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钻打正孔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2331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手电钻打正孔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电动工具有关,具体是指一种手电钻打正孔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手电钻是施工加工维护等作业场所常用的一种打孔工具,它一般包含把手、机芯、机壳、钻轴、夹头等,钻轴即电机动力的输出轴从手电钻机壳的前端面伸出,钻轴外端连接夹头和钻头,按施工要求部位打孔,对于固定或非固定的平面作业面,打一个要求不怎么高的孔并不难,而如要打出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孔比如打一个正孔即要求所加工孔的轴线垂直于平面则会比较困难,与可固定钻头轴线的台钻等工具能轻易打出这样的孔相比,这种不能固定钻头轴线的工具要打出这样的孔事实上十分不易,大多数时候,操作者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来施工,既使精心掌控,能够勉强合格的孔也难达十分之一,特别是难以修补不可更改位置的孔一旦打出后发现不正则处理起来特别棘手…因此,一种可以帮助手电钻在平面工作面上打出正孔的辅助装置是人们十分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手电钻打正孔辅助装置,它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如下:它包含圆形含内螺纹的套碗,所述套碗下连接一直径略小的芯管,在芯管的管壁圆周上均匀的开有三个同样的带撑杆轴的矩形开口即内窗口,一内径略大的套管向上套到芯管上并在下端面附近的管壁圆周上也均匀的开有三个同样的矩形开口即外窗口,都在下端装置一滚轮的三个杆状撑杆成内收状的将其上端各从一个外窗口伸入并活动的连接到内窗口上的撑杆轴上,一压缩螺旋弹簧紧张的装置在上方的套碗和下方的套管之间的芯管外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辅助手电钻在平面状的部位打出轴线垂直于平面的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设计的正视图。

图2是本设计的仰视图(含套管4、芯管3、撑杆5、撑杆轴7、内窗口6、外窗口8等)。

图3是本设计辅助装置准备与手电钻连接的装配平视图(为与手电钻组合连接需要手电钻的机体前端面圆周上加工出与套碗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图4是本设计辅助装置与手电钻连接组合后的视图。

各图中,1为套碗,2为弹簧,3为芯管,4为套管,5为撑杆,6为内窗口,7为撑杆轴,8为外窗口,9为机体,10为钻夹头,11为钻头,12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举例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设计包含圆形的套碗1,在套碗的内壁上加工有内螺纹,在套碗1下连接一直径略小的管状芯管3,在芯管3的管壁圆周上均匀的开有三个同样的带撑杆轴7的矩形开口即内窗口6,一内径略大的套管4向上套到芯管3上并在下端面附近的管壁圆周上也均匀的开有三个同样的矩形开口即外窗口8,都在下端装置一滚轮12的三个杆状撑杆5成内收状的将其上端各从一个外窗口8伸入并活动的连接到内窗口6上的撑杆轴7上,一压缩螺旋弹簧2紧张的装置在上方的套碗1和下方的套管4之间的芯管3的外壁上,如图1、图2所示,弹簧可以在套管上移被压缩时储蓄弹性力而在撤除外力后回推下移套管到原位,当套管4相对于芯管3发生上移或下移运动时,套管上的外窗口内的撑杆会以芯管的轴线为圆心同步同角度的向外撑开或向内收敛,即三根撑杆会同时同步同角度的张开或闭合而不会有单独行动,当一根撑杆受力移动后其他的两根也会作同样的移动;如此,本设计辅助装置的结构即描述完毕,与之相配套的手电钻也需要在机体9前端圆周上加工出与套碗相匹配的外螺纹,如图3、图4所示,将辅助装置的套碗从手电钻的钻头方向套进,装置会越过钻头11、钻夹头10直到机体9前端部位通过相匹配的内外螺纹紧密连接固定,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做好了准备,如果是在非平面或无严格要求的部位打孔则可不安装此辅助装置,可灵活选择。具体使用时,操作者手持装置了辅助装置的手电钻朝向目标物平面,首先在开钻前他会依据三根撑杆末端的三个滚轮的轮面是否都触及到这个平面上来进行调整自己的掌控姿态,三个轮面都触及到平面则钻头的轴线必定垂直于平面也即是所打的孔是正孔,在钻尖开始侵彻目标物及整个打孔过程中他都要注意观察并时刻调整自己的操钻姿势以使得撑杆尾端的滚轮一直保持同时着地的状态,如果操作正确,随着钻头进深的增加,三个撑杆会同时同步同角度的以钻头轴线为圆心在滚轮的牵拉下向外撑开,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三轮都着地就说明钻头是保持在正的状态的,如果钻头发生了角度偏差,由前述的三个撑杆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会同步大小的特性来看必定会出现三个轮面未都着地的情况,只要是三轮未同时着地则钻头必定是不正的,应及时进行调整矫正,孔打完后抽出钻头,在弹簧2回弹力的作用下撑杆会同步回位到最初的位置再打第二个孔,如此则看似复杂棘手的现实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在平面状的部位简单轻易的打出轴线垂直于平面的正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