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88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制品生产中,其原料表面的平整度尤其重要,在某些特殊的使用情况下,原料的平整度尤其重要,其原料平整度直接影响到整个金属制品的生产过程,现有的金属原料整平方式是生产工人利用锤子敲打凸起的部分使其向下平整,而凹陷的部分则需要将原料翻转过来再用锤子敲击平整,由于是人工敲击,不同生产工人的力度大小以及工作经验不同,不仅浪费时间,敲击后的平整度更是参差不齐,影响外观,而且给后续装配操作带来不小的困难,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腔设置有主动压辊,所述主动压辊的底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传动杆,所述电动机传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设置有从动压辊,所述主动压辊的左侧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设置有液压传动杆,所述液压传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液压板,所述液压装置的左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线路管道,所述线路管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控制开关,且加热装置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于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路管道与加热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至少为相同的三组。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的外壁均匀缠绕有加热钨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装置增加原料的柔软度,便于后面的整平,液压装置可以对原料进行初步整平,压辊对原料进一步整平,从而使原料达到很好平整度,也可以节省时间,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主动压辊、3从动压辊、4主动齿轮、5电动机、6从动齿轮、7液压装置、71液压缸、72液压传动杆、73液压板、8加热装置、81加热管、9线路管道、10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1电动机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原料整平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内腔设置有主动压辊2,所述主动压辊2的底部设置有主动齿轮4,所述主动齿轮4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传动杆11,所述电动机传动杆11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5,所述主动齿轮4的右侧设置有从动齿轮6,所述从动齿轮6的顶部设置有从动压辊3,所述主动压辊2的左侧设置有液压装置7,所述液压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缸71,所述液压缸71的底部设置有液压传动杆72,所述液压传动杆72的底部设置有液压板73,所述液压装置7的左侧设置有加热装置8,所述加热装置8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管81,所述加热装置8的底部设置有线路管道9,所述线路管道9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0,且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0电性连接于加热装置8。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线路管道9与加热装置8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加热管81至少为相同的三组,所述加热管81的外壁均匀缠绕有加热钨丝。

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装置8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管81,所述加热管81至少为相同的三组,所述加热管81的外壁均匀缠绕有加热钨丝。

图3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液压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缸71,所述液压缸71的底部设置有液压传动杆72,所述液压传动杆72的底部设置有液压板73。

工作原理:该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0来控制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可以使金属原料改变硬度,便于后面的整平工作,液压装置7通过液压缸71里的液压来使液压传动杆72传动,液压传动杆72促使液压板73对金属原料进行初步整平,在通过电动机5的转动来带动电动机传动杆11的传动,电动机传动杆11带动主动齿轮4的传动,主动齿轮4带动主动压辊2和从动齿轮6的传动,从动齿轮6带动从动压辊3的传动,主动压辊2和从动压辊3对金属原料进行进一步整平,最后达到很好的整平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