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缩管机。
背景技术:
缩管机是一种在五金钢管领域加工之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机器,其主要是在常态下对管件端面进行扩管及缩管。目前,生产操作中大都使用人工操作,操作人员将原料管材的一端放入缩管装置的进料口中,然后人工一直紧握原料管材的另一端,直至原料管材被加工缩至所需要的形状及大小,然后此时再人工将其从缩管装置中取出,该种加工操作方式,操作人员在整个缩管过程中均需要使较大的力量保证管件加工的尺寸,极大地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无法有效保证批次管件加工时的同一性。
另外,目前虽然也有一些能够自动加工原料管材的自动的缩管机,但是,其结构大都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时占地面积较大,增大了使用空间,提高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人员只需将待加工的原料管材放于自动上料装置内即可,自动上料装置则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全自动缩管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缩管机,包括机身、机台、夹紧机构、机架、液压缩管油缸、传动气缸、引导机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连接有机台,所述机台上端左右两侧连接有夹紧机构,所述机台上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液压缩管油缸,所述液压缩管油缸下端连接有缩管装置,所述机身侧面连接有传动气缸,所述传动气缸上连接有引导机构,所述机台旁边设置有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自动上料装置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内放置有多个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液压缩管油缸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机构上设置有引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工作台。
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位于机台两侧的夹紧机构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人员只需将待加工的原料管材放于自动上料装置内即可,自动上料装置则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
1-机身 2-机台 3-夹紧机构 5-机架
6-液压缩管油缸 7-缩管装置 8-工作台 9-传动气缸
10-引导机构 11-挡板 12-自动上料装置 13-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与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缩管机,包括机身1、机台2、夹紧机构3、机架5、液压缩管油缸6、传动气缸9、引导机构10、自动上料装置12,所述机身1上连接有机台2,所述机台2上端左右两侧连接有夹紧机构3,所述机台2上连接有机架5,所述机架5上连接有液压缩管油缸6,所述液压缩管油缸6下端连接有缩管装置7,所述机身1侧面连接有传动气缸9,所述传动气缸9上连接有引导机构10,所述机台2旁边设置有自动上料装置12,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2两侧设置有挡板11,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2内放置有多个钢管13,所述夹紧机构3位于液压缩管油缸6下端,所述引导机构10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机台2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工作台8,所述工作台8位于机台2两侧的夹紧机构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将待加工的钢管13放置在自动上料装置12内,之后通过传动气缸9带动引导机构10将钢管13引导到位于机台2两侧的夹紧机构3之间的工作台8上,再由液压缩管油缸6带动缩管装置7工作,从而将钢管13加工成相应尺寸的工件。
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人员只需将待加工的原料管材放于自动上料装置内即可,自动上料装置则自动上料,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