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冲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418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冲压冲口机。



背景技术:

在对钢管管道铺设时需对钢管进行焊接连接,连接时需对钢管进行冲压冲口流程,确保钢管之间可以进行连接,现有的冲压冲口机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造价成本较高,在对钢管或钢材进行卷边、折边、冲压冲口时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冲压效果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冲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冲压机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冲口机,包括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支撑横梁、支撑立柱、支撑连接块、夹层板、焊接点、液压油缸、油缸吊装环、输油管、平底锥形冲压器、控制器、油压表、液压阀、液压泵电机、液压油箱和机身主体,所述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与支撑立柱相连接,且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所述支撑立柱与夹层板之间通过支撑连接块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与夹层板的连接处设有焊接点,且液压油缸的底部安装有油缸吊装环,所述液压油缸与液压油箱之间通过输油管相连通,所述液压油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底锥形冲压器,所述控制器镶嵌于支撑立柱的外壁,且其与液压泵电机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油箱的顶侧分别安装有油压表、液压阀与液压泵电机。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为活塞式液压装置。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与平底锥形冲压器之间通过活塞立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焊接点安装于夹层板的顶部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工件夹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冲压冲口机主要用于厚度不超过10MM的薄壁钢管使用,通过简单的机械构造,实现对用于道路钢管管道铺设焊接连接口,电力工程机械中的钢管立柱连接口及液压机械制造的液压油缸外套撑口等其它行业,省时省工,产出及造价低廉,改变了以往靠大型机械加工工件造价过高的现象,通过依靠油缸作为动力机构进行冲压冲口,操作简单,冲压冲口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2、支撑横梁,3、支撑立柱,4、支撑连接块,5、夹层板,6、焊接点,7、液压油缸,8、油缸吊装环,9、输油管,10、平底锥形冲压器,11、控制器,12、油压表,13、液压阀,14、液压泵电机,15、液压油箱,16、机身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冲压冲口机,包括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1、支撑横梁2、支撑立柱3、支撑连接块4、夹层板5、焊接点6、液压油缸7、油缸吊装环8、输油管9、平底锥形冲压器10、控制器11、油压表12、液压阀13、液压泵电机14、液压油箱15和机身主体16,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1与支撑立柱3相连接,且支撑立柱3与支撑横梁2相连接,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工件夹持装置,支撑立柱3与夹层板5之间通过支撑连接块4相连接,液压油缸7与夹层板5的连接处设有焊接点6,且液压油缸7的底部安装有油缸吊装环8,液压油缸7与液压油箱15之间通过输油管9相连通,液压油缸7与平底锥形冲压器10之间通过活塞立柱相连接,液压油缸7为活塞式液压装置,液压油缸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底锥形冲压器10,液压油缸7通过焊接点6安装于夹层板5的顶部中心位置,控制器11镶嵌于支撑立柱3的外壁,且其与液压泵电机14之间为电性连接,液压油箱15的顶侧分别安装有油压表12、液压阀13与液压泵电机14。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冲压冲口机时,首先需对整个冲压冲口机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将薄壁钢管放置于冲压冲口机底部钢板1上的固定工件夹持装置之上,按动控制器11上的启动开关,液压泵电机14开机启动,并通过液压泵与液压阀13及输油管9对液压油缸7进行加压,使液压油缸7内的活塞立柱下压,并推动平底锥形冲压器10随之下压,对薄壁钢管上口进行冲压,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置于平底锥形冲压器10上的刻度来判定撑口的深度和直径,按动控制器11上的停止键,液压油缸7卸压,并向上提起活塞立柱,使平底锥形冲压器10脱离薄壁钢管的锥形口,液压油缸7复位到初始状态后,取出钢管,冲压工作完成。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