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42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孔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铝合金压铸件同轴孔加工的卧式机床。



背景技术:

对机械零件的钻孔是机械加工领域的常规操作行为,机械零部件的钻孔直接或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传统上对机械零部件的钻孔通常采用电钻钻孔或者普通钻床钻孔,此两种钻孔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电钻钻孔,钻孔速度慢效率低,人力资源损耗大,同时用电钻加工,加工精度低,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普通钻床钻孔虽然较人工手电钻钻孔而言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的普通钻床只能实现单面钻孔,当零件需要进行同轴双孔加工时,加工完一侧的加工孔后,需要将工件拿起来调整位置重新夹装好,再进行第二个孔的加工,重复操作两次才能完成,这既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机械加工效率低下,且多次重复拆装调整操作,大大降低了机械孔加工的效率;同时钻孔的基准度得不到保证,钻孔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机械整体的使用状况和寿命;

(3)该两种方式均不适合大的市场范围下,机械加工的批量生产。

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通过在基台上对称设置两个钻孔单元,由两根主轴从工件的侧面,完成刀具对工件的对向加工,并在基台对应位置对称设置气动插销,可一次性进行工件的定位、装夹、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包括基台、气动插销、钻孔单元;

所述基台为通用加工基台,基台内部设置有气压缸,基台上方平面为工作台;

所述气动插销对称设置于工作台上方,用于对工件定位孔进行定位;

所述钻孔单元对称设置于工作台另一侧,包括机械弹簧顶浮动销、气动压板、转速调整器、氮气弹簧、刀具、刀具导向套、计数器;其中机械弹簧顶浮动销固定于工作台上;其中气动压板与基台内的气缸连接,用于对工件加工孔端定位与固定;其中转速调整器对称设置于气动压板两侧,用于调节控制刀具转速;其中氮气弹簧与刀具连接,固定于转速调整器一侧,用于调节控制刀具进给;其中刀具导向套位于机械弹簧顶浮动销两侧,并固定于工作台上,用于提高刀具进给的精确度;其中计数器位于转速调整器一侧,用于适应批量生产时对工件计数加工功能。

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对钻孔机床的自动化铺设,除了取放工件依靠人工,其他动作均可自动完成;

(2)通过在工作台上对称设置钻孔单元,实现同轴孔加工,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保证了工件钻孔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立体图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立体图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所加工的工件结构图。

图中:1、基台;

10、工作台;

2、气动插销;

3、钻孔单元;

30、机械弹簧顶浮动销;31、气动压板;32、转速调整器;33、氮气弹簧;34、刀具;35、刀具导向套;36、计数器;

4、工件;

40、定位孔;41、加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同轴孔卧式加工机床,包括基台1、气动插销2、钻孔单元3;

所述基台1为通用加工基台,基台1内部设置有气压缸,基台1上方平面为工作台10;

所述气动插销2上下两个为一组,两组气动插销2对称设置于工作台10上方,与基台1内气压缸连接,当夹装工件4时,气压缸内气体推动气动插销2插入定位孔40实现精确定位;

所述钻孔单元3对称设置于工作台10上方,包括机械弹簧顶浮动销30、气动压板31、转速调整器32、氮气弹簧33、刀具34、刀具导向套35、计数器36;其中机械弹簧顶浮动销30固定于工作台10上;其中气动压板31位于机械弹簧顶浮动销30上方,与基台1内的气缸连接,气缸内气体推动气动压板31下压,对工件4的加工孔40端进行夹紧固定;其中转速调整器32对称设置于气动压板31两侧,用于调节控制刀具34转速;其中氮气弹簧33与刀具34连接,固定于转速调整器32一侧,用于调节控制刀具34进给;其中刀具导向套35位于机械弹簧顶浮动销30两侧,并固定于工作台10上,用于提高刀具34进给的精确度;其中计数器36位于转速调整器32一侧,用于适应批量生产时对工件4计数加工功能。

上述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