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通管挤压成形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拉伸变径型挤压三通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家用、商用空调两器(冷凝器、蒸发器)制冷管道系统链接时,需要各规格紫铜管弯头、挤压三通等小铜配件在两器翅片包裹的紫铜U弯杯口处焊接,使整个两器的冷媒在管道系统内顺畅流动运行,所以挤压三通件在空调行业使用量非常大,普通工艺从二次填充介质到二次缩口一共7道工序,工艺流程复杂繁琐,且过程中损耗和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过程损耗和报废,从而提出了一种拉伸变径型挤压三通的成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伸变径型挤压三通的成型模具,该拉伸变径型挤压三通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拉伸腔;
上模为柱形,包括矩形第一端面和垂直于第一端面的侧面;在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穿其的端面槽,其槽型结构为半圆形;同时在侧面上开设有侧槽,侧槽的槽型结构同样为半圆形;且侧面上的侧槽为一个通过锥度过渡将直径变小的变径半圆槽,侧槽的直径自端面向远端变小;且侧槽在端面上的槽半径与端面槽相同;同时端面槽与侧槽相通,且侧槽与端面槽通过一个圆角过渡;一般半圆形变径长度为母材管径的2倍为参考;下模同样为柱形,包括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为长宽一致的矩形端面;其中第二端面上设有与第一端面上的端面槽相对应的托模槽,在上模和下模扣合状态下,上模上的端面槽和下模上的托模槽围合形成一完整的圆形槽;拉伸腔为一个能容纳上模和下模进出的腔体,且在拉伸腔的内腔壁上,设有与上模上的侧槽相适应的腔槽,当上模进入拉伸腔,此时腔槽与侧槽合围形成一完整的圆形变径槽;在拉伸腔上还包括一台面,该台面上设有延伸槽,当下模容纳于拉伸腔内,且下模的第二端面与台面持平时,各延伸槽均位于托模槽的延伸位置上,此时延伸槽与托模槽同轴等直径;同时延伸槽与腔槽相通,且延伸槽与腔槽通过圆弧过渡。
为适应用“T”型毛坯三通拉伸“Y”形三通的需要,在上模的端面槽为“一”字型槽,同时所对应的下模的托模槽同为“一”字槽,且当托模槽为“一”字槽时,为了能适应“T”形三通的放入,在下模上的托模槽中间开设有垂直向下用于插入“T”形三通的直槽。
为便于连接,上模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压力装置连接;下模同样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压力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利用特殊模腔变径拉伸成型替代老工艺二次填充介质到二次缩口一共7道工序,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过程损耗和报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模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模具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拉伸开始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拉伸成型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Y型三通模具中拉伸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1)、下模(2)、拉伸腔(3)、第一端面(11)、侧面(12)、端面槽(10A)、侧槽(10B)、第二端面(21)、托模槽(20A)、腔槽(30B)、台面(31)、延伸槽(30A)、直槽(20B)、第一连接装置(4)、“T”字形三通(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和工艺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拉伸变径型挤压三通的成型模具,在拉伸成型工艺时,将特殊设计“Y”形模具装入压力机,对毛胚“T”型三通6进行拉伸成型;
专用拉伸模具,拉伸“Y”形三通,包括上模1、下模2和拉伸腔3;
上模1为柱形,包括矩形第一端面11和垂直于第一端面11的侧面12;第一端面11上开设有纵贯其端面的“一”字形端面槽10A,其槽型结构为半圆形,半径为3mm;两个侧面12上分别开设有一条侧槽10B,侧槽10B的槽型结构同样为半圆形;且侧面12上的侧槽10B为一个通过锥度过渡将直径变小的变径半圆槽,侧槽10B的直径自第一端面11向远端变小,其在第一端面11处的槽半径为3mm,其远端的槽半径为2.45mm,在靠近第一端面11处的侧槽10B上有一个锥度过渡端,该过渡段上,侧槽10B的半径由3mm过渡到2.45mm;此时侧槽10B在端面11上的槽半径与端面槽10A相同;同时端面槽10A与侧槽10B相通,且侧槽10B与端面槽10A通过一个5mmd的圆角过渡;
下模2同样为柱形,包括第二端面21,第二端面21与第一端面11为长宽一致的矩形端面;其中第二端面21上设有与第一端面11上的“一”字形端面槽10A相对应的托模槽20A,在上模1和下模2扣合状态下,上模1上的端面槽10A和下模2上的托模槽20A围合形成一个能完整容纳的半径为3mm的“一”字型槽体;为了能适应“T”形三通6的放入,在下模2上的托模槽20A的中间开设有垂直向下用于插入“T”形三通6的直槽20B,直槽20B的直径为3mm。
拉伸腔3为一个能容纳上模1和下模2进出的腔体,且在拉伸腔3的内腔壁上,设有与上模1上的两个侧槽10B相适应的两个腔槽30B,当上模1进入拉伸腔3,腔槽30B与侧槽10B一一对应,合围形成一完整的圆形变径槽;同时拉伸腔3上还包括一台面31,该台面31上设有两条延伸槽30A,当下模2容纳于拉伸腔3内,且下模2的第二端面21与台面31持平时,两条延伸槽30A处于两条托模槽20A的延伸位置上,此时延伸槽30A与托模槽20A同轴等直径;同时延伸槽30A与腔槽30B相通,且延伸槽30A与腔槽30B通过圆弧过渡。一般半圆形变径长度为母材管径的2倍为参考,也就是实施例中的变径长度为12mm。
为了与压力装置连接,上模1通过第一连接装置4与压力装置连接;下模2同样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压力装置连接。
拉伸时,将“T”字型三通6放入下模2中的托模槽20A中,上模1在液压缸的推动下,与下模2交叉组合形成一个双模组合的变径拉伸模腔。工件随上模1向下拉伸,直至工件完全被变径拉伸模腔包裹;当工件拉伸到位接触到感应开关后,上模1在液压缸的推动下自动回升,同时工件在下模2的回顶压力下,随上模1一起向上,工件脱落在模腔内。
采用变径拉伸能代替7道工序,工件创新前的成型工序填充的目的是保证工件在折弯时工件不被拉扁,创新后的“变径拉伸成型”工艺是“T”字型三通6在大母材管径变径拉伸成直线段为小管径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同时在拉伸时,工件是包裹在上下模组合的模腔内,此压力保证工件不会大幅度变形拉扁,所以就不用二次填充。变径拉伸过程就是一个成型变径的过程,并且拉伸过程中“T”字型三通6材质的状态会变硬,变硬以后可以保证工件的直线度(工件的中心P值),所以就不用整形和缩口了。工件在拉伸过程材料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材料的抗拉强度会从原来的240-250MPa变化至280-330MPa,抗拉强度的提高会使拉伸变径成型后的回弹力大大降低,所以整形工序可以省掉。缩口工序的目的是保证工件符合客户图纸(空调两器的工艺需要)而设置的工序(现在整个行业都使用机加工缩口),由于经过两次退火后的紫铜材料硬度低,一次性缩口会出现产品被模具挤扁的现象,并且变径量大,所以要两道机加工缩口才能满足尺寸要求,创新后的变径拉伸成型本身就是一个变径的过程,所以缩口工序也可以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