2、专用装置可轻松到达每处需更换的摆动门,较原来必须在每处需更换摆动门的上方挂置两个链条葫芦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且由于不再使用链条葫芦这种特种工具而使安全性也显著提高;

3、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可靠,可在酸轧、电镀锌等机组卧式活套摆动门调整项目中进行推广,提高了卧式活套摆动门调整的劳动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和消耗、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在第二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卧式活套摆动门安装在支撑小车上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5为卧式活套摆动门安装在支撑小车上的主视图。

图6为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主视图。

图7为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底座

101 第一滚轮

11 第二滚轮

111 止挡件

12 第一导轨

13 支撑小车

131 可调支撑件

132 第一限位板

133 第二限位板

134 放置孔

135 限位孔

20 卧式活套摆动门

201 摆臂

202 支座

21 立柱

211 连接螺栓

22 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卧式活套摆动门20连接在立柱21上,所述立柱21位于与第二导轨22相邻的外侧位置,卧式活套摆动门20位于所述第二导轨22的上方。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专用装置,所述专用装置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第一滚轮101和两根第一导轨12,所述专用装置通过第一滚轮101可沿所述第二导轨2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导轨12位于所述底座10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12和所述底座10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焊接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导轨1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两根所述第一导轨12之间设有支撑小车13,所述支撑小车13可通过所述第二滚轮11可沿所述第一导轨1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支撑小车13上设有支撑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可调支撑件131,通过调节可调支撑件131的高度以匹配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位置,方便卧式活套摆动门20与立柱21的连接和拆除。

如图1至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小车13设有两个,对称排布在所述第一导轨12上,两个所述支撑小车13可以同时或独立工作,拆除一侧或两侧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12上设有止挡件111,所述止挡件111位于所述第一导轨12的两端,以防止所述支撑小车13脱离所述第一导轨12,在所述第一导轨12的中间也可设置所述止挡件111(图中未显示),防止两个所述支撑小车13碰撞。优选地,所述可调支撑件131为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设有五个,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摆臂201的支撑螺栓和四个用于支撑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支座202的支撑螺栓。

如图1至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小车13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用于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摆臂201的第一限位板132和用于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支座202的第二限位板133;所述第一限位板132设有两块,当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位于所述支撑小车13上时,两块所述第一限位板132分列在所述摆臂201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支撑小车上还设有放置孔134和限位孔135,所述第一限位板132可分别与所述放置孔134及限位孔135插拔配合,所述放置孔134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孔135的高度,当所述第一限位板132插入所述放置孔134时,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放置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时,所述第一限位板132不会碰触到所述支撑小车13,从而方便携带所述第一限位板132,当所述第一限位板132插入所述限位孔135时,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放置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时,所述第一限位板132可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摆臂201。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13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所述第二限位板13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所述第二限位板133设有四块,限制所述支座202在与所述第一导轨12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专用装置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包括如下拆除步骤:S1、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22移动至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位置,可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设置定位标志,使所述专用装置能直接移到所述第二导轨22上的指定位置;S2、将支撑小车13沿第一导轨12移动到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正下方,调节可调支撑件131,确保能托起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S3、拆除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与立柱21的连接螺栓211,使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和所述立柱21分离;S4、将携带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支撑小车13沿第一导轨12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12上靠近中间的位置,并使所述支撑小车13的位置保持不变,确保专用装置沿所述第二导轨22移动时不会触碰到其他卧式活套摆动门20;S5、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22移动至活套小车端部的吊装位置,使用吊装设备吊走卧式活套摆动门20。

优选地,在步骤S2中,将支撑小车沿第一导轨12移动到需拆除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正下方后,安装第一限位板132,然后调节可调支撑件131,即五个支撑螺栓,将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托起。

优选地,更换卧式活套摆动门的方法还包括如下安装步骤:S6、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放置新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将所述支撑小车13沿第一导轨12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12上靠近中间的位置,并使所述支撑小车13的位置保持固定,确保专用装置沿所述第二导轨22移动时不会触碰到其他卧式活套摆动门20;S7、将专用装置沿第二导轨22移动至需安装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位置,即上述拆除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位置;S8、将支撑小车13沿第一导轨12移动到卧式活套摆动门20安装位置的正下方,调节可调支撑件131,将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托起,确保所述连接螺栓211能直接连接卧式活套摆动门20和立柱21;S9、安装连接螺栓211连接卧式活套摆动门20和立柱21。

优选地,步骤S6中,在所述支撑小车13上放置新的卧式活套摆动门20,安装第一限位板132,确保所述第一限位板132能限位所述卧式活套摆动门20的摆臂201的位置,然后将所述支撑小车13沿第一导轨12移动至所述第一导轨12上靠近中间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